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起,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酒”業務正式恢復。時隔三年,出境遊的放開讓旅遊業重啓即加速。
出境遊的價格什麼時候能降下來?市場什麼時候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歷了三年,消費者的旅遊消費習慣又發生了哪些變化?面對重啓的市場,企業又有哪些準備?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途牛旅遊網CEO於敦德,對話2023·旅遊業復甦元年。
復甦情況:預計二季度會有更大反彈
“目前,出境遊仍處於恢復初期,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情況看,出境遊市場,在防疫政策調整後第一個季度大概率表現相對一般。”
於敦德提到的防疫政策調整,便是去年12月26日發佈的《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其中明確包括取消入境後的核酸及集中隔離等政策,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一個半月後,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酒”業務逐步恢復。
“從去年12月出境遊政策優化開始,出境遊就在穩步恢復,這對於旅遊企業來講是個好消息,讓我們能夠有時間一步一步地恢復市場的供給,匹配客户的需求。”於敦德直言,三年疫情對於旅遊業的影響巨大,業務的縮減讓很多企業不得不壓縮支出,抵禦寒冬。
眼下政策優化,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下出境遊恢復的初級階段,機票價格昂貴、直飛航班數量少等都是讓大多數消費者觀望的主要原因,當然,遊客心理也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於敦德預計,到第二季度出境遊市場才會表現出比較好的復甦和反彈。
準備工作:更新重啓供應鏈
“途牛正有計劃地籌備出境遊產品,迎接期盼已久的曙光。”包括於敦德在內的旅遊企業管理者當下的一個難題,便是旅遊業供應鏈的更新重啓,特別是出境遊的供應鏈。
“很多旅遊從業者離開了原來的崗位,人才的建設、產品、服務的打造也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包括出境遊在內,旅遊行業供應鏈的變化超乎外界想象,重新連接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
為此,於敦德提出首先要給供應鏈有序恢復的時間,尤其是海外目的地面向中國遊客的資源變化,包括航班、酒店以及當地的服務設施、交通等。面對這些變化,需要及時去更新狀態,使其能夠達到提供服務的標準。
此外,針對疫情之下旅遊行業人才大量流失問題,於敦德提議需要補充更多新鮮的力量,保障工作高效、順利完成。
“客户出遊的安全和體驗同樣是不能打折扣的。”於敦德提示,“以前的一些設施、流程、產品等相關方面的保障是有慣性的,但經過三年疫情之後,這樣的一套體系需要再恢復,保障也面臨着挑戰。未來,面對臨時的、突發的情況,途牛需要去準備,優化調整客户在取消退改、保險等方面的保障。”
消費變化:週期縮短、品質升級
與當下大多數旅遊企業一樣,途牛要面對的,是一方面為出境遊的提速放開做準備,另外一方面緊抓國內遊的復甦。
“春節假期消費者的出遊需求釋放明顯,這讓我們旅遊人充滿了幹勁。”於敦德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途牛數據顯示,國內遊方面,春節假期出遊人次恢復至2019年春節同期國內遊的較高水平。打包旅遊產品方面,國內跟團游出遊人次較2022年春節增長超過了4倍,較2021年同期也增長了近2倍。
“從春節期間的預訂情況可以看出,3年後的今天,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於敦德提到的變化,一方面體現在消費者預訂週期出現進一步縮短,比如春節假期旅遊產品預訂就從之前的半個月到一個月縮短至一兩個星期。同時,在產品品質方面,消費者的要求相比以前有了大幅提升,對於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有較大的增長。
“定製化、私家團等需求佔比是非常大的,消費者希望旅遊能夠更加靈活、自由。”在於敦德看來,消費升級是由兩方面因素疊加而成。一方面,旅遊時長、目的地的距離會有所縮短,消費者不想在路途中過於消耗,而是希望擁有更多的時間、體力花費在目的地的體驗上面,從而提升旅遊體驗的品質。“所以我們要與時俱進,重點圍繞高品質產品再做加強。”
近年來,隨着文化和旅遊的加速融合,市場也在不斷向高質量發展,文旅消費需求明顯升級,而各旅遊企業作為供給端也在緊跟旅遊消費新趨勢,來提供更多符合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高質量文旅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
“企業的韌性是非常關鍵的。”談到接下來的發展,於敦德給出了堅定的回答。據疫情後財報數據,途牛雖然業績依舊呈虧損狀態,但虧損在持續收窄。
針對途牛新一年的戰略目標,於敦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23年,在國內業務發展方面,途牛將更加深入地投身鄉村振興,不斷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農文旅優質品牌,助力鄉村發展。”據瞭解,途牛還將在未來延續疫情期間的業務模式,持續發力數字化旅遊新業態,持續以“旅遊+直播”探索包含酒旅綜合、親子、户外、露營、區域垂直、餐飲、本地生活等多平台、多矩陣、差異化的文旅推廣模式。
“出境遊業務發展方面,在恢復的過程中抓住機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確實是很多旅遊從業者在考量的問題,但從途牛的角度來講,更注重的是穩而不是快。”於敦德説道,“我們在做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供應鏈的建設完善,二是新形勢下客户保障的升級落實,三是人才的持續建設。這是我們覺得比抓銷售額和市場份額更重要的事。”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