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阿着底喲是個好地方,高高的青松樹長滿了山岡,長湖的湖水喲又清又涼……”曾火遍全國的電影《阿詩瑪》,讓彝族撒尼人心中金子般美麗的姑娘阿詩瑪出生的地方——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宜政村委會阿着底村傳遍五湖四海。

阿着底,彝語的意思是“美麗富饒的地方”。早在電影《阿詩瑪》拍攝前,阿詩瑪出生和生長在阿着底的傳説,就已在彝族撒尼人中流傳。

雖“懷抱”綠水青山,可早些年,生活在阿着底的年輕人通過書本,已經“走”了很多地方,小小的阿着底滿足不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決心,於是紛紛外出打拼。這些年,農村政策越來越活,部分外出打拼者帶着閲歷和眼界回到阿着底,開始回報養育他們的故土……

“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航拍阿着底村。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彝族小夥返鄉當“新農人”:

“即便最後碰個鼻青臉腫,我也心甘情願”

31歲的彝族小夥普春林是2021年回村的。回村前,他和別人合夥在石林縣城做電商,銷售當地蘋果、雪蓮果等農特產品,每年銷售額能有三百來萬元,純收入有四五十萬元。

長湖鎮政府領導看普春林幹得不錯,希望小夥回村,帶着阿着底的老百姓一起幹。“我也想過回村,但沒想過當幹部,只想把村裏的蘋果產業做起來。”普春林實話實説。

拗不過鎮領導三番五次上門勸説,普春林開始猶豫,他詢問家裏意見。“村幹部不是好乾的,你考慮清楚,反正我們不希望你回來。”普春林在父母那兒碰了一鼻子灰。

這反倒激發了他做村幹部的熱情。“憑啥説不好乾。我就要幹出個樣子。”年輕氣盛的普春林決定回村。“即便最後碰個鼻青臉腫,我也心甘情願。”小夥子倔強地説。

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立志要為村裏做點事的普春林當選為宜政村黨總支委員、阿着底村黨支部書記,也成為石林縣當時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

説實話,和周邊村子比,阿着底村發展基礎很好,除了有“阿詩瑪”這張名片,還有一千多畝蘋果、好幾家農家樂,其中最早開了有二十多年。發展基礎不弱,怎麼“好上加好”?

“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村裏的蘋果樹。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普春林決定先提升人居環境。在他看來,村民們日子不差,可生活習慣還沒跟上,不少人家環境衞生髒亂差。他租了兩輛公交車,讓每家每户出個代表,請大夥去縣裏的一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參觀學習。

“大夥感觸很深,回來後我們趁熱打鐵,開展房前屋後的清理行動。”普春林説,沒兩週時間,各家房前屋後乾淨很多。緊接着,該獎勵的獎勵,該通報的通報,村裏人慢慢養成定期打掃房前屋後的習慣。

光乾淨還不夠,還要美觀。雲南大學藝術學院退休教授李艾東住在阿着底村,“他家房子裝扮得像花園一樣。”普春林主動拜訪李艾東,請他為村民家設計庭院。李艾東欣然接受。

庭院設計好了,村裏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打造書香庭院、蜂巢庭院、根雕庭院等別樣庭院,讓各家各户庭院美起來。

再之後,農家樂改造提升、農特產品庭院售賣、庭院種植人工菌……村裏發展庭院經濟,以庭院為窗口陣地,留住“鄉愁”,讓美麗庭院賦能鄉村振興。

村裏“顏值”提升,遊客越來越多。今年4月,蘋果花盛開,普春林組織村民辦了場蘋果花音樂節。大夥白天賞花,晚上圍着篝火欣賞樂隊表演,一派熱鬧祥和。

對一直掛心的蘋果產業,普春林也有計劃。“打算引入企業,把每家每户的蘋果園統一管理起來,形成品牌。村民們除了能獲得租金,還能到蘋果園務工,遊客多時還能開農家樂、做民宿,不愁沒錢賺。”他説。

“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村裏一家農家樂生意不錯。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彝族女子回鄉創業:

嘴上訴着苦,心裏樂開花

記者和普春林聊天快結束時,45歲的彝家女子張紅蘭撂下手裏的活計匆匆趕來。

四年前,為方便照看父母,在昆明一家美容院工作的張紅蘭回村打拼。她先是栽種了8畝蘋果,緊接着拆了老房子,做農家樂。“去昆明工作前,我在村裏的農家樂打過工,感覺只要用心經營,生意不會差。”説起開農家樂的初衷,張紅蘭這樣説。

和家裏人商量後,她拿昆明的房子做抵押,貸款60萬元建新房。不夠的錢,又從銀行貸款。

2021年7月,張紅蘭家的農家樂開業。她明白事業的初創階段很難,一個偶然的因素,就可能使自己處於血本無歸的境地。於是從開業第一天起,張紅蘭便把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農家樂的經營中。

因為準備充足,農家樂生意不錯,就算不是節假日,每天也至少有三四桌客人。節假日時,每天起碼一二十桌客人。拿今年火把節來説,三天時間裏,每天中午三十多桌,下午三十多桌。“本來能接待更多人,為了不影響服務質量,後面來的客人都沒接了。”張紅蘭笑笑説:“那幾天人忙得瘦了好幾斤。”

聊着聊着,晚飯時間到了,客人陸續到來,張紅蘭説了聲抱歉,就趕緊招呼客人落座。

一一上完菜,只見她就帶領一直在廚房忙活的其他“阿詩瑪”們解下圍裙換上盛裝,拿起酒杯以美酒敬親人,以歌聲表情意。

“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美麗庭院示範户。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走進彝家的大門,就是彝家的兄弟,來到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親戚……”彝族人向來就有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傳統,張紅蘭不例外,她和同伴用一首首熱烈歡快的敬酒歌讓農家樂迅速升温,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賓客。

目前,僅有87户人家的阿着底有農家樂6家,遊客來到這裏,不僅有美食可以品嚐,有民族歌曲可以品鑑,有歡樂的彝族歌舞可以互動,臘肉、乳餅、土雞蛋、紅豆、蘋果等土特產還可以順道帶走。

中秋國慶假期來了,張紅蘭又要開始忙得腳不沾地。“肯定會很累!”她嘴上訴着苦,心裏樂開了花。

在阿着底村,像普春林、張紅蘭這樣回鄉打拼的不少,他們和其他村民一道,共建美麗家園、共守民族團結、共赴美好日子。現如今,阿着底村是縣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市級生態民族村和民族團結示範村、全國文明村,榮譽一個接一個。

時代在變,家鄉在變,隨着一批批年輕人返鄉,相信阿詩瑪的“家”會越來越有範,“以農興旅、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農人”回村後 阿詩瑪的“家”更有範兒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