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中秋月

夜讀丨中秋月

草際鳴蛩,驚醒藴藏在傳統文化裏的佳節;空裏流霜,洗淨依偎在碧海青天裏的眸子。中秋以月亮為代言,明月以中秋為背景,因為有月,中秋才有了傳頌千古的詩篇,因為中秋,月亮才有了穿越百代的歌謠。

又逢中秋,又是圓月高掛的良宵佳辰。那一輪聖潔的明月,像一顆遠古純潔晶瑩的琥珀,流淌着花好月圓的古典韻味,昭示着幸福團圓的人間温情。它淌過千年的時光,經朝歷代,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見證過無數離合悲歡的故事,寄託過幾多渴望團圓的目光,至今依然以純粹清絕的風姿遙掛在深邃的蒼穹,將明淨無塵的靈韻照徹在蒼茫大地,接受世人千古不變的虔誠膜拜。

夜讀丨中秋月

(網絡圖片)

沿着千年的履痕,在風俗的長廊裏,在季節的冊頁中,感受中秋恆久的背景,閲讀嬋娟詩意的低訴。那些沉積在遠古的傳統文化,散發着古木的馨香,婉轉着靈動的詩意。《禮記》上説:"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中秋之夜祭月拜月的情景。中秋祭月早於周朝。民間拜月始於魏晉。到了唐代,中秋賞月日漸盛行。到宋代,正式定為中秋節,至明清時,已和春節齊名,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 年,中秋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 年,又被國家確定為法定節假日。

"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國人向來就有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祭品。" 月餅 " 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但對 " 吃月餅 " 的描述,初見於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團團圓圓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美好祈盼,但那個關於中秋月餅起源的傳説,卻有一種夜的神秘和秋的肅殺。當年,一代謀士劉伯温,為了團結漢人反抗元人的野蠻統治,決定在中秋之夜起義,於是他在圓餅中夾帶 " 八月十五夜殺韃子 " 的字條,聚眾起義,事成後家家吃餅以慶祝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夜讀丨中秋月

(網絡圖片)

傳説已隨風而逝,但那一輪清清朗朗的明月,卻讓古今多少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帶着天南地北的風物人情,用濃淡各異的水墨將那輪明月點染得千姿百態,風情萬種,也留給後人無數曠達温婉、千秋傳誦的詩篇。那涉水而來的是仗劍江湖的李白嗎?今夜他亦停下手中幽雅的琴絃,在花間月下,獨酌一壺佳釀,用一顆飄逸浪漫的詩心,邀請明月,對影獨酌,相舞於月色的庭院,相期在縹緲的雲漢。那飄蓬輾轉的是寄身他鄉的杜甫嗎?他披一身月色一樣憂國憂民的情愫,在風清露白的中宵,空聞悽清的雁聲,吟唱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的不朽詩句。那乘風而去的可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軾?他輕盈靈動的思緒在天上宮闕恣意揮灑,在那瓊樓玉宇,乘風而舞,唱一闋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千古詞章。那凝神注望,賞月低迴的背影是望月懷人的王建麼?他在積水空明,澄靜素潔的庭院,可否照見那如夢的佳期,揮去那入骨的相思?千年無聲棲落的秋思,又會悄入誰的家中。

夜讀丨中秋月

(網絡圖片)

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寫在詩裏的月亮,載入典籍的月亮,以温柔綺麗的月華擦試着我們的心靈,純潔着我們的靈魂,而掛在天上的月亮則温暖着我們的情懷,寄託着我們的夢想。那一輪清澈的明月,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悦掛上樹影婆娑的枝頭,又讓多少閤家團圓的親情在月光下靜靜的瀰漫。它輕盈地流瀉在瓦楞上、窗台邊和石榴樹的果實上,瀰漫着歷史的深邃無垠,也攜帶着大自然的慈愛平和。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那一輪明淨如水的月亮,從遠古到今朝,從鄉村到城市,它沐浴過古人,又照耀着來者;它守候清風,又靜待白雲;它流淌過江南的二十四橋,又跋涉過北國的萬里長城,在十月的清秋,將祥和與寧靜,團圓與温馨留給天涯的旅人,留給人間的百姓。

王琪

編輯丨王璇

責任編輯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夜讀丨中秋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