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看,這野蠻的世界

  今年五月份,Phaidon出版社出新畫冊一本:《這野蠻的世界》(This Brutal World)。這本書裏的建築,都是粗野主義(Brutalism)風格的。對我來説,這些建築,如此野蠻,卻又充巨大的魅力。

  看到一些粗野主義的建築,我感到莫名的熟悉。在小時候,城市裏有一些巨大的工廠,以及新建起來的立交橋,都是龐大的水泥建築。簡單直接、粗糙。在城市發展的過程裏,許多這樣的建築被拆掉了,也似乎從記憶裏消失了。

  國家經濟轉型之前,我們許多人,不管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記憶裏恐怕都這樣的建築存在。這也許是這本書能對我產生衝擊的一個原因。

  但這些建築能吸引人的心靈,不可能只有這種原因。

  按照這本書作者彼得·查德威克(Peter Chadwick)的説法:“我對混凝土、工業建築景觀,以及後來我明白是‘粗野主義’的那些建築產生強烈興趣,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查德威克在英格蘭東北部城市米德爾斯堡(Middlesbrough)長大,在他年輕的歲月裏,他的美學觀念受幾何形式的、粗硬的混凝土大型建築的統治,這些建築星羅棋佈於他生活的環境裏。

  米德爾斯堡曾經的工廠建築

  “那些化工廠、鋼鐵廠不僅僅統治了鎮子中心的地平線,它們也提供了一種無情的、不斷哐當作響的金屬工業背景聲。這工業景觀與金屬聲的碰撞,發展並塑造了我在建築以及音樂上的品味。”

  之後,在倫敦東區那些被戰爭炸燬的城市建築殘餘中,查德威克看到那些幻想般的建築和大膽的住宅地產紛紛湧現,非常着迷。這些建築,並不是總能在戰後的維多利亞式風格環境中融洽地存在。他説,“這些新的水泥建築和社會房屋,有時看上去就像是從另一個星球來,要把地球殖民。”

  被轟炸的倫敦城

  查德威克在大學裏學習設計,而他的這種品味也影響了他的學習。“我在那些混凝土建築表面的形狀、我所喜愛的唱片封套,以及我在大學學到的由約瑟夫·繆勒-布洛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與維姆·克勞威爾(Wim Crouwel)創造的網格系統(grid systems)之間,看到了明顯的平行線。”

  而他也於此明白,他所喜愛的那種建築風格的名稱,叫做粗野主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5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看,這野蠻的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