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趣説雅州⑨|茶馬古道紫石關 古老茶炕藏記憶

由 湯生 發佈於 休閒

四川在線記者 文莎 整理 雅安觀察 黃剛 攝影

雅安天全,是一座得地利之便的川西小城,自古就是溝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橋樑。在古代,這裏馬蹄聲聲,商旅不絕,茶馬古道逶迤遠去。

位於天全縣喇叭河鎮的紫石關,因“山石皆赤”而得名,羣山相擁,生活恬靜。紫石關村不是一個普通的村落,過去,這裏是茶馬古道上供背夫們歇息、食宿的一個重要驛站。

“一根枴子二尺長,背起茶包進康藏。”紫石關村保存着天全茶馬古道紫石關城遺址,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紫石關有一處古城樓,城牆高而厚,上面“蜀中無二”的牌匾格外醒目,據説是清朝順治皇帝所題。

城樓前,有兩處石炕,名為“天德茶炕”。明代初年,天全境內天德茶行專事邊茶生產,獨家打製茶炕,茶炕先後有石炕、土炕、竹炕。後來因為石炕防塵耐用,為南路邊茶製茶業廣泛採用,直至20世紀60年代。

茶炕像一個小型蒙古包,哪裏是生火的地方,哪裏是鋪茶的地方,都分割得一清二楚。茶炕有一個直徑3米左右的圓錐體,圓錐上面有3個孔,裏面是空的,側面連接的是4米長的風口、火槽。烘茶時將竹笆放於炕上,將茶葉覆蓋在竹笆上,燃起大火,熱氣由火槽傳至茶炕,烘去多餘水分。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炒茶方式,看似簡單的結構,卻藴含着熱學原理。這樣加工的茶葉不會焦煳,還能留着香味。

如今留下的茶炕建造於清代雍正年間。當年茶農將茶葉採下,支起斜鍋,用木頭耙子將茶炒好,發酵。生火,在茶炕上鋪上竹篾,將發酵好的茶葉鋪在竹篾上,冒起陣陣青煙,茶香四散開去。

家家户户使用茶炕烘茶時,是紫石關驛站最熱鬧的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