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泡一杯蒙山金銀花,一邊品它的味道,一邊翻看拍自蒙山的留影,別有一番情調。
第一張照片,“沂蒙人家”賓館。北面是蒙山主峯那厚實的胸膛,東面是龜蒙餘脈那有力的臂膀,我們就被蒙山挽在懷裏了。賓館幽靜、閒雅,翠竹婆娑、綠樹掩映中,造型別致的樓房迎接八方賓客。主樓以北,高高低低、遠遠近近散佈着一個個農家小院,或三間或五間,或竹籬或石牆,院內裁置鮮花或果蔬,旅客住進去,倍感山村氣息。
第二張照片,龜蒙頂。客車一下子把我們拉到孔子小魯處。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想當年至聖先師站在此處,南俯魯邦,羣岱伏於腳下,由景物思人事,由具象生哲思,一次感悟而啓萬代學人,哪能不成佳話!同行者勸我莫在此留連,“觀魯台”才是最高處。我們聞言而動,一口氣爬到高高的台上。在龜蒙頂,看天闊雲輕,羣峯在下,心胸立刻象淘洗了一樣。
第三張照片,壽星崖。由龜蒙頂西不遠處向北望去,對面整個山峯刻成一尊壽星。壽星左手持杖,右手託桃,高腦門,長鬚發,慈眉善目,甜甜地一笑。據説這是全球最大的壽星雕像,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面對壽星,感通達之氣,思長壽之理,許健康之願,得愉悦之實。在蒙山這個最具負氧離子的地方,開笑口,舒心氣,遠離無謂的爭鬥,踐行修身的秘訣,長壽已牢牢地牽住你的手
第四張照片,聚賢亭。亭建於山間高台之上,周環八柱,飛檐翹角,有名人題額及對聯。駐足亭上,迎天風,攬流雲,遠眺羣山,近賞修竹,自有無限情趣。蒙山曾吸引了無數賢人雅士。遙想李白、杜甫當年,爛漫天性,少壯情懷,踏遍蒙山,詩酒交遊,何其令人生羨!我們這些人忽略年齡,忘記身份,聯袂遊山,把一聲聲歡笑留下,將一串串哲思拾起,又何嘗不是聚賢呢!
第五張照片,百壽崖。山路旁,樹叢中,一面高大的石壁,上刻一百個壽字,大大小小,形態各異,卻又統一成氣。壽字從古今名帖中來,最大的一個居中,是書聖王羲之的。所有壽字都深刻石中,塗以紅漆。青石紅字,格名引人注目。龜蒙頂,以龜定義,理含長壽,所以才有壽星之作、壽字之集、萬壽宮之道觀。
第六張照片,九龍潭。山腳處一池碧水,似不忍離開蒙山,盤桓在此。池之南有一座橫跨東西的大閘,氣勢恢宏。山間之水從這裏湧出,流向遠方。到閘下仰視閘壩,倍覺巍峨,上有“九龍潭”三個遒勁的大字跳出眼簾。想那水量豐沛季節,萬條水龍飛瀉而下,那氣勢,真是無以言狀。有了水,山就是靈動的。
第七張,篝火晚會。入夜,圍坐在篝火附近的餐桌邊,一邊看錶演的節目,一邊吃着喝着、説着笑着。節目各種各樣。最具特色的是當地的説唱藝術,帶着沂蒙泥土的芳香,帶着老區質樸的味道,把一股醉意深透到你的心裏。篝火有兩堆,點燃起人們的熱情,點亮了人們的希望。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鄆城中國水滸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説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