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晁錯是穿着朝服被殺的。
與漢武大帝裏與漢景帝依依惜別,慨然赴死的晁錯不同,他是被騙上了車,當他興沖沖的以為是上朝時,車子把他載到了東市,劊子手手起刀落,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晁錯驚愕的眼神。也許他到死都想不到,前一刻還是朝廷大員的他,下一刻就成為了行刑台上的死囚。
晁錯何許人也?
他自小聰明,生於河南潁川,從小向張恢學習法家經典,而後在朝廷擔任太常掌故,由於工作出色,朝廷派遣跟隨伏生學習《尚書》(即官派留學),既接受了法家教育又學習了儒家經典,學貫儒法,鍍金歸來的晁錯儼然一顆政壇的新星,朝廷也本着培養人才的思想把晁錯送到了太子身邊,為太子送來了一位心腹。
晁錯不僅知識淵博,學貫古今,而且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他分析問題深刻到位,深受當時太子劉啓的信任和崇拜,被太子稱之為:智囊。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在太子家令的任上,針對匈奴屢屢犯邊,大漢捉襟見肘,苦不堪言的被動防禦架勢。晁錯向漢文帝上奏了《言兵事疏》和《守邊勸農疏》等一系列見解深刻,切中要害的疏文。這些奏文,強調以地形、武器和裝備的重要性,分析漢兵和匈奴兵各自的特點,以強擊弱,並且發動百姓遷移到邊塞地區,填充邊塞地區的人口,強調以夷制夷,通過吸引匈奴的叛臣造成他們內部動亂。
晁錯的這一系列的奏文,充分表明了他與誇誇其談的書呆子有着本質區別,此人看問題看的準,又能切準要害,給後世農耕民族對抗遊牧名族提供了兵法指導和建議,所以他與賈誼並稱為前漢的兩大思想家。
但這些對於晁錯來説,這些都只是牛刀小試,真正讓他牽掛在心的,則是大漢帝國的心腹之患:藩國制。
大漢建國初年,處於穩定政局的需要,高祖劉邦實行的是郡縣制和封國制並行的國策,儘管在高祖後期把這些個異姓王全都給收拾了,但是大漢的疆土仍然有將近一半的疆土為劉姓的諸侯王所把控。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諸侯王們可就是各自封國中的土皇帝了,他們享有徵税權,任免權,甚至還有着招募軍隊的權利。等到天下穩定,經濟發展,民眾繁衍,這些諸侯王們就越發的富庶,所擁有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大,朝廷才意識到這些個宗親諸侯國,逐漸發展為尾大不掉之勢。
諸侯王之中其中最為誇張的就是吳王劉濞,吳國靠近大海,物產豐富,更兼領地內有銅礦。
“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鑄錢,煮海水為鹽”,偏偏吳王又是個不安分的,煮鹽造錢,招收亡命之徒,頗有隻要天下有變馬上就起兵叛亂的架勢了。
更關鍵的在於,吳王與太子劉啓還有大仇,當年吳王世子劉賢進京朝見,與太子劉啓喝酒下棋,誰料兩人酒後爭執,太子劉啓哪能受這個窩囊氣,拿起棋盤就把劉賢給砸死了,劉濞知道愛子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又氣又恨的他藉口有病不再朝見,漢文帝出於理虧也就沒再追究。自此以後,劉濞更是招收天下的亡命之徒,一方面積極的囤積實力,一方面又開始大肆拉攏勾結其他諸侯王。
一個有實力,心懷不軌,還對太子有着劇烈仇恨的諸侯王,這根本就是一個隱藏的炸彈啊,於是晁錯開始上疏文帝,懇切的強調削藩的重要性,文帝出於穩定考慮,沒有同意晁錯的建議,但是這個想法,卻深深地紮根進了晁錯的心裏。
可以説晁錯的一生,與削藩這個詞緊密相連,他因為削藩而光耀千古,同樣又是因為削藩,而死於非命。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等到文帝駕崩,太子劉啓即位(是為漢景帝),作為他頭號心腹的晁錯地位如同坐火箭一樣不斷上升,先是擔任了內史,馬上景帝又把他提升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晁錯説的話景帝幾乎都言聽計從。
於是晁錯開始着手準備自己政治生涯最重要的一個決策:削藩。
削藩令一出,整個大漢王朝都炸了鍋,諸侯們紛紛抗議反對不説,朝廷裏的大臣們也清一色的不同意,甚至連晁錯的父親都親自趕來懇切勸説:“現在你建議皇上削藩,整個帝國的諸侯王們都恨你入骨,朝廷的大臣們也紛紛反對你的意見,你又何苦把自己擺在一個這樣的地位上呢?”晁錯大義凜然:“如果不削藩,天子不會得到尊崇,這些諸侯王在封地裏為非作歹,藏污納垢,遲早有一個會釀成大錯,削藩,是還天下一個安寧”。父親哆嗦着嘴説:“這樣皇帝是安寧了,可我們晁家呢?就要因為你的想法被滅族了!”
晁錯沒有想那麼多,他的眼中,只有大漢的安危,他是一個為了大漢王朝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這麼一個臣子,他受文帝景帝的知遇之恩,發誓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大漢王朝。
但是這樣的一個有能力,忠心耿耿,還是景帝心腹,備受信任的大臣,為什麼會稀裏糊塗的被殺呢?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為人失和
這還是晁錯的性格問題,晁錯的性格,漢書説的非常清楚:“錯為人峭直刻深”。
也就是説這個人非常難以相處,他嚴苛,挑剔,説話直來直往,只要他認為正確的事情,就毫不猶豫的去做,壓根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怎麼會受到旁人的認同和喜歡呢?
他與仗義執言的袁盎交惡,與高祖時期的功臣,老宰相申屠嘉交惡(而後還因為景帝包庇自己違法的問題把申屠嘉給氣死),與外戚竇嬰交惡,我們看到的是他不停的在反駁,在辯論,在對抗,他孤軍奮戰,一個人對抗着整個朝廷,但是這樣的局面,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他自己的性格和做事風格造成的。
等到自己被殺的時候,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為他説話,甚至當時的丞相和廷尉等人還上疏彈劾晁錯,建議將他滿門抄斬。
有人不喜歡你沒問題,但是如果是所有的人都討厭你,那麼你就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做事失當
藩國不敬天子,危害社稷的嚴重性只有晁錯看出來了?當然不是,天下不是隻有晁錯一個聰明人,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提呢?
不好提,這是一個火藥桶,如果一直任其發酵,總有一個會爆炸,但是如果是沒頭沒腦的去動,馬上就會爆炸,而且把你炸了個粉身碎骨,諸侯勢大,強勢削藩,如果他們乖乖就範當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萬一這些個歷來飛揚跋扈,不知天子的驕橫諸侯們造反該怎麼辦?朝廷的兵馬能否抵禦?大概要多久能夠平定動亂?這一樁樁一件件都不是小事情,需要從容應付,仔細盤算。所以,很多大臣們並非是反對削藩,而是反對沒有準備,沒有把握的削藩,光靠嘴又不能夠逼退叛軍,沒有軍事,後勤的規劃,出了事難道你晁錯能承擔的了?
晁錯承擔不了,他非但承擔不了,而且還讓人失望,讓景帝寒心,當削藩的詔令下達,諸侯王們起兵反叛時,擔憂的景帝詢問起對策,晁錯給出的建議是:陛下御駕親征,微臣鎮守京城。
景帝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這麼多年,他信任晁錯,倚重晁錯,把晁錯當成了自己的指路明燈,因為削藩的這個事情,景帝和晁錯兩人站在了這個朝廷的對立面去接受他們的反對,可是現在,削藩造成了天下大亂,晁錯竟然沒辦法了,不但沒辦法,而且還把危險的任務丟給了自己,他縮在安全的後方!
這數十年的信任一旦崩塌,很難想象景帝的心情是怎麼樣的,為了你晁錯,孤的江山都要不保了,現在到了這個地步你跟我説這個爛攤子由我去收拾?可以説,現在的晁錯,已經失去了景帝的支持,真正的是在孤軍奮戰。
所以當袁盎提議,殺晁錯以謝天下時,難怪景帝會動心,既然你晁錯引起了這個爛攤子搞到現在無法收拾,那麼殺了你消除諸侯們的怒火後再慢慢處理也不失為一種辦法,於是在景帝的默許下,忠心耿耿的晁錯被腰斬於長安東市。
他的死,也冤,卻也不冤。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之前,應該考慮到後果,也是重要的事情越要考慮,最壞的結果是否可以接受?要怎麼解決?只有做好了穩妥細緻的打算,等到事情真正的發生了,你才能做到遊刃有餘,處理起來從容不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6 字。

轉載請註明: 悲情的政治家:晁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