説起中國的佛教石窟,你可能會首先想到號稱“四大石窟”的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這四處均在北方,但你可能不知道,現存中國佛教石窟最多之地當屬巴蜀,從樂山大佛到大足石刻,從安嶽石刻到巴中南龕,當晚唐北方大規模開窟造像活動逐漸衰落之際,巴蜀地區石窟開鑿與摩崖造像卻日益繁盛,綿延不止,且獨具蜀地特色,書寫了中國晚期石窟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巴蜀地區到底有多少摩崖造像,可能直到今天都沒有一個定數,因為時至今日,巴蜀還在不斷髮現新的小型石窟。今天我們就去千年瀘縣看看這裏的一處精美摩崖造像。
瀘縣玉蟾山,因山形、山石狀似蟾蜍而得名。玉蟾山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聞名川南,曾是川南佛教名山,被張愛萍將軍譽為“川南明珠”。
玉蟾山名氣不大,但古蹟眾多,除了留有400餘尊明代摩崖石刻外,還有宋代大文豪、書法家黃庭堅醉留的“玉蟾”二字,明代新都狀元楊慎狂寫的“金鰲峯”三字,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自古以來,這裏廟宇巍峨,氣象萬千,曾號稱“大和尚五萬五,小和尚不消數”。暮鼓晨鐘,香煙繚繞,香客如雲,佛事之盛,令人歎絕。像這樣的俗稱“和尚墳”的塔林,山上足有數十座。
當然,來到玉蟾山,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應當造訪遍山的摩崖石刻,這才是玉蟾山上的精華。
拾階而上,很快便能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蟾山摩崖造像,這是巴蜀石窟中相當精彩的一處。
玉蟾山的摩崖造像比較集中,分佈在以千手觀音為核心的山石周圍,包括千手觀音、玉蟾和羅漢街三片區域。
千手觀音是玉蟾山摩崖造像的代表作,這龕千手觀音像高5.6米,寬3.5米,她有11個頭,36隻手臂,兩側密佈千手,眾手執法器,並且千手上有眼,好像孔雀開屏一樣。
千手,意為法力無邊,千眼,意為慧眼無窮。每年的觀音會,川南地區的善男信女都會來此朝拜。
千手觀音旁邊還有很多小型的造像,這些基本上都是明代石刻,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像這樣的石刻在玉蟾山上有400多座,而且絕大多數保存比較完整,確實十分了得。
這尊造像比較有意思,這就是“九龍浴太子”,太子穿着三角褲,被九條龍環繞,站在二天王(半身)各用一手捧住的金剛台上,用左手比着剪刀手指天,暗示太子自稱“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看完千手觀音,可以往右邊上個小坡,這裏有一道穿山峽,洞內及周邊也是遍佈了摩崖造像。
在穿山峽的背面,玉蟾山上著名的媚態觀音就站在十八羅漢的造像旁邊。
這幅造像叫做“十八羅漢飄海圖”,講述的是南海觀音過生日時,十八羅漢將自己的法器作為交通工具,前呼後應,談笑風生的場面。
這尊觀音菩薩,手持佛珠,雙手交叉,嘴角上揚,丹鳳雙眼,造型十分秀美,有別於常見觀音塑像莊嚴肅穆的形象,非常嫵媚,所以也被稱為“媚態觀音”。
“媚態觀音”上方,就是巨大的“玉蟾”兩字,每個字足有一米多長寬。
細看落款是“黃山谷”,黃山谷是誰,就是北宋大書法家、大文豪黃庭堅,據説這是黃庭堅醉後書寫的“玉蟾”二字,他因為坐修宋神宗實錄失實而被貶到了涪陵,這個“玉”字右上角的圓點就是他借用酒碗諷刺皇帝,而“蟾”中的“言”字故意寫成了“吉”字,寓意少言多吉,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玉蟾”石刻旁邊有一龕“説法圖”,釋迦牟尼端坐正中,其他佛像或坐或立,洗耳恭聽。
“説法圖”過去一點點,佛窟上的“金鰲峯”三字便是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楊慎所題。
再往前一些,石壁上的佛像據説是建文皇帝像,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在“靖難之役”中被燕王朱棣趕出南京的那位皇帝,由於他下落不明,歷史上關於他的傳説挺多,為什麼這裏有他一尊造像,據説就是他當年流落於此,餓暈在一户農家門前,農婦用三大碗稀粥將他救活,石刻中那位手持玉碗的神仙,就是農婦幻化的形象。
看完以上這些,不妨移步到不遠處的羅漢街,這裏有一座牌坊,但裏面的摩崖石刻並不算多。
主要就是牌坊後側的一排羅漢造像,相對千手觀音、媚態觀音等造像,這裏的顯得中規中矩。
沿着山勢蜿蜒,還有諸多色彩鮮豔的佛像,極具巴蜀石窟造像的特徵。
拾階而上,半山腰有名為“蟾冠”的涼亭。
玉蟾山上無石不蟾,除了天然石頭的蟾蜍造型外,還有些新建的蟾蜍石刻。
山頂的亭子叫做金鰲閣,與明代狀元楊慎題寫的“金鰲峯”遙相呼應。
登亭遠眺,瀘縣縣城一覽無遺,這是一座以宋墓和龍橋聞名的2000餘年歷史古縣,在川南算是絕對的歷史古蹟大縣。
羅漢街對面還有玉蟾寺,早在唐景福年間(公元892-893年),玉蟾山上便建有圓通寺,後毀於火患,復建後名為玉蟾寺。
遊玩玉蟾山,喜歡古蹟的也別錯過前往縣城必經之路上的一座石質九券拱橋惠濟橋,可能一不注意的話,你就會從這座橋上走過了,但這座105.6米的古橋卻是始建於明朝,清道光年間改為券拱橋,由此也可見瀘縣歷史底藴之豐厚。
巴蜀的石窟雖然沒能列入“中國四大石窟”,但巴蜀之地卻是中國石窟造像延續時間最長、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川北廣元、巴中地處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與米倉道,較早開始開窟造像;西蜀成都在南北朝時已開始建寺造像,至唐宋更趨繁榮,成為中國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傳播久遠。當北方石窟造像漸漸停歇時,四川石窟卻遍地開花,安嶽、大足的摩崖石刻更是晚期石窟寺最傑出的代表。玉蟾山摩崖造像,就是川南石窟中的一處佼佼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