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是今邢台市信都區的歷史名稱。戰國時期,趙國在西夷儀築有檀台和信宮,設別都為信都。
信都有3500年曆史,曾四次建國,兩次定都,出過4位皇帝、50多位朝廷重臣,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里、邢氏宗族發源地,有邢侯墓、宋璟碑、趙孤莊古村落、商代遺址、東周鹿城崗古城遺址等國家級、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趙孤莊因趙氏孤兒的歷史典故而得名,路羅鎮英談村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皇寺鎮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我的家鄉邢台信都區面積1941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藴深厚,特色美食多樣,紅色基因濃厚,名勝古蹟滿目琳琅,這一點一花一草一木,是幾世幾代人的記憶,也見證着信都的變遷。
信都——3500年曆史
講述人 邢台市信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王育紅
信都區擁有3500年的歷史,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里,他的20多項科技成果曾領先世界水平,修訂的《授時歷》通行360多年,興建的北京水利工程更是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市發展的格局。
信都春節——民俗活動異彩紛呈
春節期間,信都特色的年味不斷湧現,各地的風俗也是異彩紛呈。一聲“梆子腔”,一場“串黃河”,一朝“迎火神”,讓年味孕育而生。
你可以到桃樹坪聽一曲我國傳統戲曲四大聲腔之一的“梆子腔”,看一看綿延了上百年經久不衰的“串黃河”。也可以去徘徊村吼一聲扇鼓腔,和大夥一起參與制作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純手工自制的頭戴、戲服、馬鞭和扇鼓。亦或者到龍華和上千人一起“迎火神”。還有崔路鬧元宵、薛家屯的鴛鴦鼓、著名的奶奶頂、周公與桃花女婚俗文化等民俗文化,都會讓你體會到信都區豐厚的文化底藴,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裏熱情相擁。
信都美食——山區特色地道滋味
感受到了民俗的風雅,特色美食的品味當然不可或缺,在富有特色的信都嘗綠色美食,亦可品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
小米綠豆壓磨成漿,加花椒等作料攤制而成的“大鏊煎餅”,讓冬日增添一抹新綠,淡化柴米油鹽的痕跡。
鐵鍋燉制,肉滑不膩,菜多不亂的大鍋菜。一鍋燉猶如信都百姓般醇厚包容,澆上一勺香油醬油,撒上一把葱花,香氣純正綿綿悠長。
一塊塊麪糰,一次次按壓,嚐出綿軟有嚼頭,品出生活有滄桑。無論是手工純紅薯面餄烙、雜糧面捏缽、黏米麪炸糕、發麪窩窩,還是太行山玉米麪塊壘、蕎麥麪炒麪,都能讓你大塊朵頤,連連稱讚。
信都美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天高地迥,南北無邊,明珠綴邢襄,翠微出太行。
無論是有“太行明珠”之稱的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
還是孕育出“紫金五傑”的守敬故里;
無論是被譽為“世界奇峽”的大峽谷,還是擁有神往傳説的九龍峽;
無論是牛郎織女原生地天河山,還是孕育鬼谷子文化的雲夢山……總會將你的腳步羈絆,你所追求的詩和遠方,都在這一方天地之中。
説出的是繁華,説不盡的是腳下,信都特色頗多,只描述,顯盡蒼白,唯切實走過,才知這一方水土。這個春天,歡迎你滿懷笑容來發現、體驗信都文明,共同揭開信都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