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豆瓣一刻:AMD RX VEGA 64上手實測: 阻擊GTX1080! 全面勝利情理之中!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休閒

  Radeon RX VEGA 64採用了14nm FinFET“VEGA 10”核心,集成了125億晶體管,核心面積為486平方毫米。對比28nm工藝的上代大核心fiji,VEGA 10的核心規模多了整整40%,面積卻縮小了18%。

  全新的VEGA價格的VEGA 10 XTX芯片共有4096個流處理器,運算單元數量為64個,TMUs總數量為256個,ROPs數量為64個,兩個帶寬為1024-Bit的雙通道顯存控制器組成了總量為2048-Bit的顯存控制單元,大小為8GB。

  RX Vega 64/56和GTX 1080/1070顯卡規格對比表,如下圖:

  AMD Radeon RX Vega 64及舊旗艦型號參數對比表,如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Radeon RX Vega 64水冷版是AMD顯卡史上最高的頻率,有效頻率達到了1750MHz,顯存帶寬為484 GB/s,Pixel Fillrate能力到了98.9Gpiesls/S,默認Texture Fillrate能力為395.8Gtexels/S;

  憑藉高頻率和龐大運算規模,RX Vega 64最高頻率擁有13.7 TFLOPS的超高精度浮點預算能力,對比上代 R9 Fury X提升了59.3%,提升幅度是非常驚人的,是目前單芯顯卡中精度浮點運算性能最強的。

  VEGA 10芯片具備哪些特點呢?

  基於14Nnm LPP FinFE工藝

  64組NCU單元被分為4個Compute Engines,每個Compute Engines包含16組NCU,簡單的説以往需要多個單元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要一個就能搞定,NCU單元針對高頻率、高IPC都進行了優化,可以同時進行計算和圖形處理,並且能夠根據負載不同變換SIMD單元寬度,不會造成GPU性能浪費。

  DSBR技術能在遊戲中獲得10%的幀率提升,同時節約最多33%的顯存帶寬,並且不會增加功耗。

  ACE異步計算單元的總量為4組。

  二級緩存達到了4MB,降低顯存帶寬需求同時改善電源效率,顯存運行更加節能。

  採用美光新一代的HBM2顯存,單位帶寬是第一代的HBM的2倍,達到了2Gbps/pin,單Die容量高達1代4倍,佔用面積比GDDR5顯存降低了50%。

  AMD計入了高帶寬緩存控制器HBCC,簡單的説就是把整個系統內存當顯存來使用,相當有可以擁有TB級別的高速顯存,實現某種程度上一體化內存池,AMD稱為“HBCC內存區”。

  VEGA 10是AMD第一款採用“infinity Fabric”技術的GPU,這種模塊化設計讓GPU可以根據用户在不同需求下進行變換,也被應用在AMD“Zen”架構的CPU上。

  上圖:VEGA 64和RX 480

  開啓Radeon Chill

  Radeon Chill技術介紹

  Radeon Chill是AMD最新提供的驅動中帶來的全新功能,可以實時玩家的遊戲狀態,在沒有玩家操作鼠標、鍵盤時自動降低幀率,一旦檢測到玩家的操作,顯卡就會立即恢復之前的高性能運行狀態,上圖中紅框部分就是已經開啓了這個功能,但是這個功能只支持DX9和DX11的遊戲,對DX12的支持後續AMD會進行驅動的升級。

  Radeon Chill的控制範圍40-144Hz,如果想要更改上下限,需要在遊戲中單獨設置就OK了。

  AMD FreeSync的技術是AMD送給玩家的一份大禮!為什麼這麼説呢?

  首先實現AMD FreeSync實現起來非常的輕鬆,只要支持AMD FreeSync規範就可以免費用上這項技術,並且這個技術還順便兼容了HDMI標準,只要液晶顯示器支持60Hz以上刷新率,目前電競顯示器可以達到了144Hz,部分顯示器刷新率可範圍可以在30-144Hz之間調節,以適應遊戲的幀數。顯示器製造商對AMD FreeSync技術都表示極大的興趣,市面上多達百款顯示器的支持,通過這項技術擴大了遊戲畫面的渲染緩存,AMD FreeSync完成一整張畫面渲染之後,才交給顯示器,以避免畫面的撕裂。

  AMD FreeSync 2主要加入了HDR10渲染的顯示支持,可以讓普通顯示器獲得比sRGB色域超過2倍亮度和色彩表現,並且支持即插即用,低幀率補償、延遲還非常低,FreeSync 2同前一代想不增加了漸進式遞增功能,使得幀數率增加或者減少,提供更加平滑的用户體驗。

  (注:FreeSync 2和1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並存關係,因為兩者的技術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AMD Radeon RX Vega 64的增強同步技術解析:

  增強同步技術使一種全新的垂直同步模式,當遊戲的幀速率超過顯示最大刷新率的時候,增強同步不會限制住顯卡的性能,相反增強同步會顯示每個顯示建哥最近完成的幀數,從而降低輸入延遲。

  當遊戲的幀速率降至低於顯示的刷新率時,增強同步會動態禁用垂直同步,暫時允許畫面撕裂以及避免延遲卡頓,保持輸入延遲到最低限度。

  開啓增強同步也需要在AMD的驅動中設置,具體步驟如下:

  按照如上步驟設置完畢後,增強同步即將開啓。

  (注:在遊戲中開啓這個選項是無效的,需要完全退出遊戲,開啓之後重新進入遊戲即可生效。)

  開始正式測試:

  前序中科技犬已經把AMD Radeon RX Vega 64進行了簡單介紹和一些新技術的解析,如果各位網友還沒有看明白,可以私信我,科技犬可以纖細為大家介紹。

  關於AMD VEGA 64顯卡外觀及參數詳情請點擊延伸閲讀:

  一卡難求!AMD VEGA 64開箱上手:A粉心中神器 性能表現如何呢?

  具體實測的配置如下:

  CPU:AMD Ryzen 1700

  主板:華碩ROG系列CrossHair VI Hero (X370芯片組)

  內存:GEIL 8GBX2 (3200 CL 16-16-16-36)

  顯卡:AMD RX Vega 64 風冷版 8GB

  硬盤:金士頓 120GB 固態

  電源:恩傑NZXT HALE82 V2 700W

  散熱器:恩傑 NZXT KRAKEN海妖 X62 一體式水靈散熱器

  AMD Ryzen 1700圖賞:

  華碩ROG系列CrossHair VI Hero 主板圖賞:

  GEIL 8GBX2 (3200 CL 16-16-16-36)圖賞:

  恩傑 NZXT HALE82 V2 700W電源圖賞:

  恩傑 NZXT KRAKEN海妖 X62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注意:PCB肩上的一個撥杆可以來切換BIOS 高性能模式/平衡性能模式

  注意:AMD為 Vega 64設置了兩種BIOS分別是:

  面向高性能的“Primary BIOS”簡稱P模式

  面向平衡性能的“Secondary BIOS”簡稱S模式

  這兩種BIOS可以在關機狀態下通過PCB肩上的開關來切換,同時,在Vega 64驅動設計界面中,AMD還給玩家提供了預設的三種不同功耗模式,分別是:

  Power save:功耗降低25%的節能模式

  Blance :默認模式

  Turbo:功耗提升15%的性能模式

  也就説AMD給玩家提供了6種組合,來讓玩家進行選擇,在不同能耗比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樣的選擇餘地是非常大的。

  具體如下圖:

  Vega 64驅動內 設置模式

  在AMD Radeon RX Vega 64驅動界面選擇“全局Wattman”,就可以設置AMD Radeon RX Vega 64三種不同能耗比的工作模式,但是需要注意,必須要關閉應用程序和遊戲,在進行模式切換,並點擊應用再啓動程序或者遊戲,模式才能算啓動成功。

  請各位網友原諒科技犬的懶惰,桌面凌亂不堪入目,其實就是沒有安裝到機箱內,科技犬可是處女狗哦!

  (注:以下測試環境覺設置為默認模式,沒有進行超頻和性能調節)

  測試一,魯大師跑分

  魯大師是最為簡單和基礎的測試工具,自行搜索下載就能跑分,簡單而又直觀,雖然數據的準確性被人多玩家詬病,就當開胃菜先娛樂一下吧。

  綜合得分:415433

  顯卡得分:263826(顯卡排名第二十六)

  測試二,3Dmark FireStrike測試,選擇模式為Extreme,對應分辨率為2K

  測試得分:9424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5139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9424

  Fire Strike 得分:15288

  Ice Storn 得分:143625

  Ice Storm Extreme 得分:138126

  Cloud Gete 得分:37984

  Sky Driver 得分:37948

  測試三,3DMark Time Spy 主要測試DX12理論性能

  測試得分:6879

  測試四,CineBench 15 主要測試 RX VEGA的OpenGL性能

  OpenGL 得分:91.23 fps

  測試五,3Dmark 11

  X模式得分:X8354

  P模式得分:P20757

  E模式得分:E22246

  科技犬自測

  測試六,ADIA64 GPU理論性能測試

  AIDA64內置工具直接可跑分,目前來説A卡的理論計算能力會比N卡高出不少

  科技犬自測

  測試七,FurMark

  主要來測試顯卡OpenGL的效能,也可以當燒機軟件來用,它可以跑出讓顯卡跑出任何都達不到高温,只要通過FurMark考驗過的顯卡,跑任何遊戲都不會出現問題

  GPU滿載功耗的基本維持在330瓦-350瓦之間,待機功耗在50瓦左右,通過測温槍進行測試,顯卡上方散熱器温度在55.6度,散熱口温度68.5度。

  進行一下簡單的總結:

  1,AMD Radeon RX Vega 64的核心規格與Fury X比較類似,相當於Vega的性能大致為Fury X的按照頻率的線性提升,由於核心頻率的提升很多,所以整體性能提升明顯。

  2,AMD Radeon RX Vega 64的能耗比做了比較多的優化,功耗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3,AMD Radeon RX Vega 64顯卡的整體用料和做工比較強悍,顯卡的散熱部分應該是目前顯卡中最為豪華的方案了,雖然沒有用過水冷版本,水冷版本應該更好。

  4,AMD Radeon RX Vega 64的散熱效果比較不錯,出風口能迅速的排出內部的熱量。

  5,對於A卡本身來説,AMD Radeon RX Vega 64在性能、能耗比、撒熱等方面都提升明顯。

  下面部分為第三方媒體測試的數據與科技犬自測數據進行對比,畢竟科技犬沒有那麼多硬件設備,測試顯卡為Vega 64水冷版,測試的項目基本與科技犬的類似,供各位玩家參考。

  測試平台:

  測試結果:

  (紅框位置為Vega 64 水冷版測試成績)

  遊戲測試結果:

  科技犬自測部分遊戲

  從上圖的測試結果來看,進行數據比對後並結合科技犬自測數據進行分析:

  AMD Radeon RX Vega 64的優勢隨着遊戲世代的演進,優勢逐步的擴大。

  科技犬在測試《古墓麗影:崛起》的遊戲幀數對比來看,RX Vega水冷版領先GTX 1080大約在3%-5%,風冷版落後GTX 1080大約3%-5%。

  在《戰錘:全面戰爭》的遊戲幀數對比上,RX Vega 64表現的就非常好了,風冷版領先了GTX 1080大約20.9%,水冷版領先24.3%。

  在《殺手6》的遊戲測試環節上,RX Vega 64風冷版大約領先 GTX 1080約0.9%。水冷版領先大約7%。

  在《殺出重圍》的遊戲測試環節上,風冷板綜合數據領先GTX 1080約1.6%,水冷版領先約8%。

  在DX12的遊戲測試環節中,AMD Radeon RX Vega 64全面領先GTX 1080,領先最高達到了25%。

  如果用AMD驅動對顯卡進行調整,那麼性能會提升嗎?

  科技犬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過,在AMD自家驅動中可以設置三種不同性能,分別是:

  “Power Save節能模式”

  “Balance平衡模式”

  “Turbo加速模式”

  如果選擇這些模式功耗上有差別嗎?通過3Dmark FSU模式進行了測試

  1,“Power Save節能模式”下功耗為310瓦 得分4880

  2,“Balance平衡模式”下功耗為380瓦 得分5355

  3,“Turbo加速模式”下功耗420瓦 得分 5456

  4,“Custom全開模式”下功耗510瓦 得分 5701

  簡單的説,AMD Radeon RX Vega 64可以通過顯卡驅動來調整性能,並且功耗的改變對跑分影響也比較大,功耗的上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跑分成績。

  從上述的比較中不難發現,當AMD Radeon RX Vega 64在不考慮功耗的情況下完勝GTX 1080大約領先20%,但是與GTX 1080 Ti還是有一點點差距,大約有10%。不過科技犬還是建議採用默認方式,不然單卡功耗太大了……

  不過各位玩家也不用太擔心温度,AMD Radeon RX Vega 64的拷機温度基本與GTX 1080持平,水冷版的表現出色,僅有65度。

  目前RX Vega 64的售價為4899元(黑色版本),性價比到是談不上有多高,高成本和新內存導致HBM2產能不足也是RX Vega 64的價格沒有下來重要因素,精細的做工和豪華的用料也是這款顯卡的主要賣點,挖礦肯定要比GTX 1080要強悍,這三點是這款顯卡賣的貴的原因。

  不過全新的AMD Radeon RX Vega 64填補了一年多來AMD在旗艦顯卡上的空缺,雖然成功擊殺了GTX 1080,沒有讓那些等待的玩家失望,但是功耗過高也是比較大的問題,相信後續AMD將會推出更加出色的產品和NV一決高下!

  A粉信仰!

  AMD Radeon RX Vega 64


  新華社維也納9月18日電 記者劉向報道: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唐登傑18日在維也納表示,中國在核能事業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保國際合作中發揮核心作用。

  唐登傑在當天開幕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第61屆大會上發言時指出,中國在核能事業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實行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政策,頒佈核安全法,啓動“核電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年”專項行動,以提升核電安全管理水平。

  唐登傑表示,今年8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來華開展國際核安保專項評估。中國圓滿完成了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中國願意繼續為其他國家實施微堆低濃化改造,中國也願意以核安保示範中心為平台,與亞太地區及世界各國共同為全球核安保能力建設貢獻力量。

  唐登傑表示,中國積極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保國際合作中發揮核心作用。對於機構工作重點,中方提出以下建議:一是促進核能與核技術可持續發展。機構應集中全球核領域最優勢的資源,繼續通過技術合作渠道,為成員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二是提升核安全與核安保水平。機構應注重制訂核安全標準與核安保導則,加強同行評審服務,協助成員國開展能力建設,努力構建高水平的全球核安全與核安保體系。三是加強防擴散與核保障體系。機構要進一步推動全面保障協定與附加議定書的普遍適用,增強核保障分析技術能力,與成員國保持密切溝通,共同為提高核保障有效性和效率、確保公正性和客觀性作出努力。

  唐登傑在發言中還介紹了中國核能發展現狀以及國際合作交流情況。

  為期5天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第61屆大會當天在維也納開幕,大會將討論核領域技術合作、核安全和保障等廣泛話題。大會當天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今年3月有關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連任的決定。(完)

  (2017-09-19)


  新浪娛樂訊 隨着錄製時間的不斷接近,韓國KBS新綜藝節目《The Unit》節目不斷爆出重磅消息。Rain、泫雅、黃致列、SAN E、泰民等大牌藝人的公佈,讓節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期待。除此之外,最近也在各種渠道陸續爆出了許多知名組合會有成員參與到節目中,引起各方極大的關注。

  目前,中國女團ACEMAX-RED已經確認參與《The Unit》節目,5位2016出道組成員朱可佳、吳卓凡、李天韻、周梓倩、陳樂洋已經飛赴韓國為節目做最後的準備。

  ACEMAX-RED是奇邁文化於2016年12月2日推出的女子偶像聯隊。整隻團隊在音樂風格和形象包裝上將潮流元素與東方元素相結合,成為風格鮮明的潮流音樂團體。出道以來與中韓兩國製作人合作,出道曲《MAXY》由YG金牌製作人ROVIN量身定製,《暖光》則邀請到了TFBOYS《不完美小孩》的詞曲人藍小邪與顏小健親自操刀。

  (2017-09-29)


  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力量對生活的改變是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要,科技在軍事方面將軍隊改變的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強大。在未來誰掌握着更先進的高端技術,更強大的力量。在國際間的話語權也更加強大,而且率先掌握新技術,再也不用擔心將來的技術進口問題。

  中國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在高端技術的發展也比其他國家晚。在計算機處理器方面很長一段時間是依靠進口,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總額高達227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4萬億元,目前在中國不僅僅是普通計算機甚至是衞星和超級計算機的處理器芯片大都來自美國進口。在許多尖端的處理器西方的國家一直都是對中國限制出口,中國通過外交手段才能買到少數的幾顆而已。

  不僅僅是芯片全依靠進口的問題,最嚴重的是依賴進口芯片容易受到其他國家壓制,我國自己的發展也會受技術限制而發展不起來,一個計算機最重要的處理器核心掌握在他國手裏,國家安全也面臨着嚴重威脅。所以中國研製中國自己的處理器芯片勢在必行了。

  隨着中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對於芯片不再是空白一片了,2015年發射的北斗雙星實現了100%採用國產CPU,在北斗雙星上搭載了龍芯1E和龍芯1F,龍芯1E和龍芯1F是國內極少數自主設計的宇航級CPU,宇航級CPU構成了人造衞星的大腦,為了能在星際空間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工作,不僅要應對極端苛刻的高温和低温,還要能應對無處不在的宇宙輻射。可以説中國在高端處理器芯片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目前中國已經在66歲的兩彈一星元勳黃令儀院士的主持下成功研發最新的龍芯3號系列產品,具有64位運算處理內核,每秒能240億次運算,中國接下來研製下一代芯片。

  中國在飽受詬病的航天發動機也成功的實現自主技術,最近我國發動機已實現從國產第三代發動機“太行“到國產第五代發動機”峨眉“的歷史性跨越。這款發動機推力達到14噸,已經成功的超越中國曾經所有的進口發動機,在未來中國在高端技術的突破會越來越重大,將擺脱封鎖,取得更大的成就。

  目前中國新型航空發動機已經成功首飛,我國自主的高端芯片在未來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未來中國所有的超級計算機和各種衞星也會實現自主的芯片,不僅僅是如此中國的芯片將走向世界,中國已經計劃成立一家生產現代化微芯片和半導體的工廠,投資240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製造的芯片,在世界市場上將大受歡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我是叫獸”:講個笑話。老美怕中國

  (2017-09-21)


  11月7日-12日,德國公開賽將在馬格德堡舉行。10月3日凌晨,國際乒聯官網更新的參賽名單。

  中國乒協提交的參賽名單,比較出人意料。從名單上看,國乒或將派出28人的龐大陣容參賽。

  男運動員:

  許昕、樊振東、林高遠、周雨、於子洋、周愷

  替補:

  張繼科、閆安

  U21歲組:

  辪飛、於子洋、周啓豪、劉丁碩

  女運動員:

  劉詩雯、朱雨玲、陳夢、武楊、王曼昱、顧玉婷

  替補:

  王藝迪、張瑞、陳可、孫銘陽、劉高陽、李曉丹、陳幸同、馮亞蘭、盛丹丹、文佳、劉曦

  U21歲組:

  王藝迪、張瑞、陳可、孫銘陽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底中國公開賽退出比賽後,許昕再未出現在國際乒聯舉辦的各項賽事中,亞洲盃的參賽名額也被林高遠所取代。

  若一切順利,許昕亮相德國公開賽時,距離中國公開賽,已經有4個多月的時間了。

  此外,在中國公開賽十六分之一決賽因傷退賽的張繼科,也出現在這份名單中。他同許昕一樣,在中國公開賽後,也缺席了包括公開賽等在內的所有比賽。

  而國際乒聯明確規定:如果選手4個月沒有參加國際比賽,那麼他的國際排名將會被隱藏。許昕和張繼科都符合這一規定。

  從男女兩隊的報名名單上看,“一哥一姐”將缺席德國公開賽。

  馬龍的缺席較為意外,畢竟,國際乒聯剛剛確認他參加世界盃。丁寧剛剛宣佈因傷退出世界盃,隨後進行的德國公開賽,她將繼續養傷。

  對於中國隊的參賽名額,有網友表示:看來,日本隊的“人海戰術”失去作用了,想利用人數優勢,好吧,國乒奉陪到底!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包頭哥”:國家隊雄起!

  (2017-10-04)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曹琦報道:9月8日,在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新聞通氣會上,傳來一串串振奮人心的數據。截止今日,江西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項目133個、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為了在家門舉辦好中國500強高峯論壇盛宴,江西前後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近百場。

  江西全力做好中國500強高峯論壇準備

  據悉,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承辦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作為今年重點事項,心社書記專門指示“辦就辦好”,劉奇省長要求“舉全省之力辦好論壇”。省政府成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劉奇省長親自擔任組長、李貽煌副省長擔任副組長。32個省直單位、11個設區市政府和贛江新區管委會成立工作組,全力以赴做好籌備工作。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為開展走進500強企業行動,省市縣三級領導、各有關部門主動上門對接中國500強,累計對接企業900餘家(次),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近百場。在中企聯網站上發佈了四批招商項目,共計1575個;篩選100個重大招商項目向中國500強企業重點推介。 “服務企業到位。為配合論壇召開,開展‘四個一’服務在贛500強專項行動,即‘一位領導、一個部門、一名聯絡員,結對幫扶一家企業’的一對一服務行動,堅持上門送服務、上門送政策、上門送幫扶,在全省範圍內形成了‘親、清’政商關係,深化了政企之間特別是我省與500強企業的密切聯繫。”江西省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論壇盡顯江西元素體現區域特色

  為開展“500強看江西”系列訪談活動,江西省級媒體聯合採訪了25家中國500強企業。省級主要媒體開闢論壇和500強企業頭版、專欄集中宣傳。在北京召開了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新聞發佈會。在機場、火車站等部分標誌性路段、區域設置落地宣傳牌、宣傳橫幅,在大型户外LED電子屏上播放宣傳片、宣傳標語。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在中企聯指導下,經雙方反覆研究協商,精心制定了籌備工作“1+1+N”方案:即:1個總體方案,1個實施方案和招商、接待、服務、宣傳、後勤、安保、經費等N個細化方案,12個平行論壇和4個專場活動都制定了專門方案。各地市、贛江新區和各部門按照任務分工制定專項方案,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使籌備工作有序開展、順利完成。

  讓江西人倍感振奮的是,在中企聯支持下,力求把更多“江西元素”融入到論壇當中,充分體現江西地域特色。安排江西發展懇談會、贛江新區專題推介和江西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三大活動。結合江西產業特色,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和企業發展新機遇”和“中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兩個平行論壇,設計了“輕量化材料產業發展”和“智造製造:中國製造主攻方向”兩個專場活動。

  “創新敢為擔當做優做大做強”凸顯時代主題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本次論壇以“創新敢為擔當,做優做大做強”為主題,順應了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呼喚,體現了500強企業在貫徹落實新理念中的責任擔當,進一步彰顯了500強企業引領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作用,為500強企業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

  截至9月5日,報名參加本次論壇的省外代表突破1000人,遠超設計規模人數。參加論壇的既有原國家領導人、中企聯高層,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等國家部委領導,也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幹事等國際組織高管;既有中石化、國家電網公司等央企老總,紅豆集團、步步高等知名民企掌門,也有世界500強中國區負責人;既有兩院院士,也有名師大咖。可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據悉,論壇主題選擇緊扣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契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反映行業特色。

  12場平行論壇和3場專場活動,既關注製造業、也關注服務業的重點熱點問題,既關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關注佈局培育發展新產業新動能,既關注全球產業發展前沿趨勢、也關注當前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行業特色鮮明。引入地方特色。江西發展懇談會、贛江新區推介會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等三大活動,以及2個平行論壇、2個專場活動聚焦江西特色需求。同時,論壇之後還將參觀考察南昌航空城和南昌高新區,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活動,展示江西形象、推介江西機遇、反映江西成就。

  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屆中國500強高峯論壇成果豐。服務500強企業有進展。“一對一”幫扶在贛500強企業活動收集企業反映的問題176個,有效解決141個,辦率超過80.1%。2016年在贛製造業500強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成本下降0.6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2元。對接500強企業有成果。截止今日,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項目133個、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

  江西省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説,本次論壇是一次經濟界的年度盛會,展示了企業的發展成就;是一場企業家的思想盛宴,智慧之光將照亮企業的前行之路;是一個政經交流、省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將推動我省與更多500強合作,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領域,實現合作共贏。論壇的意義或價值功在當前、利在長遠。

  (2017-09-08)


  龐大信息社會的根基是一枚枚小巧的集成電路,通常被人們稱為“芯片”。別看芯片“身材小”,他們“餵養”着現代工業,手機、電腦、家電、高鐵、電動車、機器人、醫療儀器等離開他們根本無法運轉。

  “芯片強則產業強,芯片興則經濟興,沒有芯片就沒有安全。”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陳傳宏説,芯片(集成電路)製造技術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微細加工技術,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

  2008年,我國啓動實施“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簡稱集成電路裝備專項)。9年來,集成電路高端製造裝備和材料從無到有填補產業鏈空白,製造工藝與封裝集成由弱漸強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集成電路產業駛入了自主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裝備實現從無到有

  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實施以來,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和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漸強的巨大變化

  “每當集成電路技術進步一代,尺寸就縮小三分之一,對應整個集成度提高4倍。”集成電路裝備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説:“以28納米技術為例,集成度相當於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製造出10億個以上的晶體管,其中每根導線相當於人體頭髮絲的三千分之一。更為先進的14納米技術,則相當於在人體頭髮絲截面上製造出50萬個以上的晶體管,其中每根導線相當於人體頭髮絲的五千分之一。”

  如此精細操作堪比在“針尖上跳舞”,對裝備、材料、工藝都是極大的考驗,由於涉及高技術含量,製造集成電路的裝備價格是一般裝備價格的10倍到100倍。長期以來,在集成電路高端裝備上我國長期受制於人,因為沒有工藝節點達到90納米、65納米以下的國內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裝備,只能採用國外的設備。

  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對出口到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和材料以及工藝技術嚴格審查和限制。這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構成了嚴重製約,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對集成電路產品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從2006年開始,集成電路產品超過石油成為我國最大宗進口產品,2013年至今,每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

  實現集成電路領域的自主創新發展迫在眉睫。2008年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實施以來,200多家企事業單位、2萬多名科研人員參與技術攻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瀋陽、深圳和武漢等6個重點產業聚集區。經過廣大科研人員艱苦努力,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和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漸強的巨大變化。

  “我們有了自己的刻蝕機等關鍵裝備,並批量應用在大生產線上;集成電路成套工藝水平提升5代,55/40/28納米三代工藝完成研發實現量產,20-14納米工藝研發取得突破;後道封裝集成技術成果全面實現量產,引領全行業技術水平從低端跨入高端,實現與世界同步。”葉甜春告訴記者。

  這些自主研發的設備不僅銷往國內市場,也逐步進入海外市場。比如,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研發的介質刻蝕設備不僅支持國內芯片製造企業從65納米到28納米技術代的發展,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各個技術節點水平都可以與世界最先進設備廠商競爭。目前,中微公司已有460多個介質刻蝕反應台在海內外27條生產線上高質量、穩定地生產了4000多萬片晶圓;在台積電的研發線上正在開發和核準5納米刻蝕。

  集成電路是所有產業中應用材料純度最高的產業。“我們研製出了拋光劑和濺射靶材等上百種關鍵材料,並通過大生產線考核進入批量銷售。這些成果基本覆蓋了我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體系,扭轉了之前工藝技術全套引進的被動局面,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葉甜春説。

  建立協同發展新模式

  集成電路裝備專項通過市場機制打通了科技與經濟的連接通道,建立科技、產業、金融與區域經濟有效協同的新模式

  “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成果,但更重要的成果是,專項通過積極探索,推動構建了市場經濟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説。

  張伯旭所説的新型體制是通過市場機制來打通科技與經濟的連接通道,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協作,科技、產業、金融與區域經濟有效協同的新模式。

  集成電路裝備專項由北京市、上海市兩個地方政府牽頭組織實施,這也是唯一一個由地方政府組織實施的重大專項,是我國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模式的一次創新嘗試。9年來,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與中央部委共同強化專項的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在重點區域合力佈局,引導地方政府投入要素資源,推動區域產業聚集發展、調整升級,形成了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融合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張伯旭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解決科技成果產品化的問題,集成電路裝備專項率先提出了“應用考核技術,整機考核部件,下游考核上游,市場考核產品”的用户考核機制。通過用户和市場的考核驗證,保證專項成果成為經過嚴格的市場與用户考驗、真正可以應用的產品,解決了科技成果檢驗標準和驗證機制的難題,從而使專項研發的裝備、材料、零部件和工藝實現從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應用的艱難跨越。據瞭解,專項成果的銷售業績累計1800億元。

  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也是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實施中的一大亮點。專項通過構建光刻設備和封測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集合產業鏈上製造工藝、裝備、相關零部件和材料等上下游企業、相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達200多家單位共同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中芯國際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通過專項整體佈局,中芯國際先後為20餘家設計單位提供65-45-28納米產品開發支持。2016年國內設計公司營銷收入佔中芯國際總營銷收入近50%。

  隨着自主創新體系的日趨完善、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的大幅提高,集成電路裝備專項主動引導地方和社會的產業投資跟進,扶植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成果產業化,形成產業規模,提高整體產業實力。

  成果應用帶動產業提升

  通過利用集成電路裝備技術,泛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裝備國產化率大幅提高,LED照明、光伏等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作為基礎產業的集成電路製造裝備業,其成果輻射的帶動面很廣。通過利用集成電路裝備技術,LED照明、傳感器、光伏等泛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裝備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尤其是LED照明、光伏等領域已實現關鍵裝備成套國產化,國產裝備成為市場主流。

  葉甜春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國產裝備在泛半導體產業已經銷售6590台。這些裝備的國產化使得我國在LED、光伏等領域投資成本顯著降低,持續推動我國相關產業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LED照明、光伏等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技術水平也實現了國際領先。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集成電路裝備專項成果擴展應用,公司成為LED、光伏等泛半導體設備國際主流供應商,近年來在與本土零部件企業合作中,大幅提升了國產設備的性價比,在LED、光伏等領域全面替代進口產品,不僅增加了客户效益,也為公司帶來了數十億元的銷售收入,相關設備批量出口美國、印度等國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葉甜春表示,面向2020年,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將圍繞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組織攻關,推動創新成果的規模化應用,支持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自主發展,形成特色優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杜 芳)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jovi_feng22633212”:在元器件,半導體材料上。我國企業還需要努力,拿下韓國

  網友“半情調”:麒麟芯片!中國芯!

  網友“天津用户56xxxx648”:還可以用碳化硅器件

  (2017-09-26)


  隨着全球第六朵雲的戰略出台,菊廠在公有云領域的羣狼戰已經拉開。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記住,一切來自網絡、存儲、服務器等企業級IT出身的廠商玩公有云,一定首要推進的是其私有云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的大肆暢銷。甚至可以這麼説:公有云只是戰略決勝,私有云才是真正的雲中戰術PK。

  對於這樣的觀點,未免顯得有些偏激,公有云與私有云確實對於綜合性的企業級IT廠商來説有着戰略戰術的考慮,但相互之間的真正走向在於,公有云依然需要強大的私有云技術、產品、方案和服務的支撐。這是其基因所決定的,畢竟不是從互聯網走出來的原生雲。

  在國內,能夠阻擊菊廠在公有云領域的羣狼戰除了來自公有云領域的BAT雲和來自國外進入中國的AWS、Azure之外,恐怕少不了紫光集團+新華三的強大組合。

  之所以,將紫光集團擺在了與菊廠公有云PK的桌面上,原因有三。

  一是,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紫光集團已經開會決策了,投資去做公有云了。具體怎麼做還沒最後完全定,但在雲計算領域小有成就的新華三集團也成為這個阻擊戰的重要力量。聚焦“三大一雲”的戰略方向,更強調私有云特點,當然也包括新華三的專業雲策略和遍佈中國的行業夥伴生態。其中最重要一環,至少雲計算底層技術和生態對接是紫光集團必須要做的。

  二是,紫光集團現在不做公有云,以後必然就沒法再與菊廠競爭了。公有云戰略與私有云戰術結合,採取公有云從上往下打,可以用公有云帶動私有云,尤其是在行業性的大項目中,這樣的戰略戰術的價值已經非常明顯。

  三是,操盤公有云業務的團隊正在逐漸形成。之前,聯通雲數據總經理焦剛離職正式加盟紫光集團,或將執掌紫光集團構建紫光的公有云業務。

  據《財經》報道,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於英濤表示,紫光集團意欲打造公有云裏的國家隊,目前數百億元人民幣前期啓動資金已經到位。紫光集團尚未決定由哪一家子公司承擔公有云業務,且不排除為公有云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當然菊廠已經將公有云業務作為了一個獨立的戰略部門,與企業IT平起平坐,從各方消息表明其未來在公有云領域的資源與人力投入還會繼續加強。

  題外話,聯通高層加盟紫光,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HR趨勢。其他媒體報道稱:焦剛的加盟並不是聯通高管首次加入紫光。在此之前,曾任中國聯通信息化部總經理的王竑弢加盟紫光集團,擔任高級副總裁,同時出任紫光雲數的CEO。而在更早,浙江聯通原總經理於英濤離職,出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從這三個方面因素分析來看,紫光集團的公有云戰略勢在必行,也勢在急行,如果再慢下去,必然會失去在公有云領域發展的最後大好機會。

  業內專家有分析很有意思:老大老二掐架打死老三。一旦紫光集團公有云業務逐漸形成,加上新華三集團的私有云強勢資源,紫光與華為之間必有一場大決戰,決戰之後或許兩者都依然存在,而最大的可能會傷及這個領域的其他廠商。

  還有分析指出公有云的競爭加劇,也呈現出了更加明顯的馬太效應。

  公有云高度依賴大資本和大團隊,以及雲平台的軟硬件一體化的集成趨勢對參與主體規模要求越來越高。開源框架讓軟件創新無法獨立變現,因此雲計算產業化還處於侏羅紀時期。你要麼屬於恐龍們的生態鏈,要麼就得在黑暗裏偷偷摸摸地做小型哺乳動物。你也可以作為人類來逆襲,但這需要時間,與其同哺乳動物在進化中的長期廝殺與演進,不如更激進一點。要麼稱霸,要麼稱臣,要麼等待時間。當然,第一位要務就是生存:想活下來,不能靠浪漫和幻想,特別是妄想。

  那麼,這其中是否暗示着:雲平台的軟硬件一體化的集成趨勢,雲平台的軟硬件一體化真的會成為趨勢麼?那麼雲平台的軟硬件一體化產品,是不是就落到HCI身上了呢?這些問題值得業內繼續探討研究。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消息可以得到進一步證實的話,紫光集團+新華三的雲戰略,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混合雲運作模式,甚至紫光集團未來大力推進公有云戰略進程中將高度依賴新華三集團在私有云、專業雲領域的技術、產品、方案、服務與經驗。

  混合雲是因為新的IT系統打通了對內管理信息化的傳統IT與對外服務信息化的新IT,因此在新舊IT更替的當下,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經久不衰。

  對於菊廠在公有云領域的羣狼戰為什麼不可能是運營商的公有云呢,而是來自紫光集團呢?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運營商本身的基因也決定了這樣一個雲上競爭的趨勢。

  運營商更強調在Level1層的組裝和銷售能力,他們可以熟練成功地運營標準化和成熟的網絡,但不能成功地運營還沒有標準化的雲計算和高度技術成熟的IT。

  對於菊廠、紫光集團以及阿里雲來説,他們都擁有level2層的核心技術積累,由此可以打造自己的標準化平台,逐漸實現自身平台的壟斷和走向成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要走向Level3層,即制定雲計算行業標準。

  因此,從與菊廠對抗,到整個公有云廠商對於企業級領域的理想,都説明了未來的挑戰,將從強調“做好自己”的產品型公司轉型到強調“構建生態”的平台公司。

  阻擊菊廠羣狼戰,紫光集團即將立刻上馬“雲”,這不只是兩個集團之間的PK,將會成為整個行業的未來洗牌代表者。這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巨人之戰(War of Titans)。

  未來之爭的話語權,必將屬於平台強勢的公司。(Aming)

  (2017-09-19)


  [興業計算機袁煜明團隊]AI芯片系列調研之三:寒武紀,人工智能中國芯講座紀要20170910

  主題:國科大“走近科學”系列講座之十七:“寒武紀:人工智能中國芯”

  主講嘉賓:陳天石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寒武紀科技CEO)

  時間:2017年9月9日(週六)下午3:00-4:30

  地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階一(5)

  應陳教授要求,本紀要不包含華為麒麟980及相關內容,若有疑問請直接與興業計算機團隊聯繫。

  中科院計算所:自主研發我國第一台半導體大型體計算機103機,中國首個通用CPU

  硬件見長,但對於技術理念的產業化也關注

  神經網絡算法算法在歷史上經歷數次高潮低谷

  上世紀80年代問題::

  1、神經網絡可解釋性不佳

  2、數據量會不會大力出奇跡?但是當時受限於當時處理器的能力,無法驗證

  在90年代初進入了低谷

  其後,統計學把神經網絡算法排出主流

  jeoffery hinton(英)在2006左右還是在做人工神經網絡

  但此時運算能力推進

  在2012年左右進入新的高峯

  神經網絡的可解釋性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從數學上無法解釋,需要理論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偏實驗學科

  Nvidia推出CUDA庫,素材豐富;數據量也比之前大了很多

  原有算力已經無法滿足,開始有人嘗試用GPU進行嘗試

  硬件上的嘗試:

  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高峯

  2015年開始又有了一個新的高峯

  事實上,不管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有多強,算力都無法滿足

  80/90年代的硬件:

  1、架構相對簡單:

  簡單神經網絡的直接硬化;部分工作引入了脈動陣列架構

  硬件與算法神經元一一對應,無法處理任意規模神經網絡運算

  2、兼有數字電路、模擬電路、數模混合實現

  規模相對較小,適合模擬電路實現

  3、沒有實現產品化

  硬件領域對1980s神經網絡算法研究的響應

  缺乏成熟應用,僅限於實驗室原型

  神經網絡硬件的路徑分歧

  1、神經形態處理器(neuromorphic processor)

  以IBM truenorth為代表

  面向脈衝神經網絡模型

  更加貼近神經科學家提出的理論模型(理想)

  但是市井應用的效果並不足夠完美,在機器上覆現的時候,比如做人臉識別、機器視覺,會出現問題

  現階段對大腦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無法完全理解大腦工作的機制,很難完全在形態和作用機制等方面完全實現復刻

  專用於深度學習的處理器(deep learning processor)

  以寒武紀cambricon&diannao系列為代表

  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針對實際應用效果較好

  但是缺乏可解釋性,在認知處理能力方面欠缺

  現階段人工是能實現了在感知、運動方面的突破

  感知: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識別等

  運動:Atlas機器人等

  但是在認知處理方面 還處於較為初步的階段

  對於人工智能的理解:

  ”受智能啓發的計算科學“

  事實上人工智能並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出現,更多是為了通過計算科學的方式實現簡單重複性工作的替代

  在計算方式的優化上,受到人類智能思維方式啓迪

  人類智能方式只是提升計算能力的一種路徑,並不一定是最優的解決方案,但較為直觀

  神經網絡算法和處理

  1、一個神經元是用來分類的

  2、很多神經元組成深度學習網絡

  3、神經網絡是處理智能處理迄今最好的方式,通用CPU/GPU處理神經網絡效率低下,能耗很大。

  4、現在最大的神經網絡是1000億個神經網絡突觸,人腦是100萬億個突觸,達到或超過人腦尺度的神經網絡模型依賴於更強大的硬件

  寒武紀的主要三大突破

  內存帶寬是芯片的主要性能瓶頸

  通過EDRAM技術和更多芯片互聯。保證神經網絡模型完整放置在片上。完全無需訪問內存。

  偏上的通訊和延遲和功耗的重要來源

  分成多個小塊,每塊內部包含運算部件、神經元數據、突觸數據。減少90%以上片上通訊時間。

  機器學習算法種類眾多

  突觸:提出智能指令集,以及靈活的運算部件/訪存部件,支持幾乎所有現有主流機器學習算法

  智能處理器的未來

  1、改善人類生活

  拉近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距離(IoT)

  數十億智能終端和雲服務器將讓人類進入智能時代

  2、研究認知技術:脈衝神經網絡的潛在機會

  易於降低硬件功耗、可能適合於處理非結構化知識

  3、多模態智能:多種感知和認知技術的融合和協作

  機器的聽、看(感知)和想、説(認知)的全面融合

  4、探索類人智能:從智能芯片到超級計算機

  不是簡單粗暴的堆砌,應充分借鑑人腦的腦區分工

  多種智能模型/芯片的融合

  Q:別人的代碼編譯可以在其上運行嗎?在使用深層智能網絡,如用tensorflow的時候需要再次coding,工作量很大?怎麼解放

  A: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説要不要做一個更牛的framework。

  寒武紀現在主要還是想要兼容,小眾處理器沒人用

  等用的人多了之後再推出自己的framework

  Q:是否有一個好的指令集,可以支持不同算法?文檔可以開源嗎?

  A:舉個例子,假如説ASCII是沒有指令集的,0;X86,1;那麼我們就在中間,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之間實現一個tradeoff

  新的算法出現的時候都可以支持

  文檔現在還沒有到公開的時候

  Q:是否考慮到用碳基芯片替代硅基?

  A:目前碳基芯片還在實驗室階段,還沒有開始投入實用

  Q:可解釋性會影響到認知層面嗎的進一步探索?

  A:深度學習還不足以影響到認知

  Q:之前比較了英偉達GPU和寒武紀,那如何比較FPGA+CPU,還有聯想的MIC?

  A:FPGA的可重構能力強,但在硬件層面有冗餘,做成真實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很大

  在新的技術剛出來,還沒有專門的芯片的時候,使用FPGA是通用的方案,但一項應用發展的足夠重要的時候就被替代

  intel不僅有FPGA方案,還有自己專用的芯片方案,intel在芯片佈局上很全面,現有方案都會嘗試

  $科大訊飛(SZ002230)$$四維圖新(SZ002405)$$中科曙光(SH603019)$

  @今日話題

  (2017-09-11)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 張羣)“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可不是刻板嚴肅的印象。”圖中這個挑戰全馬和鐵人三項的年輕人叫蘇萌,百分點集團創始人兼CEO。

  2006年,蘇萌婉拒了美國大學的任教邀約回到祖國,成為一名北京大學的青年學者。

  “當時回國的信念非常堅定。我相信憑我所學,在祖國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中國的數據建模、量化研究領域的發展。”

  短短几年,蘇萌完成了從北大青年學者成長為博士生導師、北大研究中心主任,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數據重點項目的負責人,再到中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人的轉變。這個典型的摩羯男帶領平均年齡28歲的團隊創造了多箇中國和世界第一。

  “人工智能並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有情感、懂內心的人機共存的未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蘇萌説。

  伴隨着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中國國家軟實力輸出”等多項政策的鼓勵,百分點探索的腳步已經從國內延伸到了海外,甚至為非洲、拉美以及更多國家和地區進行數據治國的技術和理念的輸出。

  (2017-09-29)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