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流淌的運河,催生了一批因河而生、因河而興的沿岸古鎮,如同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大運河畔。新時代下,沿岸古鎮該如何接續傳承其藴藏的寶貴遺產,實現可持續發展?9月16日,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大運河畔的塘棲古鎮拉開帷幕。大會圍繞“大運來臨 古鎮創生”為主題,來自全國曆史、文化、旅遊等領域專家學者,圍繞運河古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機更新、產業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
在研討會現場,由塘棲、張家灣、楊柳青、瓜洲、南陽、南潯、崇福、烏鎮等八大運河古鎮聯合發起,攜手全國大運河沿線約40家古鎮共同籌劃的,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正式成立,以盟會友,壯大運河古鎮“朋友圈”。未來,聯盟成員將以“大運河”為紐帶,圍繞“共護文化遺產,共創古鎮價值,共擴古鎮影響,共築合作繁榮,共謀發展思路,共享發展經驗,共促聯盟發展”七大方面,攜手共促大運河沿線古鎮的繁榮與發展。
另外,會上還正式發佈了全國首個大運河古鎮數字藏品“塘棲古鎮”,它以“品味塘棲”為主題,將古鎮著名景觀繪製成一道道精美的菜餚,通過臨平大運河畔的“名山(超山)、名湖(丁山湖)、名鎮(塘棲)”中心場景,形成景觀與美食相互輝映的“塘棲盛宴。”
作為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的發起地,大運河臨平段長約40公里,歷史悠久。位於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塘棲古鎮始建於北宋,自元代起商賈雲集,蔚成大鎮。清朝乾隆時期的《杭州府志》記載:杭州塘棲鎮,“宋時所無”,元時“運道(運河)改移”此處,遂致“日益繁盛”,而今為“市鎮之甲”。千百年來,這裏文才輩出,書香傳世,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
如今,臨平區正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啓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的舉辦,既是臨平區復興千年古鎮的一項舉措,也是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中的一樁盛事。”大運河科創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藉此契機,與來自全國運河沿線的古鎮代表、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形成合力,互相取經,為在運河沿線發展文旅、文創產業先行探路,着力把運河打造成一條新時代下的共富帶。
“因運河而生的古鎮,跟運河一樣,是在流動中不斷嬗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古’鎮,它有科創的先天優勢。”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宇説,臨平敢於“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在第一次黨代會中明確提出,要搶抓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機遇,謀劃打造“大運河科創城”,推動創新要素在臨平集聚。
作者:劉海波 李根旺 高宇軒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蔣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