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導語: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隋代的民族貿易和海外貿易,顯示了隋王朝強烈的開放意識,擴大了隋與周邊各國的經貿往來,使王朝的影響迅速擴展。特別是與西域、中亞、波斯的貿易,徹底改變了絲路貿易數百年來緩滯發展的狀況,重新打通了這條溝通歐亞兩大文明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千年古道,為以後絲路的全面繁榮和發展,歐亞的政治經濟交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更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當時的中國毫無疑問正處於繁榮開明的上升時期,而歐洲卻處在的“黑暗的中世紀”,腐朽保守的教會勢力阻礙着歐洲文明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與中國這樣“強勢文明”的溝通,對其社會擺脱矇昧,走向進步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這一點,阿謝德在他的著作《中國在世界歷史之中》曾經有過精闢的論述,“作為一個先混亂後衰落的社會,西方有許多東西要向中國學習,因此進口量大增。而且,這些進口物中有相當多的東西在結構上極為重要。”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經貿的往來對貿易雙方來説,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雙方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對本民族的經濟發展都十分有利。對中國而言,數量龐大的絲綢貿易,刺激了國內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手工業的發展又帶動了為其提供重要原料的農業生產的繁榮,商業也很快活躍了起來。另外,從周邊國家傳入的商品也使中國的商品結構多元化,它們作為一種新的因素融入中國的經濟,從而促使國內經濟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此外,經濟和政治聯繫的加強,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廣大的少數民族在這種強勢文化的影響下,紛紛要求內附中原,這樣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隋代對外貿易的另一方面,與近代西方國家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壓迫和剝削有着本質的不同,中國做的是一筆“只賠不賺”的買賣,其實質是用經濟換政治。換言之,以給予朝貢國家經濟利益為代價,換取朝貢國家政治上的臣屬,藉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隋煬帝會不惜代價,對不願朝貢的國家發動一次次戰爭。然而,隨着領土的擴張,朝貢國家日益增多,這筆“賠本”的買賣越來越難做,當維持政治地位的經濟成本達到國內生產能力極限時,必然造成國內經濟和社會結構的不穩定,這種貿易方式也就迅速完結,成為歷史的匆匆過客。事實證明,這種統治和管理模式只能在短期內取得表面上的收益,而從長遠來看,它並不能與朝貢國家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也就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的戰略利益。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隋政府對外輸出的商品以絲綢為主,這是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在國外和周邊少數民族中絲綢是極好的消費品,因此這方面的貿易一直很興盛,隋政府在對外賞賜時也以它為主。而其它國家或周邊少數民族都以本國所出進貢給隋政府,突厥就多次進獻牛羊、馬匹等,其中馬匹對中國的作用極大。馬匹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既是農耕生產中的重要畜力,也是狩獵、交通、騎射、戰爭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往往與國勢盛衰聯繫在一起。歷代中原王朝都非常重視馬政,將擁有數量充足的馬匹看成富國強兵的重要標誌。從區域生產的特點和分工來看,中原農耕地區一般缺少足夠的馬匹,而邊疆遊牧地區則以畜牧業為主,牧養着數量可觀的馬匹。與此同時,遊牧民族缺少的是中原農耕民族所生產的糧食、布帛和金屬工具。這樣,雙方的互補性就很強。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名優產品物品也傳入中國,例如波斯的錦等,《隋書·何稠傳》記載“波斯嘗獻金綿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除了樓國和流求外,在東南亞還有一些國家與隋政府保持着經濟和貿易上的往來,如真臘、赤土、婆利等國家,他們的主要貿易方式也是以政府間的往來為主。隋政府對這些國家的政策比較寬鬆,以懷柔為主,隋政府對他們的回贈都十分豐厚。但這些國家與隋政府的經濟和政治聯繫並不強,有些國家僅僅是為了得到一些利益而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國家很快就斷絕了這種以政府為主導的朝貢貿易。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赤土,《隋書》卷八十二記載,“貴物五千段,以賜赤土王”,赤土王“尋遣那邪迎隨駿貢方物,並獻金芙蓉冠、龍腦香”,“駿以六年春與那邪迎於弘農渴,帝大悦,賜駿等物二百段,俱授秉義尉,那邪迎等官賞各有差”。`真臘,“大業十二年,遣使貢獻,帝禮之甚厚,其後亦絕”。婆利,“大業十二年,遣使朝貢,後遂絕”。另外還有一些國家也加入到這一行列,“於時南荒有丹丹、盤盤二國,亦來貢方物,其風俗物產,大抵相類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0 字。

轉載請註明: 隋代貿易發展迅速,其中民族和海外貿易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