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中國景色最壯觀的長城,卻幾乎沒有遊客,一人獨享長城真爽
老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所指的萬里長城,大多指的是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達2萬1千多公里的明代長城。沒有親自登上過長城的人,無法想象它是怎樣的壯美,更無法體會它對於內心的那種強大震撼力。長城以城牆為主體,結合大量的城、障、亭、標等建築形態,綜合烽燧、戍堡、敵樓、營城、衞所、屯兵營地等各種軍事配套工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防禦體系,在漫長的歲月裏,守衞着我們的家園。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的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由大將徐達主持修建,是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長城,被很多專家稱為是“明長城之精華”。依山設險、憑水置塞的金山嶺長城,依山勢起伏而蜿蜒曲折,高低隱現,盤桓守衞於崇山峻嶺之間。它的氣勢磅礴和壯美雄渾,是八達嶺、山海關等很多著名長城難以媲美的。
金山嶺長城,海拔約700米,西起古北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公里,視野極其開闊。這裏既有修舊如舊的完整長城,也有荒蕪殘垣的野長城,一年四季都有無可比擬的壯美景色,因為離大城市比較遠,這裏遊客稀少,是很多揹包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非節假日經常會出現一人獨享長城的奇景。
長城的雛形初現於西周時期,經過2000多年來歷朝歷代延續不斷修建、完善、加固,如今蜿蜒在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嘉峪關,玉門關,雁門關,居庸關,山海關等長城上眾多的關隘也都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千古名句。
春秋戰國時期,飽受以匈奴為代表的北方遊牧民族劫掠騷擾的秦、趙、燕三國為了保衞家園、保護人民,陸續在北部邊境開始修築防禦工事“拒胡長城”。完成了大一統之後,秦始皇先是修繕和連接起秦、趙、燕三國的“拒胡長城”,後又修建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達一萬餘里的更加堅固的長城。於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萬里長城”。
由於地勢低緩,金山嶺在戰略角度上屬於“易攻難守”類型,於是金山嶺長城的軍事防禦體系便修建的極為強大,各種配套工事也極為罕見的綜合。雄城起伏似鋼牆鐵壁,敵樓林立如神兵守衞。城牆十分厚實堅固,烽火台則巍峨高大,沿線設有關隘5處,烽燧3座,要塞和敵樓更是星羅棋佈多達158座之多。
這些樓台形式各有不同,樓墩有方形、扁形、圓形等,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等形狀,此外還不多孔眼的瞭望台,以及長城沿線罕見的庫房樓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瞭望台、炮台、戰台、雷石孔、射孔、障牆、垛牆、擋馬牆和屯兵營地等,步步設控,層層設防,力求固若金湯。
登上金山頂,眼前的景色雄奇而壯闊。腳下羣山巍峨,蜿蜒起伏的長城和烽燧猶如一條巨龍,遠處是隱隱可見京城城廓,那些破敗的牆垣和風蝕的磚石,都在訴説着曾經的鐵骨錚錚和歲月崢嶸,心中瞬間就激盪起壯懷激烈的情緒,對先輩的感佩之情隨也油然而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人憑藉着自己的勤奮、智慧和不可思議的想象力創造出許多震古爍今的偉大工程。古代的紫禁城、兵馬俑、莫高窟、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現代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和三峽大壩等等每一項都堪稱神奇和偉大。在他們之中,長城,有着最不可思議的堪稱奇蹟的浩大程度。即使是在有着各種現代化重型作業機械的今天,長城也依然是一個無法想象的龐大工程。
隨着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長城作為軍事工事早已失去了昔日崇高的地位和無上的榮譽,也無法抵禦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但是,長城依舊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堡壘。“萬里長城永不倒”,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體現,是華夏文明輝煌燦爛的象徵,是中國的世界名片,是中國人心中最堅定的信念。長城,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的驕傲和自豪,也是中國人留給這個世界和全人類的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