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離武漢大學不遠,都在東湖之畔,我經常去那裏散步,每年賞櫻是必須的,去年因疫情我與櫻花“失約”。當時聽説武大的早櫻已經開了,心裏特別難受,即便在疫情的陰霾下,櫻花依然用力地綻放着,一如武漢這座城市一樣,勇敢而頑強。今年春天,急急忙忙從山東老家回到武漢,就是想赴一場櫻花之約。然而,連綿不斷的春雨讓我一等再等,再加上給抗疫英雄們讓路,所以昨天才去武大“赴約”。雖然有點晚了,但終歸沒有“失約”,此時的武大櫻花,在我心目中仍然是最美的。
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櫻花盛花期。在武漢的小區內、街道旁都能看到一株或多株櫻花,特別是武漢東湖的櫻花園的櫻花更是燦爛如雪或浪漫如霞。然而,人們最嚮往的賞櫻打卡處為什麼還是武漢大學呢?這與武漢大學的歷史故事與別緻建築有關。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當年選址時,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與葉雅各(著名農學家)帶着乾糧,騎着毛驢出了城。城外尚是一片的荒涼,行人越來越少,但風景卻越來越好。他們來到了東湖之濱,看到了珞珈山和它對面的獅子山,這塊猶如仙境的土地,挾着山帶着水,半島一樣伸向波光浩渺的東湖中。李四光見之立即激動起來,跳下毛驢便握着葉雅各的手,驚呼大叫着:就是這裏了,此地依山傍湖,景物清幽,與中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理想十分吻合。
武漢大學東門(凌波門)
提起櫻花,大家第一會想到日本。抗戰期間,武大從未被轟炸過,莫不是日本人也曉得武大的美麗,留下供他們享用。漢口淪陷後,武漢大學於1938年4月被迫遷往四川樂山。在樂山一住就是8年,回來時已經是1946年。果然,日本人佔領武漢後,將他們的司令部設在了武大,他們侵佔武漢時種下了許多櫻花樹。解放後,據説周總理又贈送給武漢大學一部分櫻花樹,武漢大學自己又栽種了一部分,這些櫻花樹長大開花,把這裏變成了武大最著名的櫻花大道。
櫻頂俯拍的櫻花大道
櫻花盛開在古老的建築旁,別有一番典雅靜謐的美。而櫻花的花枝伸進窗子,站在樓裏推開窗,櫻花彷彿夢一般觸手可及。櫻花大道上落滿了櫻花,風吹起,揚起輕柔的花瓣,帶來一場洋洋灑灑又浪漫的櫻花雨。登上武漢大學的櫻頂,櫻頂之下就是櫻花大道,站在櫻花頂不僅可以看到櫻花盛開爛漫如雪,同時還可以遠眺珞珈山。
武漢大學的櫻花是出了名的,然而武漢大學的景色不只有櫻花美,武大的建築也算得上是武漢大學的一大看點,中西合璧,古樸典雅。因山就勢、錯落有致的建築羣,使整個校園環境在自由的格局中又有嚴整的片段,構成了豐富多樣的羣體。從這些建築門前窗下走過,我就沒停止過拍攝。美麗的建築數不勝數,這裏只説説老齋舍吧。武漢大學的學生宿舍抱坡而建,這就是著名的老齋舍。我從老齋舍下面爬到頂上,累得氣喘吁吁,站在上面,有“一覽縱山小”的感覺。老齋舍是一座仿布達拉宮琉璃瓦建築,於1931年9月竣工。因緊鄰櫻花大道,早春時節,推開窗户,就能看到櫻花飛舞,所以這個聽起來有些老氣橫秋的“老齋舍”就有了另外一個浪漫的名字“櫻花城堡”。老齋舍整個建築採用“地不平天平”的設計理念,順獅子山南坡山勢而建,屋頂則做成平面,意思是:雖然每個人起點不一,但是通過勤奮學習,都會達到一樣的成就。
仰拍的老齋舍
俯拍的老齋舍
學生宿舍
老齋舍頂部(櫻頂)
老齋舍頂部(櫻頂)
從來沒有一個春節像去年一樣讓人翹首以盼,明媚的陽光終於照亮了武漢這片土地,陰霾煙消雲散,武漢大學的櫻花再次盛開,過早的人們滿含喜悦依舊吃着熱乾麪,街道依舊人聲鼎沸。而我,在一個響晴的上午去赴了一場櫻花之約!
作者簡介:劉素萍,筆名泉魂江韻,山東人在武漢,中國金融作協會員,《山東金融文學》編輯,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及公眾號。
壹點號泉魂江韻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