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 受疫情影響,出境遊受限,人們的出遊需求開始轉向以體育運動、旅遊、休閒和社交等多重屬性的户外旅遊,並呈現持續升温趨勢。以旅遊平台發佈的2020年數據為例,露營熱度增長303.5%,徒步和騎行的熱度也分別增長32.6%和21.7%。
户外旅遊熱度升温直接帶動了户外運動用品消費的增長。據商業數據平台Statista的調查,2018年-2020年,全球户外運動用品市場營收從1072億美元增長至1610億美元,預計2025年的營收將增長至2446億美元。根據COCA的數據,我國户外用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02年至2019年,我國户外用品市場年均零售總額增長率為29.23%,年均出貨總額增長率為28.87%,到2019年市場規模超過250億元。但從人均消費看,我國户外活動年度人均消費額不足20元,而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額在300元-800元之間。
隨着人們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高、户外運動氛圍和生活習慣的逐步養成等因素影響,中國户外運動用品市場未來將快速增長。面對這樣的發展潛能和市場機遇,國內户外運動品牌該如何建立優勢?搶佔市場顯得非常關鍵。面對這樣的機會,國產户外運動品牌探路者就顯得非常積極主動,並在這一領域深耕佈局多年。
用户
打造“泛户外”概念,應用場景不斷拓寬
據中國户外聯盟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每年有1.3億人蔘與徒步旅行、休閒户外等運動。隨着大眾觀念、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數字正在不斷被拉高。龐大的參與人羣,意味着户外運動已不再是特定人羣的“專屬”。
探路者在3月推出“如此野行”系列主題海報。
今年3月,探路者先後發佈了多張“如此野行”的主題海報,提出了打造“泛户外”概念,在拉近與年輕人距離的同時,也正在塑造新的潮流。以探路者“如此野行”主題海報為例,從唐朝樂隊主唱丁武、新生代演員張詩卉、資深編輯郭大膽,再到婦女節前發佈的“women野行”主題海報,探路者傳遞出一種理念:户外並不只是專業和小眾的,而是取決於每一個熱愛這項運動的羣體。
從2009年開始,探路者助力中國南北極考察隊,2016年開始與中國航天在多個領域建立合作。2020年12月,中國珠峯測量隊身穿探路者裝備成功登頂。如果説通過“泛户外”概念的打造,能打破大眾對傳統户外裝備的認知和固有思維的話,探路者與“中國航天”、“極地科考”在多個領域的合作則是對户外用品應用場景的高端化延伸。
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身穿探路者艙內服在空間站活動。央視新聞客户端截屏圖
產品
用科技打造優勢,向智能化方向佈局
十幾款產品跟隨神舟十二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遨遊太空;眾多裝備成為科考人在地球三極(南極、北極和珠峯)極端氣候下工作的保障……這樣的底氣,來源於探路者在科技研發上的佈局。
原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書記魏文良曾用“登峯造極”來形容探路者近年的研發成果。以探路者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隊提供全套工作服裝為例,考察隊員的裝備除了保暖、防風、防濕、面料要耐磨耐撕扯,還對透氣舒適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探路者研發的TiEF PRO防水透濕環保科技很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其防寒服內層絮片在被打濕的情況下還能保持80%的保温效果。
探路者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簽約,繼續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探路者供圖
2021年12月21日,探路者推出了一款特殊的衣服——北斗版防寒服,這款裝備特別增加了北斗衞星導航定位模塊,提供包括自動規劃導航路線、查看近期足跡信息、設置安全圍欄、隨時定位等多種功能。這不僅實現了“中國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在户外服裝領域的實際應用,也是中國户外服裝智能化的一次嘗試。
今年2月,探路者發佈公告稱,專注顯示領域的模擬芯片設計公司北京芯能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及相關交割手續,正式成為其控股子公司。在外界看來,探路者藉助高科技芯片的加持,將有助於其在户外露營場景和户外運動場景解決方案的佈局。
無論是何種“黑科技”,產品才是最真實的呈現。探路者重新梳理了品牌架構及核心內容,推出了包括航天探路者、極地探路者和登山探路者在內的多個IP,並於2021年陸續推出了主打航天風格的“外有引力”系列產品、限量復刻版極地防寒服、北斗版防寒服。這些產品將科技研發成果應用到日常場景,也為探路者找到了户外運動和都市生活場景的平衡點。
正如探路者新的品牌Slogan:勇敢去探索。在產品科技領域是探索,打破户外與潮流之間的界限是探索,在户外運動市場深耕是探路者一直以來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新京報記者 王繼松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