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 石庫門尋訪紅色基因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不少石庫門建築裏透出的紅色光芒,給上海這座城市增添了紅色基因發祥地的榮光。景色醉人,我與老友結伴,特地開展了一次尋訪靜安石庫門的紅色經典遊。

十日談 | 石庫門尋訪紅色基因

我們騎着共享單車,迎着和煦的陽光,來到位於老成都北路“輔德里”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那是一棟兩排東西走向的石庫門裏弄住宅建築,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時的建築風貌。今年上半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佈該紀念館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磚黛瓦,烏漆大門上一對黃銅吊環,拱形的石雕門框莊嚴厚重,高高的牆、小小的窗,正是這幢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石庫門建築,卻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紀念館展出珍貴史料數百件,輔以人機互動、多媒體等先進展示手段,詮釋了“石庫門裏的紀念館”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真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崢嶸歲月。恍惚中猶如跨越時空,讓人深切感悟到中國共產黨厚重的歷史與精神,令人感慨、振奮。

易地重建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也是一棟石庫門建築,位於成都北路新閘路口。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在上海創建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黨公開從事工人運動的總機關。書記部設在一幢兩層樓石庫門房子內。重建的舊址陳列館,賦予大量的上海石庫門元素,房前一組高大的雕塑,象徵着中國工人階級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當家做主的深刻涵義。北側復原出一條弄堂,展示了石庫門建築的歷史風貌。徜徉其中,彷彿置身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里弄,接受紅色洗禮。

茂名北路120弄弄口有一座中國傳統式牌樓,上面鐫刻着“甲秀裏”的弄堂名,這種傳統式牌樓在上海已很少見,老友們紛紛拿出手機對着牌樓拍照。弄內有一幢兩樓兩底的石庫門房子,三角形門頭裝飾着西式圖案,這是1924年毛澤東來滬時的寓所。來到陳列館,一份楊開慧的手稿吸引了我們駐足凝視。這份手稿傾注了楊開慧對毛澤東深深的愛戀及思念,然而當這份手稿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開人世,最終沒能收到愛妻沉甸甸的思念。步入7號樓寓所,有天井、客堂間、廂房、亭子間等,從石庫門住宅肌理中,讓人閲讀到建築的年代感和滄桑感,也為偉人一家舍小家為國家的革命情懷深深感動。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八路軍駐滬辦事處(兼新四軍駐滬辦事處)舊址、中共淞浦特委機關舊址陳列館、中共三大後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靜安這片熱土所鐫刻的紅色基因,我們還將細細尋訪,從中感悟石庫門的魅力,信仰的力量,真理的甜味。(沈順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2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 | 石庫門尋訪紅色基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