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如果把成功定義為:在某個領域做到頂尖,至少一流;擁有眾人矚目的成果,功成名就;過上了眾人羨慕的生活……那看起來,在財富、地位、名氣、才學等任何一方面超越眾人的成功,只有少數人能夠擁有。反倒是努力追求那樣的成功沒有實現,而挫敗;或者短暫擁有過那樣的成功不長久,而失落;當變化來臨時,大家對未來感到不可測而焦灼……這樣的感受,或遲或早,人人都要經歷。

把失落、焦慮看作情緒垃圾、負能量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地壓制排斥,快速轉移注意力,做點別的事情,試圖甩掉和忘掉它。不過,這些如臨大敵的應對方式,通常不太奏效。對情緒逃避躲閃時,我們無意中在削弱自己的力量,同時把煩惱困擾放大了。

情緒本不是垃圾,是受壓抑的生命在發出求助信號。對這個信號做什麼程度的回應,影響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質量。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視覺中國供圖

十多年前,我讀過一位在大學教MBA課程的作者的書,她分享自己的工作習慣:開始工作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正要做的這件事,支持職業目標嗎?如果支持,這件事是支持目標的最重要的事嗎?有無更重要的事遺漏了,還沒有處理?如果也是最重要的事,準備做這件事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嗎?倘若三個問題都是肯定的回答,那就專心投入去做。任何一個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做相應調整。

當時眼前一亮,這種保持一致的好習慣,不只適用於工作,同樣適用於生活。當言行盡力與人生目標保持一致,主動減少無謂的節外生枝,簡單生活會帶來力量,直接化解焦灼、內耗與意難平。

一個目標要實現,通常需要多個關鍵要素兼備。想要的結果沒有出現,那就意味着有關鍵要素缺失。去看看還需要什麼,創造條件,或者必要時等待時機。就像射箭若沒有射中,單是抱怨風太大,沒什麼用。如果還想下次射中,可以多練習,提升射箭的功力水準,包括把風向風速這些環境變量也考慮進去。

在心理系讀研期間,我對一篇英文資料標題印象深刻:為什麼物質極大豐富之後,我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很大提升?這時回看,活得幸福需要哪些關鍵要素?情感、精神的富足,與經濟獨立,一個都不能少。單靠物質豐富,原本就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幸福生活吧。重新看待幸福時,也重新看待什麼是成功,逐漸認同:成功只有一種,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好習慣,能帶來一段時間的安穩。隨着努力活得一致,逐步走深,固然帶來大大小小的挑戰,要做相應的學習與練習;當人生目標有所變化、拓展時,心底的呼聲,不只會在焦灼迷茫的底層湧動,更會直接呈現為奔湧的意願動力。這時若要做出相匹配的回應,言行心態都與意願一致,幾乎需要刷新整個活法。

見過一位年輕創業者,在經歷過一段嚴重的失眠後,離開了原本做得不錯的技術類工作,去探索精神成長能夠走到哪裏。從一個人堅持,到組建團隊,摸索共創價值模式……就像在回應一個召喚。

年近中年的朋友,在走過了自己小家庭的酸甜苦辣,發現仍然需要放下與原生家庭的牽扯。於是不再固着於自己的期望失望,也不用再勉強迎合任何重要他人的期望,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打開眼光,認清發自內心想要什麼,活得一致;眼光看完整,內心持續擴容……這些都屬於心的成長,以及把成長融入生活。身體會在長大後,逐漸成熟老化,心智的成長,則可以貫穿一生。你不一定要追求某種成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這樣的成功,機會平等地屬於所有人。

為活好這一生,持續成長,必不可少。理想與現實有落差,心生焦灼、失落或疑問,這些都在把我們引向成長的入口。用心回應情緒底層的呼求,回應這一生為何而來的叩問,持續成長,讓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與真心的意願動力一致。開闊的眼光與胸懷,會為活得平和從容、安心喜悦、活在愛與光明中,打開空間。成長融入生活時,可以支持我們活好這一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2 字。

轉載請註明: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