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9,俄版《肖申克的救贖》,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連續兩年強推!
“他看書很快,一個小時就能讀 150 頁了,而且能記住 90% 的內容”;
“我如果想要了解一個話題的時候,至少會看5本書”
這是《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紀錄片中,比爾·蓋茨的秘書好友以及他自己,關於其讀書這件事的談話片段。
比爾·蓋茨有多愛讀書?
他在採訪中曾經説過,如果出去度假,他總是喜歡帶上幾本書,他帶的書一定會超過一趟旅行裏能讀完的數量。因為他的原則是:寧願一次旅行讀太多,也不要發生不夠讀的情況。
他在自己的個人博客“gatesnote”上會定期分享自己的書單並親自撰寫書評,其中夏季和冬季書單,最受網友追捧。
2020年的夏季書單,就在本週二,剛剛新鮮出爐。
今年的夏季書單,比爾蓋茨分享了十餘本書,其中一本書,對於經常關注“gatesnote”的讀者朋友來説,或許有所耳聞,因為這本書在去年的夏季書單也出現過,嚴格意義上來説,這是比爾蓋茨第二次推薦它:《莫斯科紳士》。
“好像所有我認識的人都已經讀過這本書了。在我姐夫送給我一本之後,我終於加入且很慶幸地加入了這個俱樂部。
托爾斯的小説描寫了一位被判終身監禁的伯爵,他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裏服刑,為人有趣、聰明且令人驚歎的樂觀。即便你不像我這般喜愛俄國的文學作品也沒問題,《莫斯科紳士》會是一個讓任何人都能愛上的精彩故事。”
除此之外,他還分享了自己與妻子梅琳達一起讀書時的經歷。
他説:
“梅琳達和我有時會同時讀一本書。這通常是件很有趣的事,但當我們中的一個人比另一個人進度更快時,這就會給我們帶來困擾——這種情況最近就發生了,我們都在讀埃默·托爾斯寫的《莫斯科紳士》。
有一次,我紅了眼圈,因為讀到其中一個角色受傷必須去醫院。梅琳達當時落後我幾章。她看到我哭,就開始擔心她喜愛的角色會去世。我不想向她劇透任何內容,所以只好等她趕上我的進度。”
這本被翻譯成 30 種語言,一年內銷量超過 100 萬冊的外國文學,版權引入國內後,也收穫了一致好評:豆瓣評分8.9分;豆瓣年度高分圖書;《新京報》十大虛構圖書……
故事發生在 1922 年的蘇聯。
對於一個要寫俄羅斯文學的人來説,1922 年無疑是個絕佳的時期。
蘇聯建立不久,布爾什維克黨剛剛奪取了國家的政權,不管是小平民還是大人物的人生,置於這樣的背景下,總會顯得格外悲壯。
但作者托爾斯卻對這些政治形勢並未過多着墨,而是鏡頭一轉,走入了克里姆林宮對面的大都會酒店。
1922年6月21日,亞歷山大·伊里奇·羅斯托夫伯爵,也就是《莫斯科紳士》的主角,因為曾發表過一首禁詩,被蘇俄政府判決終身監禁,囚於大都會酒店,如果踏出酒店,立刻槍決。
這一困,就是32年。
這位曾經擁有寬敞莊園和廣闊土地的貴族,此前從未工作過一天,只一心追求學識的紳士,現在只能棲身於一間狹窄擁擠的閣樓。
有人説,自殺是不二之選。
是的,羅斯托夫伯爵曾經選擇過這條路。
但他的人生出現了一些“變數”,這些“變數”支撐着他重新適應了環境,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人生的意義。
這些變數是:一個女人、兩個女孩和“三巨頭”。
一個女人
羅斯托夫伯爵恐怕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牀伴。
在大都會酒店的豪華套房中,女演員安娜轉過漂亮的裸背,表明這段露水情緣到此為止,現在他可以走了。
即便在這樣的尷尬和狼狽中,羅斯托夫也沒有忘記紳士風度,撿起她剛才扔在地上的襯衣,為她掛在衣架上免得起皺。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樣一個無心之舉,引發了一段長達數十年的奇妙戀情。
兩個女孩
誰能想到,羅斯托夫在大都會酒店裏,交到的第一個好友,居然是9歲的小女孩尼娜。
她以孩子特有的豐富想象力,給羅斯托夫帶來了少有的快樂時光。然而,多年後等她再次來到大都會酒店時,她已經是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即將跟隨丈夫前往流放地,請求他暫時照顧她的女兒索菲婭。
羅斯托夫收養了這個沒有血緣的女孩,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發自內心地疼愛她,將她撫養長大。
同時索菲婭也成了他的軟肋,一旦失去他的庇護,這個流放犯的女兒前途可想而知。正是這個強大的精神支柱,讓他不敢死、不敢瘋、也不敢逃。
三巨頭
除了女兒索菲婭,羅斯托夫還與酒店大廚和主管結為死黨,他自己也成為領班,與派來監視他的經理“主教”鬥智鬥勇。
“三巨頭”還費勁心機搞來幾十種難得的原料,就為了做一份最正宗的法式海產什燴,化愁苦為食慾,用美食向自由致敬。
在這座金碧輝煌卻又令人窒息的大都會酒店,正是這樣美好動人的愛情、親情與友情,支撐了羅斯托夫度過封閉孤寂的軟禁生涯。
被囚禁的反而成了最自由的人。
置身於如此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作者托爾斯卻並沒有拘泥於社會政治評論,而是更關注父母責任、友誼、浪漫愛情和家園的呼喚,正是這種寫作方式,讓整本書更加温情昇華,觸動人心。
《莫斯科紳士》故事的後半程,讓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不滅的嚮往,必然引發對強權的宣戰。
羅斯托夫當初因為一首詩而被終身監禁,這種迫害從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
他的大學好友米什卡,在編輯契訶夫文集時,違背當局的意思,不肯刪掉契訶夫信中那句“從未出過國的人不會知道麪包可以好吃到什麼程度。”
當局認為,契訶夫誇讚柏林的麪包,是長對手志氣,滅自己威風。
對於這樣莫名其妙的理由,米什卡堅守一個編輯的底線,不肯刪改。
結果就是他以“反革命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後來客死異鄉。
羅斯托夫收到他的遺作,名字就叫《麪包和鹽》,米什卡摘錄了所有著作中關於“麪包”的句子,當然也包括契訶夫那封信,他期望再也不要有人因為“麪包”獲罪。
在越發嚴酷的大環境下,伯爵必須開始籌劃逃亡。
那麼他又是如何早早埋下千絲萬縷的伏線,如何確保女兒索菲婭的安全,又如何利用詭計騙過當局的追捕,這些重要情節我就不劇透了,留給大家親自解開這場大逃亡。
伯爵在大酒店漫長的32年被軟禁時光,正是蘇聯從崛起到發展的動盪年代。
政體更迭,人員調動,法規條陳的無窮制定,各色委員會的粉墨登場,審查機制的嚴苛,克格勃的無處不在,幾乎都介入到每個人的命運顛簸中去。
在大都會酒店裏,曾經被沙皇用作宴會的大廳,現今是委員會開會之處;衣香鬢影被口號表決心替代;從事體力活的粗魯工人,搖身一變為指點江山的工人領袖,操持生殺大權;“同志”成為不具有任何階層屬性的統一稱呼,精美的裝飾物品失去用途;具有古典美韻味的建築被剷平,現代化的、便捷的集體宿舍拔地而起……
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羅斯托夫伯爵卻始終保持紳士風度,以閲讀和樂觀來捍衞精神世界的自由。
《莫斯科紳士》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展現了在時代的洪流中,人之為人的意義。
參考資料:
我都心動了,還不來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