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寨景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趾鳳鄉境內。原名白牙山,因產白牙茶而得名,古時有“名山風雨白牙青”之説。主峯雁戀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徑凌空,飄崖百例。南國小長城”白崖寨就盤卧於向崖山上。寨牆環繞東峯、西峯、西陽尖、雁戀坡、大印坡五大山峯,長達十華里,逐迄起伏,巍峨壯觀,宛如長城。
白崖寨始建於元末。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同陳友諒在安慶至九江一帶進行拉鋸戰,曾在此練兵打仗,為後來鄱陽湖大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明崇禎十年(1637年),明末兵部尚書史可法曾據寨與張獻忠的起義軍作戰,當他被圍困時,曾於石壁上寫下一副聯語: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階前月色,問英雄還死還生。準備以身殉職。恰值援軍到來,史可法轉敗為勝,即登西峯犒軍,題\'\'最上一乘\'\'四字於石壁上紀功誌慶。後人稱之為紀功石。
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戰亂蜂起,縣人庠生徐行重修過寨城。
白崖寨,牆周長4公里,高1-4米,寬1米多。險要地段建雙層,全部用大片石所砌,順山脈走向或沿山腰而築。環繞白崖山東峯、西峯、北嶺、雁戀坡、大印坡等5座山峯。遠處眺望,只見碧峯高聳,峭壁摩天,逶迤起伏,蟠踞山腰,直插雲端,宛如一條靜卧山間的巨龍。在寨牆東西南北的關隘口,分別建有5座門樓,東名“朝九”,西名“百花”,南名“聽雨”,北名“乘風”,西南名“攀龍”。現僅存“聽雨”、“朝九”和“攀龍”3門,門樓皆用大條石壘砌而成,吳半月形橋拱狀。高10餘米、寬8米,厚5米。頂部設有炮口,也可供瞭望之用。攀龍門外的山澤衝是進入白崖寨的主要通道,途中有船舵石、關門石、船形石、鳥語崖、龍骨石等景觀。兩側峭壁懸崖,林木葱蘢,登400級石階蜿蜒而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白崖寨歷經近700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基本完好。因此,白崖寨作為中國歷史留下的寨堡文化和軍事文化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白崖寨的石城之長和保存之完整,是華東地區所未有,加上明清石刻多處,不僅是有歷史價值的保護文物,而且也是旅遊之勝地。2001年白崖寨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