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一年的貓,肚裏藏着條20釐米的蟲??
“貓咪那麼可愛,你竟然敢説它們噁心?”
可有些事情一旦親眼目睹,沒人能夠坦然面對。
這隻清純可愛的奶牛貓從小在鄉下長大,新年後有了一個新家,也過上了從吃“人食物”變成吃“貓食”的生活。可就是如此清秀端莊的小貓咪,有一天竟然吐出了蟲!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圖源 | 豆瓣用户@哩粒
稍不留意會誤以為是一根橡皮筋。
這隻小貓咪給主人一份猝不及防的“驚嚇”,但另一隻小貓咪則為主人帶來一場“拉鋸大戰”,鏟屎官從貓屁股裏扯出來一條20多釐米的蟲子。
圖源 | 知乎用户@阿宅小唐
萌爪君真心為這位勇敢的鏟屎官豎起大拇指。
貓咪吐蟲或拉蟲並不常見,而一旦出現了這個問題,就説明貓咪肚子裏有蟲子作祟,危害貓咪身體健康,所以需要鏟屎官格外重視。首要任務就是帶着貓咪去醫院做檢查,一切治療方案謹遵醫囑。
誰能想到仙女的外表之下,肚子裏藏着令人頭皮發麻的蛔蟲、絛蟲……以及更多。儘管偶爾會通過嘔吐或排便出現在寵物體外,但多數是隱藏在寵物腸道內。
“我家貓從不外出,不可能有上面所説的蟲子”
萌爪君不得不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真相:即便是不外出的家貓,也不代表沒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比如窗外飛進來的昆蟲,主人外出時衣物或鞋底沾染等。同時蟲卵繁殖能力極強,稍有不慎寵物就會被感染。
所以,驅蟲是養寵過程中不可省略的一部分。
驅什麼蟲寄生蟲可謂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
1. 體外寄生蟲
寄生在貓咪皮膚毛髮間,常見的有蜱蟲、跳蚤、蝨子、蟎蟲等。輕則瘙癢皮炎,重則導致貧血、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顯微鏡下的耳蟎
得了疥蟎的貓咪
得了蠕形蟎的貓
2. 體內寄生蟲
體內寄生蟲比較隱蔽,輕度只能通過一些症狀來判斷,重度會嘔吐出蟲或拉出蟲。
蛔蟲
蛔蟲是貓中最常見的寄生蟲,體長3-12cm。特別是幼貓和流浪貓極易感染。
傳播途徑:
食入帶有蛔蟲的老鼠或其他動物。母嬰傳播。母乳也有可能引起小貓感染。感染症狀:
多數貓咪不會有感染跡象。重度感染會表現出體重減輕、毛髮枯燥、腹部脹大,可能會在糞便或嘔吐物中看到蛔蟲。鈎蟲
鈎蟲生存在貓咪的消化系統中,附着在腸壁上,以貓咪血液為食。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食入蟑螂或老鼠等中間傳染媒介。皮膚感染。通常鈎蟲幼蟲通過貓咪腹部或爪子侵入貓咪的體內。母嬰傳播。母乳也有可能引起小貓感染。感染症狀:
可能出現腹瀉、貧血(牙齦發白、無力)、血便或糞便呈柏油樣。重度感染可能引起貓咪咳嗽。絛蟲
長而扁平的白色蟲體。鈎狀的嘴可以固定在貓咪小腸壁上,成蟲可達20cm。
傳播途徑:
食入跳蚤。所以如果貓咪身上有跳蚤,很有可能也染了絛蟲。吃老鼠。感染症狀:
肛門附近有乳白色米粒大小的節片,常表現出貓咪坐在地板上摩擦屁股。可能出現腹瀉、嘔吐、或食量正常但體重減輕。蟲體大量寄生時,可能堵塞腸腔,導致貓咪腹痛、腸扭轉,甚至是腸破裂。還有其他一些不太常見的體內寄生蟲,包括肺線蟲、肝吸蟲、滴蟲、賈第蟲、球蟲。
通常來説,體外驅蟲1月1次,體內驅蟲1-3個月1次。驅蟲頻率根據貓咪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寄生蟲的生活史以及不同驅蟲藥的驅蟲種類會有所不同。
但就是驅蟲這件事,讓鏟屎官們頭疼不已。
剛做好體外驅蟲,一回頭就看到兩隻主子互舔。難道體外驅蟲藥更美味?都舔完了驅蟲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多貓家庭必須要做好隔離。
為了安全給貓咪戴了恥辱圈,又名“口吐芬芳圈”,有些暴躁小貓咪一戴上就罵罵咧咧。而一些小機靈鬼又總有無數種方法趁主人不注意掙脱恥辱圈。
看到這一幕,鏟屎的頭都禿了。
更難的是給主子體內驅蟲喂藥這一環節,掰大貓嘴、研磨成粉、喂藥輔助器……縱然你自以為身經百戰,主子總有不得不吐出來的功力。
可謂是人與貓之間的鬥智鬥勇。而對於膽子格外小的貓咪,難吃就是難吃,再逼就應激給你看。
圖源 | B站用户@萌寵大小橘
但驅蟲過程不能省,一些無良商家藉此大誇驅蟲項圈的便利。
萌爪在此鄭重提示,驅蟲項圈的成分可能會有讓貓咪中毒的風險。而且項圈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一旦被勾掛無法及時解開,將有窒息風險。
怎麼挑選驅蟲藥根據調查,驅蟲的首要考慮因素便是安全性。
除去外在不確定因素,驅蟲藥本身成分是否安全也十分重要,有調查顯示:70.74%的寵主都認為安全性是第一考慮要素。
一旦用錯了藥,貓咪在臨牀上會有食慾不振,流涎,嘔吐,腹瀉,神經症狀有些甚至死亡不良反應。
所以,大家在挑選驅蟲藥時,千萬不要隨便亂選,一定要聽從醫囑給自家主子服用合適的驅蟲藥,正確驅蟲!
如有誤歡迎指正!
萌爪君:
蟲蟲掃光光,貓貓更健康。
你身邊如果有需要驅蟲的貓咪,可以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它們的鏟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