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滿喜
去年秋天,我們一家4口到北京遊覽,其間,專門安排一天來到十三陵水庫參觀。我們徜徉在環湖大道上,抬頭望,巍峨的蟒山拔地而起,四周羣山環抱,草木葱蘢。低頭看,寬闊的水面煙波浩渺,碧波盪漾。此情此景,讓我既熟悉又陌生。青山依舊在,高峽出平湖,我的思緒又回到了60多年前。
1958年5月,我在航空預備學校學習。有一天,學院大隊召開全體學員大會,隊領導宣佈:根據上級指示,我們大隊去北京參加十三陵水庫建設。學員們很激動,紛紛表示一定要圓滿的完成任務。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這100多號人就背起揹包,先到北京西直門火車站乘火車到昌平站,下車後再急行軍二十來裏地,來到一個滿是砂石的河灘地,這就是我們的駐地,也是未來十三陵水庫的庫底。先遣隊已為我們支好帳篷,每6個人住一個帳篷。這帳篷經過一天暴曬,再加上地下又是砂石,帳篷內就象一個蒸籠,晚上12點還熱的進不去人。
我們的任務是在距離大壩一里多路的山邊負責給翻斗車裝土,一列翻斗車有十幾個車皮,裝滿後再由汽車沿着鋪好的鐵軌拉到大壩位置。我們工地距離大壩一里地的地方。站在這裏往大壩那邊一看,山上山下紅旗招展,高音喇叭歌聲震天。看那大壩上的勞動大軍人頭攢動,密密麻麻,忙忙碌碌。挑土的,抬土的,拉車的,打夯的,匆匆忙忙,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和我們分在同一工地的是北京空軍452醫院的同志。他們負責把土刨起來,我們負責把土裝進翻斗車。這一列翻斗車有十多節小車斗,裝滿後再由汽車牽引拉到大壩。每個車斗大概能裝兩方土,約需200多鐵鍁才能裝滿。我們每2人一組,每組負責一個車斗,開展勞動競賽。只要翻斗車一進來,我們就低頭彎腰揮動鐵鍁,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裝滿車。誰也不甘落後,每次熱火朝天地裝滿車一拖走,大家都累的癱坐在地上。
在工地勞動的十幾天,每天天剛矇矇亮就起牀,除了吃飯,全部時間都重複着這樣高強度的勞動。每天勞動結束後,大家都精疲力盡,渾身像散了架子,連説話的力氣也沒有了。起初幾天,早晨起牀,每個人都腰痠背痛,渾身僵硬,像鏽住了似的。4、5天后,大家手上磨起的水泡乾癟了,變成了僵硬的老繭,基本上適應了這樣重體力高強度的勞動,精神頭也恢復了,勞動氣氛又活躍起來。
除了開展勞動競賽,我們還利用翻斗車離開的間隙,與452醫院的同志拉歌。領隊喊:“歡迎452的同志唱支歌好不好?”我們齊聲回答“好”,“大家鼓掌”,我們就雙手“啪啪,啪啪啪”來回伴着節奏拍三遍。452醫院的同志也不示弱,以同樣的方式回敬我們。我們這邊又喊:“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樣。”還是452的同志們大方,先唱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他們剛一唱完,我們領隊又喊“好不好?”大家回應“好!”領隊又喊“再來一個要不要?”大家又答“要!”又來一次“啪啪,啪啪啪”。452的同志也不斷的變着花樣反擊我們。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也唱了一首《打靶歸來》。就這樣你來我往,整個工地充滿了歡聲笑語,什麼疼,什麼累,都擱到腦後了。
唱着鬧着,翻斗車又進來了,我們趕快拿起鐵鍁,揮舞雙臂低頭彎腰不停的往翻斗車裝土,不知不覺,就到了吃飯時間。炊事班送來了中午飯,每人4個窩窩頭加幾片鹹菜。頭幾天,大部分學員吃不完,幾天過去,吃着可香,4個窩窩頭狼吞虎嚥地沒影了。大家吃着飯,領隊站起來象演員一樣,高聲唱起了快板書,“窩窩頭,窩窩頭,第一次見你發了愁,如今和你成朋友,吃飽幹活有勁頭”。我們以掌聲和笑聲回應。
那是一個幹勁十足的年代,全國各行各業最響徹的口號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大幹快上”是那時最常聽的。在大躍進精神鼓舞下,工地上的勞動大軍個個精神飽滿,人人像開足馬力的機器,不知疲倦的奔騰,你追我趕,多挑快跑。在當時,機械工具很少,大部分土石方是靠人挑肩扛把一筐一筐土運上大壩。有一位30多歲的大哥人稱大力士,別人一次挑兩筐,而他一次挑六筐,只要他一上來,大家就給他讓路,為他加油,為他喝彩。
那時,修建水庫大壩不像現在用鋼筋混凝土,而是用土、沙子、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俗稱“三合土”)壓實。壓路機也很少,整個大壩就兩台“東方紅”牌履帶拖拉機,拖着個渾身長滿“刺”的鐵疙瘩來回碾壓。大壩的許多地方主要靠人工砸實,這道工序就是“打夯”。可以説,十三陵水庫是“純手工製作”一點也不為過。
大壩上最有名的勞動組合要數9姐妹打夯組,按現在的話説叫“網紅”。因為她們每人的名字裏都有一個“蘭”字,所以也叫“九蘭組”。我曾慕名專門去大壩看“九蘭組”打夯。一塊五六十斤像石磨樣子的大石頭,四周栓了9根繩子,她們9個人圍着石夯站成一圈,每人手握一條繩子,組長一聲喊,她們一起使勁拉繩子,協力將石夯向上提起約2人高,再重重地落下來砸在地上。打夯時,為保持動作一致用力協調,同時活躍氣氛鼓舞士氣,她們還唱着自己編的打夯歌,加上拍手轉身等花樣。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勞動形式,感到很新鮮。同時,又為她們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保持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所感動。
5月25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那天下午,我們像往常一樣給翻斗車裝土,目送它離開。這時大壩方向來了6輛轎車。不一會兒,就看見一些人放下手裏的扁擔和籮筐朝大壩方向跑去,接着就傳出清晰而響亮的呼喊:“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很快那裏人山人海,沸騰起來。原來是毛主席和幾位中央領導同志來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毛主席參加十三陵水庫建設,極大的鼓舞了水庫建設者和全國人民。一時間,北京社會各界把到水庫參加義務勞動視作一種榮譽,各行各業機關幹部、工人羣眾自覺自願不計報酬來十三陵水庫義務勞動,表現出了火熱的無私奉獻精神。十三陵水庫建設期間,先後有40餘萬軍民參加義務勞動,僅用了162天,就建成了這座集防洪、灌溉、發電,改善生態為一體的水利工程,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十三陵水庫壩高29米,壩長627米,匯水面積223平方公里,相當於20個昆明湖。
我們一家人邊參觀,邊聽我講參加十三陵水庫勞動的故事,不知不覺半天過去了,我們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乘車離去 。
再見,難忘而美麗的十三陵水庫。願祖國的山水更加美麗,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照片選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作者簡介:郭滿喜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退休員工。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