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就是現在的蒙古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內陸國,領土面積與我國邊境的內蒙古接壤,在歷史與我國還頗有淵源,光是從名字我們就能看出來是有一段故事的,就算是不瞭解歷史的人,在看到這兩個極度相似的名詞,也難免會去進一步聯想,事實上蒙古國與我們中國確實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蒙古國在成吉思汗時期發展到頂峯,在一代天驕的率領下把草原鐵蹄踏到了歐洲的領土,將大蒙古國的旗幟歷史上第一次插在歐洲領土上,成吉思汗草原大帝的名聲也響徹四方,儘管後來蒙古國被清朝所滅並歸順中國,但不影響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被歷史所銘記,正是因為清朝的大一統,蒙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後來因為歷史原因再度被分割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所以才説蒙古與我國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因此現在的蒙古國內我們依然能看到不少中國元素,這一現象在我本次的蒙古之行中也發現了,蒙古國的第一座寺廟光顯寺,建築就有着滿滿的中國風味,歷經400多年的歲月磨礪,依然散發着獨特魅力。
光顯寺是蒙古國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具體位置在蒙古的哈拉和林,距離蒙古最繁華的城市烏蘭巴托400公里,自駕大概需要6個小時左右,光顯寺在蒙古語中被稱為額爾德尼昭,建造於1586年,大致是在中原的明朝時期,這座寺廟出現的最大原因是蒙古皇室,在當時皇室的影響下藏傳佛教被引入蒙古國,還被列為國教,在歲月的變遷中原本信仰薩滿教的蒙古族改為信仰藏傳佛教,額爾德尼昭就是這樣誕生的。
額爾德尼昭建成之後就成為了蒙古佛教文化的聖地,也是蒙古佛教文化的重要流傳地,可以説是蒙古佛教文化的源頭,經過數百年傳教,授業解惑了眾多的佛教信徒,成為了信徒虔誠信仰的寄託之所,也是蒙古有名的佛學院。
而從額爾德尼昭學成走出來的高僧,也不忘自己的使命和信仰,走到蒙古各個地方修建廟宇道場,在蒙古各地傳播佛教文化,隨着蒙古信仰佛教的人逐漸增多,經過了多年的發展,額爾德尼昭從最開始的一座寺廟演變成了在蒙古各地都有分支,共有700多所建築物。
關於額爾德尼昭還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故事,在19世紀初,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保家衞國,原本不問世事的僧人選擇入世,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僧人與信徒聯合在四周建造了一排圍牆,並用108座佛塔連接而成,其中有兩座佛塔安葬着一位王子以及其兒子,在蘇聯控制時期寺廟又遭受了巨大破壞,19世紀末又回到了僧人手中,在各方援助下重建,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古老寺廟。
我走進寺廟中,給我的第一感覺真的太像了,跟我國的的寺廟建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從外觀上看就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古寺廟建築,寺廟羣的佈局也是參照了佛教大千世界的佈局,大到殿堂佛像,小到磚瓦、木橋、漆具都有着滿滿的中國風味,總體的風格上呈現了藏傳佛教該有的樣子,還能從中看到漢傳佛教的影子,讓我油然生出了一股親切感,也讓我不禁想起了那段歷史歲月。
儘管光顯寺名氣並非很大,但確實是一個值得一來的景點,寺廟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特殊文物、壁畫,古蹟豐富,最推薦的還是寺廟的一排佛牆,在別的寺廟很難看到這樣的景觀,算是額爾德尼昭的特色,加上還是蒙古國第一座寺廟,地位上比較特殊,雖説確實沒有特別驚豔的地方,但大道質樸的氣息分外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