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新華網昆明9月16日電(馮雨釤)近年來,雲南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方向,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提升品質”旅遊革命“三部曲”,推動旅遊業全面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全省旅遊環境日趨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鄉村旅遊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而云南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得益於雲南省各級政府宏觀政策的利好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全省鄉村旅遊市場欣欣向榮。

  綠水青山引客來 振興按下“快進鍵”

  近兩年來,國內短途周邊遊市場持續升温,位於城市中心附近有良好區域客源市場的近郊鄉村迎來了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新契機。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玉溪市“七號田莊”的田園風光(7月19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2020年8月,通過流轉玉溪市紅塔區上牟溪衝村閒置土地打造的“七號田莊”農旅觀光綜合體開園,40餘畝食用玫瑰、110畝荷花等構成的壯觀花海景觀,迅速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客流。遊客到“七號田莊”徜徉花海、打卡拍照,吃荷花宴,體驗户外燒烤、親子活動、户外婚禮,購買蒲公英根、玫瑰糖、玫瑰鮮花餅等就地取材製作的伴手禮。

  玉溪七號田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鈺婷介紹,週末、寒暑假等時間,農莊每天客流量最高能達到1萬多人,其運營也帶動了當地及周邊村民60餘人就業。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普者黑風光(7月24日攝)。新華網 韓文萍 攝

  在保山騰衝市界頭鎮,當地依託萬畝油菜花、萬壽菊花海舉辦各種賽事活動,帶動當地餐飲、客運、家庭旅館從業人員3000多人;依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區的開發,擁有秀美山水風光的仙人洞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從貧困村變為富裕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目前可達到4萬元……

  綠水青山成為雲嶺山鄉新發展的“金鑰匙”。

  別樣古韻留鄉愁 文旅互促富鄉民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如今,不少鄉村已圍繞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的文化底藴,在挖掘內涵和實施保護方面邁出探索的步伐。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的可邑村,是彝族阿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樂”的發祥地之一。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紅河彌勒可邑小鎮“阿細跳月”非遺傳習點,身着傳統民族服裝的村民們正在進行刺繡(7月23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在村內“阿細跳月”非遺傳習點,身着傳統民族服裝的王曉燕每天熱情地為遊客帶來“阿細跳月”現場表演,邀請遊客一起學習舞步,教遊客編棕葉帽、小螞蚱。可邑小鎮營業以來,她和丈夫、公公都成為可邑小鎮演員組的成員,每天9點鐘到傳習館上班,有着穩定的收入。

  依託獨特的民族文化,可邑小鎮計劃打造古村核心區、阿細部落民俗文化體驗區、螞蟻哨小鎮會客廳等區域,目前已帶動60餘户農民發展餐飲、民宿、民族手工藝製作等延伸產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紅河元陽阿者科村觀景台的梯田風光(7月21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距離可邑小鎮兩百餘公里外的元陽縣境內,有一座古老的哈尼古村落——阿者科,村民們居住的哈尼族的傳統民居“蘑菇房”構成了獨特的景觀。由於靠傳統方式耕種梯田經濟產值低,此前阿者科村的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務工,直到2019年之前這座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核心區的古村仍然是深度貧困村。

  2018年,應當地政府邀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保繼剛教授團隊在深入調研後,編制了“阿者科計劃”,以村集體方式成立旅遊公司,村民以村莊、梯田等文化景觀入股,鄉村旅遊發展所得收入七成歸村民。

  目前,鄉村旅遊已帶動阿者科農家樂、餐館、客棧經營,旅遊公司還組織了農事體驗、織染布藝體驗、野菜採摘、哈尼家訪等活動,豐富遊客對鄉村旅遊的體驗。

  中山大學駐村研究生李慕芳介紹,該計劃通過將旅遊利益分配方式和遺產保護細則綁定來激發村民內生保護動力,讓村民主導旅遊發展以及哈尼族文化遺產的保護。

  自計劃實施後,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了村中,當起了導遊,做起了農村電商;村民沒有再將“蘑菇房”改為鋼筋水泥房,梯田沒有一處拋荒,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450元增加2020年的5147元。截至2021年7月,阿者科已實現總營收122.55萬元,總利潤74.96萬元,累計分紅4次,共計分紅47.1萬元,户均分紅達5440元。

  李慕芳表示,目前中山大學團隊正在撰寫相關方案,希望能推出切實可行且能做出新亮點的規劃,讓當地哈尼族文化遺產真正實現活態傳承。

  因地制宜繪藍圖 謀劃長遠增後勁

  近年來,雲南省鄉村旅遊點狀發展、以點帶面、精準扶貧、整體聯動的特徵不斷凸顯。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雲南省鄉村旅遊共接待旅遊者9.24億人次,佔全省旅遊接待人次的39.3%;鄉村旅遊收入7301.4億元,佔全省旅遊收入的23.7%;全省累計直接從業者56.17萬人、間接就業者192萬人,綜合帶動75萬貧困人口增收脱貧。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普洱景東太忠嘎仰豐收節捉鴨子比賽(2019年9月22日攝)。新華網發(李茜 攝)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鄉村旅遊取得喜人成績的同時,諸如旅遊配套同質化、標準化服務和標準化管理亟待加強等問題也依然存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接下來的仗該怎麼打?

  雲南財經大學旅遊文化產業研究院原院長、教授許南垣認為,發展鄉村旅遊不是各種元素生硬的拼湊,也不是各類業態機械性的相加,切忌搞“大雜燴”。他表示,鄉村旅遊強調“一村一品”“一品一色”,在開發及管理運作方面,選擇合適的模式和路徑非常重要,一些好的發展模式可以借鑑,但不能照搬,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摸清當地產業現狀、市場需求,客觀分析“有什麼”“能做什麼”和“想怎麼做”。

  許南垣認為,鄉村旅遊是個系統性工程,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將宏觀層面的指導思想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路徑、模式選擇、政策保障,需要“一盤棋”統籌規劃好,將宏觀層面的普適性方針政策與具體的地方實際情況相結合,圍繞產業鏈的打造形成針對性的對策。

  同時,許南垣還強調,應在尊重市場規律、尊重消費者、尊重供給需求關係的前提下,構建科學嚴謹且有實際操作性的鄉村旅遊發展評估指標體系,準確客觀反映鄉村旅遊發展總體基本狀況。

  目前,雲南鄉村旅遊發展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但隨着新時代消費者對文旅消費需求的升級,入局的鄉村增多,客源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有前瞻性地做好規劃佈局,打造鄉村旅遊的長遠格局,或成為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6 字。

轉載請註明: 旅遊天堂“變形記”①|見山望水話鄉韻 雲嶺山鄉孕新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