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天峨天池”(上)
——廣西“天峨天池”探秘
文/歐建雍
引言:位於廣西西北部的河池市天峨縣,具有“峨山峨水”之稱,到過天峨的人都知道有聚龍大峽谷、燕子洞、大山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卻很少有人知道深藏在天峨縣下老鄉圭裏村的“天峨天池”。近年來,村裏大部分青年走出大山,到外面務工。在全國各地謀生的青年們,遊過全國各種名山天池之後,回到家鄉才發現諸如新疆的“天山天池”、吉林“長白山天池”、內蒙古的“阿爾山天池”等中國十大天池,都不如自己家鄉“天峨天池”壯麗而富有厚重的人文情懷。廣西社會道德文化研究會一些專家學者到過“天峨天池”之後稱:“天峨天池”特有的奇山、奇水、奇人、奇物的形成,深藏着老子《道德經》“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等合理的人文教化思想,細細品味起來,你就會發現《道德經》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的真正意藴。
一、神秘的“天峨天池”
在廣西天峨縣國有當陽林場圭裏分場的原始森林核心區,有一個神秘的天然“天池”,當地人稱之為“天峨天池”。它位於雲貴高原兩座海拔1300米大山的交會處,西南與百色樂業縣邏西接壤,東北部與貴州省羅甸縣紅水河鎮隔河相望,四周被林場的15萬畝的森林包圍,是世界第二大電站龍灘水電站的生態保護區。20343省道從中貫穿而過,貴百高速路擦肩而過,是雲貴高原羣峯溝壑自然形成的數條溪流匯聚,與紅水河水位升高在兩座大山溝壑處匯合交融形成的自然“天池”,從紅水河伸展到溪河交匯處,形似一條巨龍盤居山腳,天池中心便是龍頭。爬上海拔1000多米圭裏村納良屯老寨後面的大山俯瞰“天池”,尤如巨龍盤居山腳,其壯麗和秀美完全可以和世界知名天池媲美。
天池鳥瞰圖
天池航拍圖(來源百度)
據“天池”附近圭裏村寨老人説,從東面山伸展到天池中心的山包,120年前是一個富裕的村寨,名叫“官門”寨,為什麼叫“官門”寨,至今有關人員還在考究。100多户的寨子有上千畝肥沃的水田包圍,大山溝壑形成的河流與紅水河共同孕育的魚類品種近百種,四面原始森林覆蓋率達100%,大山裏有名目繁多的野果,讓“官門”寨靠自然物質施捨都富得流油。全寨房屋均為人工麻石、黑瓦、櫸木或金剛木建造,村街村巷也是麻石鋪設,五穀、山珍、河味樣樣俱全,是民國時期有名的富裕村。只可惜在一場災難中神秘瓦解,村民紛紛逃離,“官門”寨不復存在。
八十年代的納良老寨,“官門”寨的人大多住這裏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一個富得流油的村寨一夜之間消亡呢?
傳説1942年,由於自然災害和戰亂的影響,一場“中原大饑荒”席捲全國,加上日本侵略者使用細菌武器,使得中國人民在戰爭過程中無名死亡人員很多。當時由於饑荒戰亂,許多中原人口逃荒南方,悽慘的人流與戰火的炮聲嚇醒一條盤睡在紅水紅中部的一條巨龍。巨龍沿河而上,游到現今的貴州羅甸縣紅水河鎮時,聞到一股撲鼻的“魚肉”味,便扭頭左拐沿着撲鼻的味道爬行,爬到“官門”寨,然後就不走了,吞食着寨上的一條條生命。如今還住在“龍頭”邊上的那良屯80多歲的岑氏老人説,據他的父母回憶,當時“官門”寨的人,不知道為什麼隔一兩天就有人莫名死亡,逃出來的人就會健康地活着。就這樣“官門”寨在這場災難中神秘瓦解。
當然這個説法不足為信(經後人證實死亡原因是因為霍亂病造成的),但能使一個上百户的村寨居民整體逃離,足見當年傳染病傳播的嚴重與恐怖。逃出寨上的人沿着山腳分散躲到大山的溝壑裏有土地的地方分散居住,因都是在溝邊的土地扎住,故取名“圭裏”。分散發展成為現在的納良、納翁、納立、祥望、八來、八王、百西、百定八個自然屯,依溝居住自然形成朝着龍頭(天池)方向窺視的村莊。
“官門”寨的歷史形成和人文遺產目前尚待挖掘,據説,“官門”寨瓦解後,有人在裏面種地,就挖出不少“光洋”(銀元),還有人沿河偷偷拉走了那裏的全部麻石和建築名貴木料。
二、“天峨天池”的奇山
“天峨天池”的山奇,奇在“天人合一”,充分體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詮釋着《道德經》: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典範。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人與自然和合共生
自從“官門”寨被瓦解之後,逃出來的人們依偎在“天池”附近的山溝里居住,靠着大山的動植物和諧共生,共同繁衍生息。據90多歲的寨老回憶其父母講的故事:剛從“官門”寨逃出來的時候,生活生產條件十分簡陋,住的先是用竹木皮編織成塊,圍在四木柱子,蓋上毛草便成了住房,由於竹皮編織漏風漏雨,颳風下雨的時候,常常是寢食難安。茅草經常被大風掀翻,雨水從房頂和四周漏風處進入家中,把家裏保暖衣物弄得濕淥淥的。更令人恐怖的是,每逢颳風下雨,山上的各類動物竟跑到茅草屋裏來躲雨取暖。特別是晚間的時候,牀底下常常是野豬、野貓、竹鼠、甚至刺蝟和蛇的棲生之地。奇怪的是大家朝夕共處,很少出現人獸相互傷害。後來有人發現牛糞具有很較強的粘合性,發明用牛糞抹披在竹編上和茅草周圍遮風擋雨,成了牛糞房。牛糞房慢慢發展到泥巴房,泥巴房時期大多還是人和動物和合共生,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建設水泥磚房,人類有了廁所等現代生活方式,才實現人和動物分離居住。
八十年代,天池旁與動物和合共生的泥巴房
(二)生物生存鏈條完善
構成“天池”的大山,過去森林覆蓋幾乎100%,直至今日都有90%以上,在這裏生長的生物有着完善的內循環生物鏈條,山上的生物樣樣是寶,樣樣是人類和其他動植生存的寶貴珍品。一是這裏地處雲貴高原南麓,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植被種類繁多,山上自然生長有野草莓、甘果、黏果、野楊梅、野葡萄等上百種以上野果,光莓類野果都有十多種,可以説《野果百科全書》上有的,在這大山裏大部分都可以找得到。村民黃景倉説:70年代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村裏缺糧,全村靠挖山上的“淮山”就吃了半年,到新糧食收成的時候,都沒有吃完。二是大山孕育的各種果實,使得來自全國,甚至世界的各種動物鳥類來到這裏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食物,山上繁衍着許多野生動物、鳥類。最常見的有野豬、野貓、穿山甲、竹鼠、刺蝟等等數不清的野生動物,一直到現在,還是野豬、野貓等經常出沒的地方。三是這裏地處世界長壽市河池市的最西北端,是世界長壽地與雲貴高原的鏈接交界處,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成的特殊氣候,這裏的大山自然生長着許多名貴中草藥材,如野生當歸、鹿茸、雞血藤、野生靈芝、百部、天苳等等,在人們的房前屋後都生長着具有不同藥用價值的野草,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生病、受傷等,靠山上的中草藥物都能自結自愈。
天池的山珍藏有世間少有的動植物寶庫
據村裏的老人説:這裏的大山是人類隱身救命療傷的養生福地,而少被外人所知。當初,“官門”寨瓦解之後,分散到這些山溝居住得的人們還很少,開始時每個溝壑邊只有1-2户人家,而且基本是黃氏人家。後來,由於戰亂、饑荒、階級鬥爭等,各地逃荒逃難的人們,路過這裏自然在此停住,形成了收容來自貴州、雲南、四川以及廣西百色等的逃荒逃難者,饑荒時期被喻為“乞丐集中營”,靠着這大山完整的生命鏈,人們在這裏“聲音相和,有無相生,”地生長繁衍。如今,這裏成為黃、羅、畢、班、岑、歐等10多個姓氏融合的行政村,全村近4000多人口,居住着壯、苗、布依、瑤、彝族等十多個民族的人們。老人説,當時逃難來的人員,怕連累村裏,有許多隱瞞着自己的民族和籍貫,統一使用壯族或者隨地方姓氏,真正居住的民族和姓氏人員不是現在這個情況。各種民族文化在這裏交融,演繹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人們的生活極樂融融。
2018年《河池日報》和廣西衞視《發現新廣西》報道,在廣西天峨縣生長着聽着音樂長大的小豬,説的就是“天峨天池”山邊的養豬場。報道稱:這裏原始高山森林,平均海拔1200米,林木葱蘢、泉水叮咚,生態系統完好,生長在這裏的跑山豬喝着山泉水,吃着中草藥,呼吸着高濃度的負氧離子,體型十分健碩。豬都是放養,豬豬們每天在森林裏散步奔跑,以山間野果作為食物,因此得名跑山豬。在鬱鬱葱葱的叢林中間,每天一次定時響起《運動員進行曲》後,密集的生態林裏面衝出幾百頭或大或小的黑山豬,它們爭先恐後往音樂響起的地方狂奔,一路上還發出一陣陣低聲而急促的吼叫……。這裏一部分人們靠着養跑山豬,實現脱貧致富奔小康。
天池“跑山豬”(來源河池日報)
三、“天峨天池”的奇水
“天峨天池”的水奇,奇在匯聚萬物所成而上善,反之孕育萬物而成仁。所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FormatImgID_6#
從山腳流入天池的“打勞”小河
——涓涓溪水自流成河。“天峨天池”的水,除了少部分是紅水河的水,大部分是由天池南邊四周的大山溝壑溪水,匯聚成河流入,在圭裏村村部所在的納良、八來、納立、祥望等屯就有6條溝壑溪水,向南往樂業方向大約100公里左右的綿延大山溝壑有幾十條溪流共同匯成一條河,到鄰近天池的圭裏村境內被稱做“打勞”(壯語)河,“打勞”源頭在百色樂業縣境內,由“打魯”“嫆江”“嫆芿”“嫆巴”“嫆嫁”等(均為壯語)多條溪流匯聚而成。
因雲貴高原地貌多為高山丘陵,千溝萬壑,高山與高山之間,構成無數個溝壑溪流,由南向北流淌。雲貴高原的地形顯著的特徵是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石灰岩廣泛分佈,溪流流淌的水,是雨水經過原始森林吸收,再從老樹的樹根滲透到石灰岩裏,再通過石灰岩層層濾鏡,形成自然的礦泉水。水温一般都比正常的河水要低10度左右,清澈透亮,甘甜涼爽。如今,生活在圭裏村的人們喝的水,都是從高山上流淌下來的自然礦泉水,無需任何處理,舀起來就喝,煮什麼都甜。
——通人性哺人為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峨天池”水源上的水似乎特別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哺人為善。90多歲的羅氏老人説:活在這裏近百年,感覺這裏的水,特別通人性,每次大災大難,或者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這水解決問題,讓這裏的人們不僅生性聰明,還很通情達理。
清澈的天池水盡通人性
圭裏的村民們有“守歲”的習俗,,每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都不睡覺,從老到小都圍在火坑邊“圍爐夜話”守舊歲,男的讀書,女的繡花,老的給小的講些小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孩子們,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給孩子普及做人的道理。大家守夜一直守到第一聲雞叫(一般是凌晨2點左右),履行“挑新水”(挑新年的水)才算到了新年。把“挑新水”作為跨越新舊歲的重要程序,當村裏發出第一聲雞叫的時候,全村的水桶也自然響起,各家各户,除了老弱病殘之外,個個拿着水桶、水壺、水瓢等往溪邊或河邊跑,誰最先打到新年第一瓢水,寓意新年特別好運,大吉大利。在“挑新水”中,大的必須挑水桶,邊挑邊喊牛馬等大牲畜回家,而小的拿水壺,在壺裏或者衣服口袋裏裝上小石頭,每顆石頭代表一種家禽,要裝到拿不動為止。“挑新水”到家後,第一件事是把代表六畜的石頭放在水缸邊,寓意讓他們有棲生之所。然後媳婦們拿挑來的新水煮着各種貢品,給老祖宗貢上新年的第一桌美食,然後再拿新水煮着“紅雞蛋”裝進紅繩子編成的袋子裏發給每個一孩子,還為尚未休息的老人送一盆洗臉洗腳水。拿着新年的第一桶水,煮着不同的東西都寓意不同的禮儀習俗,通過“挑新水”傳承優秀的禮教文化。
這裏的人們除了通過水的習俗傳承美德之外,這裏的水似乎通達人性,以不同方式教化和哺育着這裏的人們。傳説,在天池邊上的祥望屯,有個溪水教育媳婦的故事,當地有吃牛皮下酒的習慣,説該屯剛娶了一名外來媳婦,因不懂禮節,吃牛皮“撐死”。據説,通過火燒水煮過的牛皮又黃又香,吃多少都不膩。上桌後,新媳婦覺得牛皮好吃,就學着喝酒的男人用溪水下牛皮,邊吃牛皮邊喝水,吃了一肚子牛皮。飯後,發現肚子越來越脹,拉也拉不出,肚子脹得像皮球一樣疼痛難忍,直至昏迷不醒。家裏人,以為媳婦死了,將其裝進了棺材,到第二天人們將媳婦抬上山,準備將其埋下的時候,聽到棺材裏有響聲,才發現媳婦沒有死。原來是媳婦因喝水吃牛皮過量,大量溪水進肚和牛皮在肚子裏發熱,導致牛皮增幾倍發脹,一時消化不了讓肚子鼓起來。媳婦喝水送牛皮故事後來成為附近村屯教育子女的經典故事,教育人們做人做事一定要適度,有禮有節,牛皮是男人用來下酒的,不是拿水來送吃的,做男人就是要是男人樣,做女人就像女人樣,要不喝水都要喝死你。
在天池經常釣到的“劍魚”
山上流下的溪水河流,不僅懂理育人,還在人們困難的時候出手幫助,特別在困難時期沒有飯吃,女人全靠吃溝裏的蝦蟹和河裏的魚哺乳,60年代和70年初期在這裏出生的人,大多靠河魚溝蟹哺乳生長。據老人們説,往往是在糧食最短缺的時候,河裏的魚就特別多,溪溝裏也有很多的螃蟹、青蛙等營養魚類,有水的溪邊總是長着人們物質需要的各類野菜,菌耳之類,總不給這裏的人們餓死。當然,這裏的溪流河水也有發怒的時候,80年代中期,汽車開進了山裏,大量的原始森林被人為砍伐,不到一年時間上百萬畝的原始森林被伐一空,整個大山都在哭泣哭。就在那幾年,大量的山洪暴發,泥石流鋪平了山溝,也淹沒了大量的良田,幾十上百條溪溝消失只剩無幾。據説,原來魚蟹很多的“打魯”河一夜之間就幹沽,由於原始森林被破壞,發生重大的泥石流,把藏在“打魯”河源頭的一條長約20米的大蟒蛇衝出來,爆曬死在了泥石流上,臭了附近的幾個村莊,還把“打魯”河上得魚蝦全部毒死。從此,“打魯”河變成沒有魚蝦的幹沽河,只有一拇指大的小股水往下流。原來奔騰的“打勞”河也幹沽不成樣子。由於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原來和合共生的鄉村被人為破壞得滿目瘡痍,人們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靠着原來的大山已經無法自給,此後的圭裏村人大多靠走出大山以賣力(打工)為生,直至今日都無法還原。所幸,國家封山育林政策來得及時,當地人們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封山育林,經過十多年的培養,現在又開始在村莊周邊聽到涓涓的溪流聲,綠色生態逐漸恢復生機。
(作者歐建雍,70後,廣西天峨縣下老鄉圭裏村人,國家級媒體記者。現居南寧,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社科聯常務委員,自治區社科聯社會組織黨委委員,廣西社會道德文化研究會會長,廣西高端智庫專家,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
編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