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雨崩走到尼農,沿尼農河順流而下,梅里轉山出雨崩常常這樣選擇
文圖|遠山墨雨
對於藏民來説,梅里轉山是一種信仰;對於徒步者來説,徒步雨崩就像是一個目標,吸引着眾人前來嘗試、挑戰自我。
現在,從西當到雨崩已修建了越野車能夠通過的簡單道路,物資運輸、客運服務都能用上汽車了;從雨崩到尼農的道路依然還是隻能提供人走、馬行的驛道。
大部分去雨崩徒步的團隊,都會選擇從西當進、從尼農出,不走回頭路,這樣的路線比較合理;
從雨崩到尼農,沿着尼農河順流而下、一路走到金沙江邊,尼農村就到了,在那裏坐上車子返程,圓滿結束行程,完美。
前一陣子,我們又去了一次雨崩,西當進、尼農出,我們有機會體驗了尼農河流域高山峽谷之美景,很是壯觀。
從雨崩村出發,我們沿着尼農河順流而下,以下坡為主,卻並不是沒有難度,一是趕時間、隊伍的行走速度快,二是揹負的行裝都比先前要重,進雨崩時可托運行李,現在就全得靠自己背了。
早上8點出發,12點30分左右我們全員到達尼農村,比預計行走時間5-6個小時減少了不少,為後續返回昆明的行程爭取到了不少時間。
這些天,我們一直住在上雨崩,所以先沿着雨崩河北岸的山坡向東南方向走,路旁的河流水聲隆隆、浪花飛濺,像是在為我們送行。
走過2、3公里之後,有兩座小木橋橫亙河中。從第二座橋通過,轉入河牀的南岸,再上一個小坡,就進入一條剛修不久的水泥路面了,與從下雨崩出發的另一支徒步隊伍相遇。
感覺雨崩河與尼農河是同一條河,猜想是地處不同村莊時人們給予它的不同名字而已。河流的水源來自雪山,清澈純淨、水聲隆隆,因為落差、石頭阻擋,水流時而湍急、時而清幽,泛起陣陣微白、淡藍的水花,很美。
雖然在加快速度、趕時間,我們也忍不住要對漂亮的尼農河多看幾眼,行走在水流豐富、植被茂密的峽谷中,我們感受到了吐故納新的暢快。
客棧主人修建了一個敞開的休息亭子供驢友們休息使用,那裏掛滿了户外團隊的隊旗。
抓緊時間,大家在這裏快速吃過隨身攜帶的路餐、補充體力後,又快速前進。
盤山鑿出的小道並不寬敞,靠山一側有一條人工水渠,清澈的泉水不停地流淌;另一側是高山峽谷、目測讓人有些膽顫…….
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踏踏實實地踩穩,有驚無險的行程,我們都通過了考驗。耗時4個小時,行走15公里,我們從上雨崩走到了尼農。
道路在山間繞來繞去、蜿蜒曲折,走到開闊的地方,就看到瀾滄江了,自西北流向東南的尼農河在這裏融入了混濁的水體、進入瀾滄江水系。
走到瀾滄江邊,就是我們徒步的終點尼農村了,這裏有柏油馬路連通。我們在這裏乘車返程,雨崩徒步完美收官。
道路兩旁的灌木林已變色,紅豔豔的、特別亮眼;很多品種的樹木葉落紛紛、層林盡染,行走其間,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