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今天(14日)下午,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在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廣交會展館正式拉開帷幕。

從1957年春天起步,走過65載光陰,廣交會已成為我國曆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助推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始終是海內外客商心目中的“中國外貿晴雨表與風向標”。

羊城晚報今天重磅推出的創意跨版策劃報道(詳見《羊城晚報》A6、A7),由原創漫畫IP“明仔”帶大家一起領略廣交會這個“中國第一展”的神奇魅力,深度體驗廣交會65年從未間斷的創新發展歷程。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羊城晚報》2021年10月14日A6、A7版版面圖

廣交會,作為中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它不但是廣東省、廣州市對外經濟的風向標,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户。世界通過廣交會認識了中國商品經濟的魅力,中國也通過廣交會與各國站到了同一個舞台上,並贏得了世界的轉身與矚目。

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之名變更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從現場貿易到線上交易,65載廣交會,使命推陳出新,辦展從未動搖,展期亦未中斷。即使在大江南北會展中心林立、“國字頭”展會目不暇接的今天,坐落於南國廣州的廣交會,依然保持其獨特的地位和吸引力。

廣交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將化作一個又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座標,深刻標註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確立的重要地位。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第130屆廣交會吉祥物“好寶”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第130屆廣交會吉祥物“好妮”

歷史座標 見證新中國開放史

65年風雨歷程中,廣交會始終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見證了新中國開放史。

1956年11月初,廣州市內一批負有盛名的老字號賓館,迎來了200多名境外商人。11月10日,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在中蘇友好大廈開幕。展區面積18000平方米,分工業品、紡織品、食品、工藝品和土特產品5個館。這就是廣交會的前身。

不過,沒多久“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這個名字就被取代。1957年4月2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因舉辦地廣州而得名的“廣交會”自此開始,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行。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廣交會早已升級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第130屆廣交會線下展覽面積達40萬平方米,儘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依然有7500家企業參展。就規模而言,它仍是疫情下全世界最大的線下展會。

為了展現中國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本屆廣交會期間,商務部和廣東省共同舉辦首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這也是廣交會發展史上第一次舉辦國家級的國際貿易論壇。“廣交世界,互利天下”,廣交會的開放身姿與響亮聲音,成為世界不斷刷新對中國經濟認知的一個窗口。

城市座標 構築城市新增長極

從最初的中蘇友好大廈,歷經僑光路、起義路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流花路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再到2008年,廣交會整體遷移至琶洲展館舉行。廣交會四度易址,見證城市發展重心的遷移,始終保持活力不減。

廣交會的魅力不僅在於一年兩次的外貿盛會,其對城市的影響同樣深遠。如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流花展館,由於靠近火車站,它對周邊的商業佈局、產業結構和居住構成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除了荔灣和越秀眾多服裝服飾批發市場,北至白雲、花都的各大商品行業都和廣交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千年商都廣州,商家和廠家根據外商的興趣,不斷調整思路,迎合着廣交會會期之外的常年貿易需求,給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這也帶動了國內廠商不斷緊跟時代審美,推陳出新,把國外潮流生活品質帶給國人,形成了雙向的交流。時至今日,儘管廣交會展館已移師琶洲,但其留下的廣義的流花展貿區依然在發揮獨特的潮流風向作用。

在琶洲展開新篇之後的廣交會,則進一步得廣州城市東進南拓的風氣之先。在展覽、會議和論壇的濃郁氛圍中,繼續擔當着“中國第一展”之美譽。因為廣交會新館的落子,加上諸如廣州國際車展等各類盛事,讓琶洲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成熟度高、運作高效、配套完善的會展集聚區。

2016年8月15日,廣州市政府通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互聯網領軍企業總部雲集、互聯網產業服務體系完善、互聯網創新創業環境優越的琶洲新型CBD核心區。

5年過去了,會展區周邊高層建築更趨集聚、商業氛圍愈發濃厚。廣交會的輻射作用已經遠遠超越了會展本身,深刻影響了產業與城市規劃的更新升級。

潮流座標 數字化激揚新優勢

從互聯網電商出現的那一天開始,線上交易就註定成為世界貿易的潮流。作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也並未缺席。它積極運用互聯網優勢,順勢而為,不斷創新。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4月,廣交會亦未停步,毅然搬到“雲端”,由此開創了“永不落幕的廣交會”的先聲。50個網上展區全天候服務、10×24小時參展商專屬直播間開啓、全國105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和6家跨境電商平台鏈接同步上線。到如今,廣交會以線上形式舉辦了三屆,經驗日漸成熟。

作為外商們的“節日”,無論是在線上還是實地,廣交會每年準時舉辦,從未間斷,就是不斷向全球發出強烈的開放信號。數十年形成的代代相傳的口碑,已經讓廣交會成為一個不可磨滅的穩定的交易象徵。

本屆廣交會繼續發揮線上展不受時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聯結全球的優勢,吸引更多高質量境外採購商線上參會,服務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闢新的訂單渠道。

通過升級官網、增加互動、加強對接,先進的中國互聯網產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實力,成為打破貿易時空界限的支撐。可以説,線上展會的持續興旺,既是交易模式數字化與虛擬化的結果,也是對65年積澱的對外開放經濟的無限延續。

隨着數字技術和國際貿易的深度融合,新業態和新模式對外貿發展起到的新引擎作用越來越凸顯。可以預期的是,廣大參會企業通過本次廣交會,將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不可阻擋的開放型國際經濟趨勢中,廣交會將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進入廣交會展館的人員都要進行嚴格的核酸檢測。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中蘇友好大廈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北路

1957年至1958年,作為第1屆、第2屆廣交會會址,共舉辦了兩屆交易會

首開先河 打破封鎖禁運

建築速寫:這座蘇式建築落成於1955年,中央大廳高逾20米,大跨度的圓拱穹頂體現了強烈的異域建築風格。當時大廈佔地面積97854平方米,展館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展出面積9600平方米。光陰荏苒,如今中蘇友好大廈被改造為廣州流花展貿中心(前流花路展館)深處的5號館。

場景還原:1957年,廣交會首戰告捷,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採購商參加,成交額達8686萬美元,佔當時全國創收現匯額的20%。此後,廣交會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渠道,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經濟封鎖”“貿易禁運”的禁錮,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見證者説

廣州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現廣州輕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外貿業務員梁永淞:

在首屆廣交會收穫第一單生意

1957年,28歲的梁永淞參加了首屆廣交會,是我國第一代外貿人。他在首屆廣交會上收穫了自己的第一單生意,也用相機記錄下了中蘇友好大廈的迷人夜景。

梁永淞説:“以前參展的時候,交易展品都是棉麻織品、日用百貨、文具用品、五金製品等等,經過60多年的發展,現在廣交會交易的商品類別、貿易方式和展會規模都和當年大不相同了。回首往昔,參加首屆廣交會時的激動與自豪仍在心頭。從首屆廣交會到如今第130屆廣交會,65年來廣交會給廣州這座城市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説,廣交會帶動了廣州的繁榮,廣州也與廣交會共同成長着。”

僑光路陳列館

廣州市越秀區僑光路2號

1958年至1959年,作為第3屆至第5屆廣交會會址,共舉辦了三屆交易會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僑光路陳列館 中國外貿中心供圖

首度遷址 迎來外國元首

建築速寫:1958年4月竣工,樓高5層,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展館使用面積1.3萬平方米。廣交會遷址後,走過60餘載,如今的僑光路2號一樓為海鮮酒樓。

場景還原:1958年秋天,周恩來總理陪同時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參觀廣交會。僑光路陳列館迎來了首位參觀廣交會的外國元首。當時,周總理表示,展館太小,應建一座大館。

見證者説

香港遠大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歡:

60多年風雨不改從未缺席

從1957年到2021年,李歡60多年風雨不改地參加廣交會,見證了“中國第一展”跨越半個多世紀來的躍變與成就,也見證了中國的對外開放與經濟騰飛,更見證了內地與港澳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

李歡説:“時代在變,廣交會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過去三屆廣交會創新線上辦展,讓參展商和採購商依然能夠‘面對面’,在更大範圍內突破了時空限制。”

起義路陳列館

廣州市越秀區起義路1號

1959年至1973年,作為第6屆至第34屆廣交會會址,共舉辦了29屆交易會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起義路陳列館 中國外貿中心供圖

服務升級 場地一擴再擴

建築速寫:於1958年11月1日動工,1959年8月底竣工,佔地面積1.0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02萬平方米,展館使用面積3.45萬平方米,中座樓高10層,西、北兩翼各8層。

館內1至6層除陳列主要出口商品外,還設交易洽談室70多間,開幕期間在7樓還設有銀行、郵電、保險、航運等服務枱和樣品零售處、酒吧間。展館是當時羊城八景之一“珠海丹心”的組成部分。如今,這裏已改為海印繽繽廣場,仍保存着廣交會曾經的印記。

場景還原:作為新中國成立10週年獻禮項目,該展館僅用9個月時間即建成,於1959年迎接第六屆廣交會的開幕。但僅過4年,攤位供給再次告急。1963年、1968年,海珠廣場周邊的場地先後調撥給廣交會,展館面積增至近50000平方米。

見證者説

原攝影記者黃亦民:這棟建築在當時很有分量

黃亦民是在廣州生活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廣”。作為一名攝影記者,他用快門記錄下了廣州幾十年來的變化。他回憶,自己第一次接觸廣交會,就是在位於海珠廣場的起義路陳列館。

黃亦民説:“當時看到這座建築的外觀,樓高8層,很有規模。後來,廣交會展館搬遷到了流花展覽中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金色大字鑲嵌在長排的玻璃幕牆上很有氣勢,裏面還保留着20世紀50年代的一座蘇聯建築,進入大廳,正面就能見到蘇聯式拱形的巨大展廳。”

流花路展館

廣州市越秀區流花路117號

1974年至2008年,作為第35屆至第103屆廣交會會址,共舉辦了69屆交易會(其中第94屆至第103屆與琶洲展館同時舉辦)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流花路展館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攝 (翻拍歷史圖片)

流花玉宇 引領商貿潮流

建築速寫:於1972年10月動工,1974年4月建成,佔地面積9.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05萬平方米,與周邊眾多貿易商廈、五星級酒店以及服裝商業市場相互連通,同時毗鄰廣州火車站、越秀公園地鐵站和城市交通主幹道,是商貿往來的重要集散地。

從1975年以來,展館先後經過了多次加層、擴建、改造和整飾,總建築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在20世紀80年代,展館與鄰近的東方賓館、流花賓館、友誼劇院等建築羣被選為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稱。

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流花路展館“變身”為廣州流花展貿中心,成為集中小型專業展會、時尚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生活中心。

場景還原:這個時期的廣交會作為中國外貿橋樑的作用日益凸顯,對國家的出口創匯和經濟建設有着巨大的貢獻。伴隨着廣交會的蓬勃發展,廣州不斷騰飛,城中一座座高樓也在這個時期拔地而起。1976年,樓高34層的白雲賓館正式建成開業,成為彼時的中國第一高樓。

見證者説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員工宋文璨:

外貿經營權放開  廣交會愈發勃興

從1999年至2021年,從流花展館到琶洲展館,宋文璨的職業生涯與廣交會密切相關。她與這個有着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展會共同成長,見證它從“中國第一展”向着“世界第一展”闊步前進。

宋文璨説:“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外貿實現跨越式發展。為適應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廣交會在辦展模式、展區設置、組展管理、參展主體、客商邀請方面頻頻出招,迎來了蓬勃發展階段。當時,隨着外貿經營權放開,為滿足廣大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需要,廣交會先後進行了三次創造性拆分擴容,從一屆兩期、兩館兩期到一屆三期,展位規模達到了5.56萬個,吸引更多類型的企業參展,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琶洲廣交會展館

廣州市海珠區會展中路

2003年以來,作為第94屆至今廣交會會址(其中第94屆至第103屆與流花路展館同時舉辦)

移師琶洲 催生新興熱土

建築速寫: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琶洲展館)位於琶洲島,2001年4月動工,200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會展中心佔地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展館總建築面積超過110萬平方米,室內展廳總面積34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4.36萬平方米,是當時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

會展中心的設計理念來自珠江的“飄”,從高處俯瞰,展館如同一道和煦的江風吹向琶洲島,輕盈飄逸中又顯得恢弘大氣。

場景還原:2003年10月,第94屆廣交會首次在琶洲設立分館,設置了近3000個展位。自此,廣州會展業發展的步伐從越秀區邁向了海珠區。此後,琶洲和流花路的廣交會展館同時舉行每年兩屆的廣交會。直至2008年,第104屆廣交會全部移師琶洲廣交會展館。

如今,琶洲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展館和國際會議中心建設預計2022年7月底前完工,2022年秋交會投入使用。

在展館四期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總建築面積將增加40%,新增展位5000個、會議中心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場館之一,琶洲地區也有望成為全球場館規模最大、功能和配套設施完善、各類會展活動最活躍的會展集聚區。

見證者説

琶洲CBD總設計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

廣州“東進南拓” 琶洲新館是大手筆

作為琶洲CBD總設計師,孫一民把目光投向了廣交會新館落子琶洲背後更為宏觀的歷史背景,講述了廣交會場館變遷所透視的廣州城市佈局發展。

孫一民説:“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決策敲定時,廣州‘南拓北優,東進西聯’戰略尚未明確,但已確定向東南發展的方向,而將廣交會展館從流花商圈落户到琶洲島的這一大手筆,就是在‘東進南拓’方向下進行的。如今,琶洲代表的是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正如廣交會的線上開辦,構建了全時空交流的場景。20多年前,我們城市開始‘南拓北優,東進西聯’,而現在我們開始了更廣闊時空上的‘優’與‘聯’,希望未來越來越多市民能感受到全時空的廣交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1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仔帶你走讀廣交會 :領略“第一展”65載神奇魅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