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觸動,在路上 篇一百五十八:西遊記 第二十三回:瓊庫什台哈族隱田園,九陽連珠蒙人歸西海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休閒

作者:黑白的觸動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特克斯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向東南行駛100公里,來到了瓊庫什台。

如果你沒有來過新疆,關於這裏的美景,你可能聽過喀納斯、天山天池、巴音布魯克、賽里木湖......但瓊庫什台你大概會比較陌生——這是個什麼“台”?

雖然你望文生義地認為瓊庫什台是某種“台”,還真讓你蒙對了!“瓊庫什台”為哈薩克語,意思就是“大平台子”。
大平台就大平台唄,加個“子”是啥意思?

這不是我刻意搞笑,如果你問當地懂漢語的嚮導,他就會回答“大平台子”。新疆人喜歡在名稱後面加個“子”,大概是為了表示親切吧,比如小男孩叫“巴郎子”,小姑娘叫“丫頭子”,小媳婦叫“羊缸子”,聊天叫“諞傳子”......
其實稱呼後面帶個“子”,是表達對所喜愛事物的一種親暱情感,如很多人都把小狗叫“狗子”,湖北的方言還把腿叫“腿子”,往往是用於體積小於自身的事物的愛稱。但在新疆,不管是吃的用的小玩意,還是玩的賞的大風景,人們常常都稱為“......子”,這反映了當地民風豪爽,又夾雜着一絲可愛,別具韻味。
下圖中一望無垠的杉林翠草,就是當地人口中的“大平台子”,還是叫“瓊庫什台”讓人覺得神秘浪漫一些。


從特克斯到瓊庫什台也會經過荒山險路,臨近目的地時遇到一條峽谷河流,流水如乳白的牛奶,串聯起童山綠林,景觀雄渾又秀美。


這裏海拔稍高,砂石荒地上只有零星的雜草,裸露的紅巖偶爾停留幾隻黑鴉,蕪穢的土地不時路過幾匹閒馬,如果不是附近的“牛奶河”,我們和動物們都不會在這裏逗留。


順河而下,綠草漸滿山坡,綠樹漸成陣列,在林密草盛的盡頭,終於來到了瓊庫什台。


瓊庫什台也是這裏一座村子的名稱,村裏有300多户居民,以哈薩克族為主,村莊依山傍水而建,村民大多以放牧為生,人畜飲水就來自我們所經的“牛奶河”,當地人叫它“庫爾代河”,河谷寬且水流常年不止,甚至村裏的發電都是庫爾代河水力的貢獻。


這座村子還保留着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木屋,具有典型哈薩克族遊牧民族特色,算是一座“歷史文化名村”。木屋都是用當地的杉樹建造,有的用整根原木搭建,有的在棚圈部位甚至連樹皮都沒有剝離,可謂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樹屋”。松、杉樹木質堅硬,經久耐用,從而使當地的木構建築沒有變形,有的民居已保存了上百年。



瓊庫什台村以上是一座高山草甸,四周都是雪山。山巒連綿起伏,草原樹林翠色相疊,與藍天白雲、銀裝雪山一起構成一幅絕美的風景畫,加上點綴其中的小小哈薩克民居,讓人如臨世外桃源,心曠神怡,心醉神馳。


新疆不乏草原,但瓊庫什台地貌豐富,草原上溝壑縱橫,如海中波浪,使平靜的綠原散發出一種粗獷陽剛之美,這在其他草原是少見的。


瓊庫什台深處可進入喀拉峻大草原,但當天時間已晚,加上之前也遇到過類似景觀(如人體草原、立體草原等),遂決定返回特克斯。小俊不久後要參加之前在伊寧報名的一場考試,我們只好暫時分別,約定如果我到甘肅時,時機合適再會,沒想到彼時全國疫情嚴峻,甘肅好幾個一年多沒出現疫情的城市忽然出現疫情,結束考試後,她去了南疆,我獨自走完了剩餘的旅程。
有那麼一兩天若有所失,但很快坦然,就像上文提到的,不懼孤獨,不拒相聚,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路總是要走下去的......


第二天驅車300公里,向東北經那拉提再次來到之前走獨庫時所經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那一次天陰,看不到草原名景——夕陽映九曲,就打算轉完伊犁小環線再來,沒想到重逢已是一個月以後,不過時機剛剛好,秋日的巴音布魯克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

(途徑那拉提花海)


(遼闊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


在小鎮買好門票,乘坐景區大巴駛入草原,首先到達的是天鵝家園。

天鵝家園是我國最大的野生天鵝自然保護區,每年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時,成千上萬的野生天鵝從南半球長途遷徙到巴音布魯克棲息繁衍,在這裏生活長達8個月,所以巴音布魯克是名副其實的天鵝家園。從獨庫公路進出巴音布魯克小鎮時,會看到不少天鵝形象景觀,草原景區的大門也是座“天鵝門”。


這裏也是一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站,包括天鵝,還收留有鳥類34科146種,獸類12科25種,爬行動物2科4種等多種野生動物,是近距離觀賞、親近野生動物的絕佳場所。


天鵝一般矜持高冷,只在湖中優雅閒遊,湖鷗可就活潑多了,在廊道上一字排開,等待遊客的零食。


天鵝湖東側草原上矗立着一座藏傳佛寺——巴潤庫熱廟,與歷史上著名的土爾扈特人東歸有關。

公元1771年,移居在伏爾加河流域的17萬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汗的率領下萬里東歸,帶回了七座流動廟宇,其中一座就是巴潤庫熱廟。所謂流動廟宇,就是將廟宇放在馬車上,供遷徙的人們隨時祭拜。巴潤庫熱廟是土爾扈特人東歸後傳承至今的最後一座流動廟宇。


其實,眼前的這座廟宇是按照原巴潤庫熱廟仿建的,近幾十年來,當地的蒙古族牧人逐漸放棄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流動廟宇也被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歷史的記憶。


(草原石羊)


繼續乘車前行十多公里來到景區深處的巴西里可觀景台,這是觀看此行重頭戲——“九曲連珠”的地方。


所謂“九曲連珠”,就是當夕陽西下時,彎彎曲曲的河水會倒映太陽,形成3個、5個、7個、甚至9個太陽連珠成串的奇景。


要形成九曲連珠,除了天時——晴天傍晚,還需要地利——九曲十八彎。眼前的河流叫開都河,流經平坦無垠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形成蜿蜒曲折的線條,彷彿仙女的飄帶穿過天鵝湖,又像上天為巴音布魯克這個翡翠王國披上的聖潔哈達。

(九曲十八彎的開都河)


傍晚時分,霞光傾斜,落日搖金,金烏在曲水中漸漸成型,熠熠生輝,忽然有人喊道“5個太陽出現了”,又有人喊道“我看到7個太陽了”,還有人大聲問“哪裏能看到9個太陽”......如此興奮的都是攝影師,他們無不想要捕捉的“九陽落九曲”的罕見勝景。


然而那一天,上上下下十多個觀景台上,人們最多也只看到了7個太陽,回程的車上司機説9個太陽只能在一個特定的觀景台看到,這不是事後諸葛亮嘛,這不!不過人家不提前説自有道理,否則,那個觀景台不得被擠塌。

(最後的餘暉)


關於九曲連珠觀景台——巴西里可值得再提一句:這裏是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最高處,安葬着土爾扈特人的七位勇士,當年東歸時,這七名勇士擔任探路先鋒,保護了十多萬同胞的安全迴歸,自己卻因飢餓、嚴寒、疫病和戰爭獻出生命,如今他們長眠於此,繼續守護着美麗富饒的草原。


從那拉提開始,到接下來我們將要抵達的庫爾勒,行經和靜、焉耆、博斯騰湖,都處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雖然我心裏清楚腳下的土地上生活着以蒙古族為主的眾多民族,但對新疆的頑固印象依然停留在維吾爾和伊斯蘭、紅山峽谷和草原森林,所以在伊若線上看到周圍的荒原和遠方的雪山,路旁的風馬旗和敖包,恍若又穿越回了蒙古和西藏高原,景觀真是太像了!
(路邊濕地的瑪尼堆和風馬旗以及遠處的雪山,彷彿在青藏高原)


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或者説發現:要知道,地域和文化是互相影響的,文化會侵入地域的“裏子”,但地域會改觀文化的“面子”。

稍微有些費解,我舉例説明一下:
譬如佛教,這是一種外來文化,它傳入中國後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華夏文明,深達骨髓——我國傳統文化概為“儒釋道”,佛教文化就是其中的“釋”;在西藏和雲南,佛教影響同樣深刻,甚至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分別成為當地文化、教育的主流。此之謂“文化侵入地域的‘裏子’”。
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核心世界觀大同小異,但在形式上、修行方法上、經律側重上又有顯著不同,如果你去過雲南和西藏,會有明顯的感受,最直觀的,寺廟的建築特色、佛像的形神樣貌、壁畫的技法內容等,完全是三種不同的風格。這是因為佛教傳入三地後,與各地原有文化(包括宗教、神話等)互相借鑑融合,逐步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面相。此之謂“地域改觀文化的‘面子’”。

(哈不奇海山口的敖包,彷彿在蒙古高原)


照此規律,新疆的蒙古族聚居區應該會受到本地域原有文化的影響,從而在遊客所見之表面上有些伊斯蘭化的傾向,然而,從我一路所見的景觀來看,這裏的蒙古族非但沒有被影響,就連那些人力鮮少干預的自然風光,都像極蒙古高原的觀感。此之謂“神奇”。

巴州的蒙古人多為上文提到的東歸土爾扈特人的後代,我猜想,兩百多年前,它們的先民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懷抱,想要擇一地而重啓生息時,流淌在血液裏的高原印象讓他們選擇了這塊土地,因為這裏就是他們記憶中故鄉的樣子。

(下圖的公路瞬間讓我回想道阿里葉孜線的一段)


四個多小時車程後,來到了博湖縣,這裏位於開都河的下游,因境內大名鼎鼎的博斯騰湖而名,博斯騰湖下接孔雀河(與西藏阿里的孔雀河不是一條河),被譽為巴州人的母親湖,接下來我們就去博斯騰湖轉轉。

(博湖縣郊的博湖花海)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據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遇到博斯騰湖,認為其為秦漢天下的陸地大海,稱之為“秦海”,因地處中原以西,後來西漢的史書中稱其為“西海”。

(張騫雕塑)


博斯騰湖也是土爾扈特人東歸的一個重要節點,乾隆年間由“西海”更名為博斯騰湖,意為“英雄下馬駐營”。1771年,遊牧於歐洲伏爾加河流域的衞拉特蒙古和碩特部不遠萬里回到祖國,書寫了人類歷史上悲壯的愛國史詩。回國後他們收到全國各地的支援賑濟,在博斯騰湖畔駐牧,重建家園,由是博斯騰湖成為萬里東歸的終點。

(萬畝蓮葉)


如今的博斯騰湖是巴州引人入勝的名景之一,它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中國最大的野生睡蓮基地、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和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水域面積1640平方公里,擁有60萬畝蘆葦、10萬畝睡蓮、30餘種魚類、200餘種鳥類,沿湖有大河口、阿洪口、白鷺洲等景點,是巴州“春觀羣鳥、夏賞蓮花、秋品野魚、冬踏冰雪”的旅遊勝地。

(萬畝蘆葦)


我所去的是博斯騰湖西岸的大河口,這裏水域遼闊,煙波浩淼,被譽為“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和“博斯騰湖第一景”。景區以葫蘆形結構佈局,包括漁港碼頭、西海第一鍋、觀魚軒、望海亭等景點,名為“西海”,真的有讓人如臨大海的感覺。

(如海西海)


下圖即為獲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西海第一鍋,鑄造於2010年4月,鍋高3米,直徑4米,重達3噸,寓意博湖縣各族人民生活殷實、美滿和諧。


下圖是名為“蚌秋香”的蘆葦濕地,蜿蜒曲折的棧道延伸向不見邊際的蘆葦蕩中,登上觀葦涼亭極目四望,可將大河口景色盡收眼底。



走在濕地棧道上,湖風襲來,拂動葦蕩,一片沙沙響聲,好似蘆葦的合唱,時而穿梭的白鷺、天鵝、水獺等野生動物構成一幅大自然的和諧畫面,充滿野趣。


下圖為姜太公垂釣園,園內飛鳥鳴叫,水草生煙,池中有鯽魚、鯉魚、草魚、黑魚等五色魚種,四時垂釣,無拘無束,興味盎然,悠然自得。



湖中噴泉翻湧,水珠起舞,和陽光共畫出一條七彩絲帶。


下圖為觀魚軒,這裏放養有錦鯉、紅鯉魚、紅鯽魚等10多種魚類,湖面上一條條紅、黃、白、花的小魚穿梭嬉戲,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投食時小魚兒調皮躍出水面,或搖頭擺尾吐着水泡,甚為有趣。


(觀魚軒)


下圖為西海長廊,長達400米,頂棚是用蘆葦編織的葦簾搭建而成,遮陰避暑又環抱美觀,廊中展示有西海美景和蒙古民俗,廊側荷花飄香,沁人肺腑。


穿過西海長廊,來到望海亭。亭中涼風習習,水天一色的壯麗景色映入眼簾。這裏設有泊船碼頭,遊客可乘遊艇悠閒賞湖,也可騎摩托艇激情暢遊。



觀海亭不遠處的山包上有座祭祀台,是蒙古族舉行祭天、祭敖包、祭佛祖等活動的地方,每年的捕魚節人們會在這裏舉行放生儀式。祭祀台上的涼亭以蒙古包為原型設計而成,體現了蒙古的民俗文化。


大河口西行80公里抵達庫爾勒,你也許因庫爾勒香梨而知道這座城市,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庫爾勒是巴州首府,為新疆第二大城市,與烏魯木齊並稱“北烏南庫”。

在這座城市的博物館,我們將更加詳盡地瞭解土爾扈特人的東歸史,以及神秘的樓蘭古國和米蘭古城。沒錯,你在探險小説或電影裏聽聞到的樓蘭,就位於巴州南部。

具體有哪些奇異見聞,讓我們下回再見!

小編注:本文作者@黑白的觸動 是什麼值得買生活家,他的個人自媒體信息為:

微信公眾號:黑白的觸動 ,微信搜索“黑白的觸動”

扶持推廣個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詳細內容請了解生活家頁面。歡迎大家踴躍申請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現優異的用户還將有機會成為『首席生活家』,歡迎有着特別生活經驗的值友們踴躍加入生活家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