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臨朐縣嵩山生態旅遊區北黃谷村79歲的王秀英老人,二十多年她筆耕不輟,編寫説唱,出版詩集《山鄉心韻》,先後參加縣級大型活動演出10多次,組織村裏30多名中老年人成立文藝志願服務隊,編寫了《嵩山頌》《古茶樓》等本地作品17部,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吸引大批作家、攝影家、畫家、文藝家前來。先進事蹟由相關部門聯合攝製成專題片。

今天,讓我們相約北黃谷村,一起探訪這位傳奇老人。

閲盡百年沉浮,目睹歲月滄桑。

明媚的春光映着院子裏,王秀英坐在茶桌旁,一邊喝着茶,一邊回憶過去。

1994年,北黃谷村興建了三個蓄水池,解決了老百姓千百年來的吃水難問題。時年五十多歲的王秀英大受觸動。

“山裏人吃水難啊,全村就靠一個小泉眼過日子,挑一擔水光排隊就得大半天,還要上溝爬崖。打修上這三個水池,把夾溝泉的水引下來,社員(村民)吃水就方便多了。我那心裏就動彈:這些幹部這麼好,我能不能給他們寫個東西,表達一下一個村民的感激之情。”

寫個東西!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就是上了三年學,在村裏上夜校自學識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從書中找,順着念念領會字意,不知道看多少遍才會寫那個字啊。”

“好比這個字我不會寫了,我也不會查字典,我就翻書,拿着這本書猛翻猛翻,早晚找着差不多的那個字我就寫上。打比方,活蹦亂跳的‘蹦’字我不會寫,我寫了個‘踏’字,我自個心裏明,等着孩子們來了再問問孩子們。”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有時候為了一句話,挑着糞簍想起來了,就放下糞簍,寫在路邊石頭上,再把石頭挑回家寫紙上,不這樣要是忘了呢?這邊攤着煎餅,腦子一下子想起個‘好詞’來,我就撥拉下火,在紙上寫完了再攤煎餅。晚上睡不着,怕影響家人,就打着手電筒在被窩裏寫,手電筒沒電了,點蠟燭也得寫。”

經過一年多漫長的寫作,王秀英的“處女作”《説説咱們的好水源》終於問世:“過去的一九九四年,俺村裏水利大修建,修了三個大水池,村民吃水是真方便……”

“打那寫了好水源以後,只要看着有個新鮮事,我就有寫的想法,把它記下來,跟學生寫日記是一樣。”

山鄉變化多,請您來做客。

北黃谷村是歷經1300多年滄桑的古村,石屋、石牆、石路、石井、石碾、石橋,遍佈其中,建築以石為基,以石為牆,保存完好的青石房院落還有108家。石巷深處的唐槐,歷經千年風霜雨雪、酷暑嚴寒,至今依舊枝繁葉茂,綠蔭遮地。村內還有6株百年古慄樹,樹冠高大,樹圍兩人難以合抱。過百年的老杏樹200多棵,五十年上下的500多棵,每年陽春三月形成一片花海,所產杏米在明朝初期就作為貢品使用。

“我結婚從村頭第一家發嫁,抬着轎子圍着村子轉了一圈,古槐見證了那一幕,一晃就過去60多年了!”

王秀英老人有感而發,作詩《老槐樹斷想》--“老槐樹你可作證,親眼目睹了歲月滄桑,山旮旯變了模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體經濟越來越興旺……”

2014年嵩山生態旅遊區成立,看準了村裏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對古建築加以保護,依託2000多株杏樹,舉辦起了杏花節,開展鄉村旅遊。村裏在外打工的一些年輕人開始回到大山裏,開起了民宿和農家樂。

建在海拔876米以上的山東省海拔最高的房車露營地--淹子嶺,素有“一腳踏兩市,雞鳴四縣聞”的美稱,就在黃谷村南面,同屬一個社區。2016年,嵩山生態旅遊區投資4000萬元,在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之間,修建了一條全長55公里,穿越七十二個山谷,拐三十六道彎的“天路”,將北黃谷與另外7個山頂村相連,外地遊客從露營基地紛至沓來。

老人爬山山頂,看到天路,禁不住感慨萬千,作詩《天路》--“道路在雲中盤旋,如騰雲駕霧一般,究竟彎了多少彎,鋪就這壯美景觀,高山流雲手觸天,齊豎起拇指點贊……”

隨着遊客的增多,進村路由3米拓寬到6米,鄉村旅遊日接待能力提升到了千人,當地農產品佛手瓜、黑小米和高山蔬菜等優質瓜果成了暢銷品。王秀英老人無疑是最好的鄉村“代言人”。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古村景色好,春來杏花多,要是您到黃谷來,農家樂裏來做客……”在黃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王秀英每天都要帶着文藝志願者們一起表演自編自演的小曲,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參觀,現場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和歡笑聲,遊客們打開抖音、快手、微信視頻,開起了直播,“網紅”老人就這樣誕生了。

老人創作詩歌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在當地和遊客中廣為流傳,“北黃谷”“古村落”“淹子嶺”“天路”成了網絡關鍵詞。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2016年以來,北黃谷村被評為“省級傳統村落”“省級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區”等稱號。中央美院寫生基地,天津美院寫生基地,中國户外聯盟探險露營基地、全國學雷鋒聯盟教育實踐基地,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山東省旅遊攝影協會採風基地、齊魯網拍客團採風基地等陸續在這裏落户。

王秀英老人的創作內容也跟着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鄉情,變成了歌頌、感懷。

2019年7月1日,北黃谷舉辦第一屆詩歌朗誦才藝展示大賽。節目現場,王秀英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黨的生日》--“黨的生日已來到,全國人民齊歡笑……如今農民有財源,科技致富是靠山,結構調整種黃煙,四季瓜菜都嚐鮮,農民不僅是莊稼漢,科技能手常湧現……”

自此,耄耋之年的王秀英多了一個“新身份”,那就是村裏的百姓宣講員。

2020年7月,心向先進的王秀英老人還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2020年9月,王秀英創作的第一本詩集《山鄉心韻》正式出版。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王秀英老人與時俱進,吸引了文學愛好者走進山窩窩,開採文學礦藏,讓土得掉碴的鄉土文學,向陽春白雪邁進。她的人生苦樂曲,踏着時代的音符,通過現代科技,飛出大山,傳到更遙遠的地方,給人以人生的啓迪,美好生活的感悟。(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户端 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譚立國 盧相青 報道)

責任編輯: 趙衞平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2 字。

轉載請註明: 古村老人的“苦樂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