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時期最強者!雄踞美洲百萬年,短面熊令一眾古生物聞風喪膽
在當今陸地上的食肉動物裏面,熊類的知名度遠不及獅虎等貓科動物了,即便擁有北極熊這類陸地體型最大的食肉者,但其光芒依然沒有獅虎豹等那麼耀眼,如果我們將時間往前推移個一萬多年,那麼就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在遙遠的冰川時期,地球上生活着大量體型龐大的獵食者,而在眾多的獵食者中,有一種體型巨大的熊類,雄踞在美洲大陸上,據研究,它們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它就是短面熊。
北美巨型短面熊復原圖
廣義上的短面熊指的是短面熊屬裏面的物種,包含了巨型短面熊、倭短面熊,而我們常説的短面熊,則指的是北美巨型短面熊,為了方面,以下文中若沒有加以説明,所提及的短面熊皆指此類。
現代熊類裏面,棕熊算是比較大的了,其體重能夠達到800千克,現代有記錄以來,最大的熊則是19世紀在阿拉斯加發現的北極熊,體重為998千克,但是它們在短面熊面前,只能説都不算啥,因為人們發現北美短面熊的體重能達到1134千克。
三種熊體型對比圖
這裏需要提一下的是北美巨型短面熊並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在一項研究中,人們發現了南美的巨型短面熊站起來有3.4米,體重高達1600千克,它們或許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
另外,根據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布萊恩·舒伯特等人的研究,在當時來説,南美的短面熊體重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小,而北美的則是越來越大,但在更往後的全新世期間,食肉動物的體型變化趨勢是越來越小了,這樣才能適應環境,而許多熊類,也改變了自己的食性,變得雜食,就如同當今的棕熊、黑熊一樣。
棕熊
四肢修長,不一樣的“熊樣”提及如今的熊類,我們總是能想起它們憨厚、笨重的形象,而且絕大多數的現代熊四肢都比較短,而且行走時都是腳趾向內彎呈現出“內八”的現象,這讓熊類看起來總是步履蹣跚,不適合追擊。
但是短面熊卻是個例外,它雖然體型龐大,但按比例來説,它的四肢算是很修長了。短面熊行走時肩膀離地距離能達1.5-1.8米,站立起來身高能達3.4-3.7米,並且它們還演化出了筆直行走的步伐,使得短面熊的運動技能蹭蹭往上漲,行動更為敏捷,速度也更快。
短面熊狩獵場景復原圖
短面熊還有另外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面部,正如名字一樣,短面熊的吻部比起現代的熊類來説都要短許多,前額就如同獅子一般的寬闊,與現代熊類相比,顯然更加偏食肉方向。
根據科學家們對阿拉斯加的短面熊頭骨氮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它們主要呈現食肉性,並且成年短面熊每天需要進食16千克的肉類才能生存下去。
但採用氮同位素分析的方法並不能確認它是否存在雜食性,而且就牙齒的特徵來看,與現代雜食性的熊有點像,表明短面熊極有可能也是雜食性的。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國際上還無比較權威的定論。
短面熊頭部復原圖及頭骨化石
羣雄逐鹿北美,短面熊獨領風騷短面熊生活的時間段是冰川時期,時間節點大約是180萬年前至1.1萬年前,在當時的北美洲裏面,生活着大量超級捕食者,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恐狼、洞獅、古棕熊、毀滅刃齒虎、美洲擬獅等,這些食肉動物哪一個單拎出來放在現代,都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在當時的短面熊跟前,都不算啥。
從短面熊的身體結構及發達的犬齒來看,表明它具有超強的爆發力和速度,加上龐大的體重,足以讓它擊敗同一生境中的任何一種猛獸,所以短面熊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當時冰川時期最強的陸地霸主。
在當時羣雄逐鹿的北美洲,對於食肉動物來説,體型必須變得足夠大,才能有機會生存下去,這也解釋了為何北美的短面熊在短時間內會呈現出體型越來越大的態勢,因為體重對於它來説十分重要。
短面熊生活的時代恰逢冰川時期大型物種爆炸式出現,比如猛獁象、駱駝、巨爪地懶等等,如果沒有龐大的體型,是根本無法捕食這些大型食草動物的。
另外,在與擬獅、恐狼的競爭中也無法獲勝,畢竟根據加州拉布雷亞瀝青坑遺址裏挖掘出來的化石數量推測,短面熊極有可能是獨居,且行動隱秘的動物。
雖然當時北美洲有着多種超級捕食者,但對於短面熊來説,真正具有挑戰性的還是巨爪地懶。
地懶我們都知道,行動緩慢、體型較小,戰鬥力可以用“戰五渣”來形容,但是它們的遠親卻是數一數二的強者,比如大地懶、巨爪地懶等。
巨爪地懶是一種食草動物,所以很多超級捕食者都會將其當成是一種潛在的獵物,但遇到危險時,本就十分龐大的巨爪地懶依靠後腿支撐站起來,讓自己顯得更龐大,同時揮舞着巨爪,想必絕大多數的捕食者都會被嚇得逃竄。
要説當時北美一眾捕食者裏面,誰才最有可能捕獲到它們,那麼當屬短面熊無疑了。可能在體重方面,短面熊不及巨爪地懶,但站立起來的高度,二者卻相仿,同時短面熊擁有更加精良、更具食肉性的裝備,所以在與巨爪地懶的搏鬥中,有較大的概率會獲勝。
不過即便如此,短面熊也不大可能將巨爪地懶當成是主要食物,畢竟當時的更新世期間,有着更多更容易捕食的食草動物,它沒有必要去冒險。
巨爪地懶復原圖
關於短面熊的實力,其實有很多爭議,有人説相對於身體,它的四肢過於修長而顯得脆弱了些,所以短面熊的捕獵手段很有可能是通過快速奔跑,然後利用體重加慣性的優勢撞擊獵物,從而獲取食物,比如當時它們很有可能以這種方式捕獲更新世期間的一些食草動物。
這種假設很快就得到專家的反駁,因為對於熊來説,體重永遠是運動的一個障礙,就如同現代的棕熊一樣,高速奔跑一段時間就會疲倦,所以它們無法長時間追逐獵物。
另外,2010年發表在《脊椎動物學報》上面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比較新奇的觀點,説短面熊的“大長腿”很有可能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更多程度上是由於其相對較短的背部而造成的視覺假象。
短面熊狩獵小牛場景復原圖
科學家們發現,短面熊的運動方式跟現代熊類似,並不是依靠“長腿”的速度,這樣才能使身體損傷降為最小。
基於這項研究,導致了很多人認為短面熊可能不是一個積極的捕食者,而是一名專業的清道夫,它會利用自己體重的優勢,用來嚇退恐狼、美洲擬獅等捕食者,從而搶奪它們的獵物。
但這種説法也很快遭到打臉,因為在2013年的一項基於牙齒的研究中,發現與現代一些“清道夫”的牙齒磨損模式相差很遠,表明短面熊並不是一種專門的“清道夫”。
短面熊推測生活場景復原圖
關於短面熊的食性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爭議,不過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人們得出了可信度比較高的一項結論,那就是它跟現代的熊一樣,都是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既不是超級捕食者,也不是純粹的“清道夫”,但與現代熊類相比,肉食佔短面熊飲食結構的比重要大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