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花園”輕舟已過效果圖。 (受訪者供圖)
10月20日,第三屆城市花博會將在重慶園博園開幕。本屆城市花博會共設置“大師花園”“明日花園”“山城家園”“雙城和鳴”“美麗鄉村”“匠心樓閣”“花之穹頂”“花樣生活”八大主題展示板塊。
其中,“大師花園”“明日花園”是啥模樣?重慶日報記者為你提前打探。
大師花園
雲山 雲霧中展示巴渝魔幻山水之城
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向榮設計的“大師花園”雲山,將為觀眾呈現出一座雲霧繚繞、層層疊疊、神秘莫測的花園。
設計師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古詩中獲取創意靈感,通過變幻莫測、朦朦朧朧的巫山及雲海,來抽象地表達巴渝魔幻山水之城,花園也由此命名為雲山。
本屆城市花博會體現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理念,要求花園搭建不能破壞園博園原有基底。接到“命題作文”後,王向榮團隊從一開始就按照裝配式花園來進行設計,並選擇金屬網作為花園建造的主體材料。這種材料廉價、輕盈、可回收,用它來塑造空間,既能起到分隔的作用,又通透明亮,給人更佳的空間視覺效果。其餘材料也都能通過組裝的方式安裝,方便搭建和拆除,且不會損壞花園基址的地表。花園中的植物也全部選用容器苗,展覽結束後可全部回收。
除了生態、綠色,雲山還特別注重挖掘文化內涵,用簡單的方法構建出豐富的、詩意的空間,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景觀。例如,花園中,水流穿過繁茂的植物羣落,創造出一座夢幻般的“雲山”。這種抽象的手法再現了自然界中蜿蜒的山水雲霧,象徵着巴渝地區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現象。漫步在“山水雲霧”中,觀眾能欣賞到天光雲影及蜿蜒的“山水”。
輕舟已過 營造出飄渺廣闊的三峽意境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通過這樣的詩句,將個人置於大山大水以及流逝的時空中,營造出飄渺廣闊的三峽意境。用現代建築表達古詩意境,由清華大學教授朱育帆設計的“大師花園”輕舟已過,由此而來。
輕舟已過的主體建築,是一座金屬材料搭建的山,高8米,盡顯三峽險峻。山頂上有流水,流水從“山間峽谷”飛流直下。觀眾在水底穿過時,就像在深山峽谷漫步。結束“三峽水底”之旅後,遊客還可以在花園外環行,欣賞白鶴梁文物碑刻,領悟先民與水共生的智慧。
同時,輕舟已過花園中還擺放有1262個裝有植物、陸生動物、水生動物等三峽自然物種基因的漂流瓶。據悉,前期調研中,設計團隊發現,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三峽保存了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了喚起人們對生態保護的關注,設計師最終決定選取部分代表性物種予以展示。
朱育帆認為,重慶從古至今都呈現出“山—水—城”交融相生的大地理格局,而三峽則是這大山大水地理格局的縮影。選擇以三峽作為花園設計的靈感來源,並通過鋼格柵模擬三峽地貌形態,營造懷鄉色彩的空間體驗,目的是以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來闡釋環境保護的主題。
明日花園
江北園 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
“明日花園”江北園包括“家庭療愈”和“社區共生”兩部分。其中,療愈花園通過親子花園、康養花園、靜思花園、親情花園四大場景,描繪出一幅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東方人居哲學”畫卷。
設計師介紹,療愈花園的創作是基於中國傳統的多代同堂、多代共享理念,把國際前沿療愈技術“五感療法”應用到居家花園場景。所謂五感,即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通過這樣一個項目,設計師試圖探討人類健康與自然之間的聯繫。
共生花園則是直麪人際關係疏離等城市病,創造出一個社區友好型城市綠地。設計師介紹,共生花園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鼓勵人們走向户外,參與到社區花園的共建、共維、共享中來,進而有效提升人們對於城市家園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搭建共生花園的原材料,也表達了生態、綠色、環保等理念。城市拆建過程中的各種廢棄構件如浴缸、馬桶、面盆等,在這裏都被當做了種植容器。
兩江園 展示未來城市公園的多元融合
“明日花園”兩江園以“山水之境、智慧之城”為設計理念,針對重慶獨有的自然風貌和氣候特徵,將智能技術、家庭園藝、創新農藝等元素相融合,展示未來城市公園建設中自然、藝術、科技的多元融合。
兩江園的主體是一座多面三角菱形的玻璃展廊,四周佈置的是以多肉植物和沙漠植物為主的花境,它和線條硬朗的玻璃展廊形成頗有韻味的反差。此外,這裏還設置了感應霧化門、感應向日葵、蹦蹦泉,以及划船機、動感單車等運動設施,充滿了未來感和科技感。
走進花園,觀眾可以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智慧科技。例如,庭院植物全部由智能設備控温控濕,可以智能噴灌;行人走動,身邊四周會出現鳥鳴和水聲;智能機器人會向遊人提供咖啡;當有人靠近感應花卉時,花朵會自動綻放;在聲音郵局,觀眾可以通過二維碼及聲音把祝福發送給遠方的朋友。
本報記者 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