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小編想要一個關注,有沒有好心人啊
大家好,今天小編的分享能不能驚豔到你!
潁州晚報訊(記者 方松高 文/攝)阜陽作為一座有着悠久建城史的古城,曾有城牆庇護,至今還有一段古城牆保留。不過,因為古城牆上下喬木灌木叢生,市民不易見到它的滄桑容顏。近日,潁州區對北關潁州古城牆環境進行整治,樹木雜物等清理完畢,揭開了潁州古城牆面紗。
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這段古城牆位於潁州區鼓樓辦事處建設街西150米處,整段城牆長438米,寬3米,外形呈不規則彎月形。是潁州古城的西城牆,城牆西側下面是劉錡公園。
記者昨日下午在古城牆根下看到,幾名工人正在清理雜物,城牆根與護城河之間的平地已平整完畢。此前,這裏被附近居民開闢為小菜園,種時令蔬菜。古城牆被喬木、灌木和雜草籠罩着,看不到牆磚。2011年,記者曾到古城牆採訪,當時古城牆個別區域已經塌陷或者剝落,整個古城牆遺址呈現衰敗景象。
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如今,經過環境整治,古城牆猶如一條大壩,橫亙在河畔,幾處古老斑駁的磚體城牆呈現在人們眼前。這段古城牆,是目前阜城唯一看得見的城牆遺蹟。
通過裸露的古城牆體,可以看到古城牆由青石條縱橫交錯排放奠基,石條上建城牆,牆體中間為夯土,外側為大青磚壘砌,城牆砌磚長50釐米、寬20釐米、厚10釐米,磚縫結構成“T” 字形。
在古城牆中段,一段近10米長的古城牆經過清理土方雜物而重見天日。此前,這段古城牆被埋在土中。
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我們已經施工10多天了,目前已基本清理完畢。”負責古城牆環境整治清理施工的尚女士説,他們負責把城牆上下的樹木、雜物清理掉。在施工過程中非常小心,確保不對古城牆造成損壞。
潁州區鼓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古城牆環境整治是配合劉錡公園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目前環境整治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進行施工。
記者從阜陽市文物管理中心瞭解到,潁州古城北城始建於西漢,兩千多年來歷經重修。明代全國掀起多次大規模築城運動,潁州城明清時期也經過了固土城、改磚城、拓北城、增南城、復建城門等多次擴建、維修,城池的規模、結構不斷擴充與完善,軍事防禦功能不斷得以強化,並在近代歷次戰爭中經受住了考驗。
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抗日戰爭時期,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及時疏散城中居民,國民政府下令拆除了潁州古城地表以上部分,城牆地下部分基本保存了下來。
2012年9月,潁州古城牆被阜陽市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又被公佈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1 字。

轉載請註明: 潁州古城牆揭開神秘面紗,修建於明代,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拆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