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洞:揭開春秋採礦的神秘面紗

金牛洞:揭開春秋採礦的神秘面紗

金牛洞:揭開春秋採礦的神秘面紗

據銅都晨刊消息 眾所周知,銅陵是因銅建市。銅陵產銅可謂歷史悠久,3000多年前,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銅陵就開始了青銅器的冶煉鑄造。而在距離市區30公里的鳳凰山,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發現了一座春秋時期的古採礦遺址——金牛洞。日前,記者來到這座具有2000多年採礦歷史的古遺址一探究竟。

金牛洞實為一小山丘,是國家2A級風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關於金牛洞的來歷,有一段美麗的傳説。相傳,早先此處為一小山,西部山腰有一古洞,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此而得名。

一進金牛洞遺址大門,入口處正中就有一座重達2噸的銅牛雕塑,花崗岩基座上刻有原文化部長朱穆之先生題寫的“金牛洞古採礦場”七個嵌金大字。西側為寬敞的停車場,北面是遺址陳列館,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題詞廊和銅陵地區礦物岩石林。

據悉,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地羣眾不斷在金牛洞露採鐵礦,結果洞毀山平,進而金牛洞凹陷成了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採礦場。記者看到,遺址四周有92根水泥立柱,用古銅色鐵鏈相連,一棵棵翠綠的松柏簇擁,將古銅礦遺址緊緊環抱其中,讓人感受到它特有的凝重和莊嚴。遺址邊坡上支撐的錐空網架,猶如一把撐開的巨傘,將裸露的古礦井遮掩的嚴嚴實實,讓人感到神秘和遐思。

遺址北坡設置有空中走廊,沿着蜿蜒的階梯向下,便可以目睹貼近懸壁上的採礦井巷,盡意領略古遺址的壯觀場面。遠遠望去,古礦井的結構盡收眼底,豎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撐結構,有半框式和方框式,礦井上散落着鐵鋤、竹筐等採掘工具。雖歷經千年,但置身古遺址上,彷彿看到了古人採銅的艱辛。面對遺址,不由為古人的聰明智慧深深折服,更對那些創造了奇蹟般成就的先人們產生深深的敬意。

據介紹,金牛洞古採礦遺址是鳳凰山古銅礦羣的代表性遺址,經數次考古挖掘,發現了大量古礦井遺蹟以及各類生產生活工具,完整再現了古代工匠採礦的生動場景。從清理出的古代採礦井巷結構和採掘生產工具、陶製生活器皿來看,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於春秋,下限不會晚於西漢。金牛洞古採礦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不僅是古銅都銅陵礦冶歷史的一個有力見證,也是我國有一定代表性的一處重要古銅礦遺址。

如今,幾千年前熱火朝天的採礦情景早已遠去,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金牛洞古採礦遺址,現已成為古銅都一個重要的文物旅遊景點。以銅為主的人文歷史景觀及經過多方修復保護的金牛洞遺址無一不向遊客展示了中國古代銅礦採冶技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現已成為我國繼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第2個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的古銅礦遺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4 字。

轉載請註明: 金牛洞:揭開春秋採礦的神秘面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