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山西大地上默默藴藏着眾多古建築,其中,晉東南地區特別以宋金元時期古建、驚人的彩塑雕刻藝術而聞名。十月之初,為了一圓晉東南訪古之願,我和朋友一同踏上了旅程。

金燈寺石窟位於山西平順縣杏城鎮背泉村。這座石窟坐落在太行山的林慮山巔,海拔約有1700米,其北依陡崖,南臨深谷。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石窟坐落在太行山的林慮山巔,北依陡崖,南臨深谷。本文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為 呂晨 圖

上山的路上有觀景台,我們一行人興致勃勃拾級而上。登臨于山腰,視線透過山谷,俯瞰廣袤的華北平原,田間的村莊與遠處的城市就安安靜靜呈現在眼前,一片悠然與平和。只是簡單的這一眼,立刻讓人感受到了來自土地與生活的平實質樸的魅力。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山谷裏的華北平原

來到山頂,便可見依崖佈列的金燈寺了。金燈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周,但現存的石窟與主要建築均建造於明代及之後。

初看金燈寺,大家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沿着山體一路往西走,便能遇見其最為獨特的明代水陸殿。

其獨特之處主要在於,首先,它和平時我們所熟知的莫高窟、龍門石窟等不一樣。金燈寺的水陸殿石窟巧妙地利用了山體西北石隙中自然湧出的泉水,在入口處搭建了田字形的石堤橋。

於是,下為清澈的水潭,石橋連接左右石壁、窟門及扇面牆前後台階,人們可以沿橋觀賞並且沿堤繞窟觀禮,完美契合了“水陸法會”的宗旨。

水陸殿窟外雕鑿的門框,也細緻模擬了當時殿堂建築的形制,和普通的山洞式入口石窟有所不同。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金燈寺的水陸殿石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湧出的泉水,在入口處搭建了田字形的石堤橋。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水陸殿窟外雕鑿的門框

其次,常見石窟多用明顯的立體雕刻,而水陸殿內四壁則採用了淺浮雕刻法來表現佛教的十大明王形象以及道家的星宿故事。每一個人物都生動形象,沿着牆面走一圈,彷彿在看一本精美的古代連環畫。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水陸殿內四壁大量採用了淺浮雕刻

另外,不同於單純的佛教主題石窟,這裏的石刻將儒釋道三教合一,各路神仙均在此降福消災。

民眾的信仰在此融合匯聚,只要心靈虔誠,存懷善念,均會獲得福報。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石窟內的佛像

金燈寺建築獨特,雕刻精美,可謂是晉東南獨樹一幟的石窟珍寶。

我們發現,金燈寺門口的山石間縫隙裏,插滿了許多直立的小樹枝。原來這是當地的一個民俗習慣,據説家裏有腰部不好的患者,家人就會用小樹枝代表身體欠佳的人插在這裏,祈求山神幫助他們強身健體、“站得直直的”。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門口的山石間縫隙裏插滿小樹枝,是為健康祈福。

同樣曲徑通幽,藏在深山中的古寺還有青蓮寺。青蓮寺位於山西澤州縣的硤石山麓,並且南臨丹河,背依高山,景色俊秀。我們登山造訪之時,層林已漸漸染上了秋意,或紅或橘,令人心神盎然。

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部分。古青蓮寺始建於北齊天保三年(552年),唐懿宗鹹通八年(867年)賜名“青蓮寺”。新青蓮寺始建於隋唐,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賜名“福嚴禪院”。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新青蓮寺。這裏現主要存有天王殿、藏經閣、釋迦殿及大雄寶殿,其中藏經閣為二層宋構,門前兩尊唐獅,如果仔細看,還能在二樓的屋檐轉角鋪作看到倖存的四個神態可掬的角神,努力挺起胸膛歪着頭挺起肩膀,近千年來一直為支撐這座珍貴建築默默貢獻着。寺中有幾株銀杏,若是在深秋有幸來到這裏,一定能看到一片金黃的銀杏景色。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始建於隋唐的新青蓮寺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二樓的屋檐轉角處的角神

沿着石階緩緩而下,就能來到下寺,即古青蓮寺。下寺特點在於,東側仍留有一座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建造的磚結構藏式八角形舍利塔,以及正殿殿內的6尊彩塑,分別為釋迦、阿難、迦葉、文殊、和兩位供養人。

據説平時正殿為了安全原因不常打開,我們去的那邊正好碰到大殿通風,大門敞開,隔着玻璃欣賞到了這6尊惟妙惟肖的彩塑。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古青蓮寺內彩塑 圖片來自圖蟲網,攝者為達蓋爾

晉東南的彩塑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彩塑臉上都覆着一層白色的膩子,百年來都不脱落,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會露出類似於瓷土一般的白淨光澤。

這一特殊的瓷光色敷料,是因為當地的高嶺土材料,摻上大量明膠乾燥之後,從而產生特有的顏色和光澤。在目前已知的眾多彩塑中,為晉東南地區所獨有。

我造訪過山西晉城市澤州縣的府城玉皇廟,私心認為,府城玉皇廟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是晉東南彩塑的巔峯之作。

元代的匠人憑藉驚人的想象力與藝術技藝,將天象中的赤道星座、動物、五行、日月融合於人物造型,創造出活靈活現的二十八個眾神形象。

武將的勇猛威嚴、文官的儒雅風流、女性的温婉柔美、老者的慈祥莊嚴等等,這些逼真的人格與表情栩栩如生得在雕塑上得到體現,再加上飄逸的衣飾,眾位神仙的仙風道骨之氣呼之欲出,讓人一進此殿便感受到藝術的極度震撼。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玉皇廟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之一,危月燕 佛像雕塑藝術公眾號 圖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玉皇廟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之一,女土蝠 佛像雕塑藝術公眾號 圖

這二十八尊彩塑,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範例。

在府城玉皇廟旁邊,還有一座清代的關帝廟,於2013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要知道,對於古建築滿地的山西而言,一座清代建築能夠被評為國家級是十分難得的,而這座關帝廟能夠獲此殊榮,就在於其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其三義廟的立柱上,通體雕滿了各類民俗故事和神仙瑞獸。關帝聖君殿的石雕龍柱上,則纏繞着兩條巨龍,龍身在整條石柱上雕刻而成,可見當時工匠技藝之高超。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立柱雕刻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栩栩如生的石雕藝術

此外,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的法興寺的十二圓覺宋代彩塑,也堪稱一絕。去法興寺時,正值下午,天氣清朗。一進山門後,毗盧殿的明代琉璃鴟吻的黃綠釉彩通透,在蔚藍天空映襯下顯得格外迷人,透露着來自古時的安和之美。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毗盧殿的明代琉璃鴟吻

在許多地方,文保建築大多已失去了當地人的信仰,成為一座僅供人蔘觀的景點或建築。但在晉東南地區,大小廟宇寺觀至今仍然是本土居民日常祈福的地方,充滿着源源不斷的活力。

上述提到的清代關帝廟內的聖君殿,每年都會請戲班子來唱大戲。山西高平縣二郎廟內的金代戲台,作為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戲台,距今已有820年曆史。在2003年正式成為國寶之前,這座戲台也一直是當地居民過年過節唱戲歡歌的地方。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山西高平縣二郎廟內的金代戲台,距今已有820年曆史。

現在由於戲台成為保護建築,已無法再在上面唱戲了,但本地居民仍沒捨棄長久以來的傳統,在廟外搭建了一個嶄新的戲台,逢年過節依然為廟裏供奉的神仙唱戲,近千年來的信仰傳承至今。

晉東南的土地上保存着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也保留着當地人對神靈的敬畏與虔誠之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8 字。

轉載請註明: 古寺、石窟與彩塑,一場晉東南仿古之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