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元宵情詞巔峯之戰,歐陽修辛棄疾各作一首《元夕》,誰更勝一籌?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休閒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節日在古時候又叫“上元”。自隋唐以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到了這一天,官府會組織人員,在公共場所安排盛大的“鰲山燈會”,以及各種雜耍、遊園活動。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文筆老辣,言簡意賅,但是悲劇的結局卻是令人唏噓。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在敍事上有創新,

這兩首詞呈現出來的“意境”,給人豐富的聯想空間。不過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受限於“愛情”主題,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則顯得更加朦朧。

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的這一首《生查子·元夕》佳句頻出,單論在古典愛情詩詞中的知名度,絕不下於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這詞的內容是講,在上元節的傍晚,詞中的主角在黃昏時候,在柳樹下等待她的“情人”。可是她等了很久很久,對方依然沒有來。


於是她開始回憶:在去年的上元節這一天,“熬山燈會”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目不暇接,燈火把花市的街道照得像白晝一般通明。

她和心上人約在黃昏後的柳樹梢下見面,一邊遠遠地觀燈,一邊你儂我儂地説着情話。那個場景,是多麼地令人難忘啊!

今年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樣是在黃昏的時候。“花市”、“柳樹”,還有她對心上人的感情,都還是和去年一模一樣,可是對方卻再也沒有出現了。

他為什麼沒有如約而來呢?這就有許多種可能了。她的愛人,或者是發生意外來不了了,或者是來了,卻不知道為何與她錯過。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對方離情別戀了。

無論屬於以上所述的哪種情況,對詞中的主角來説,都是一個讓人“淚濕春衫袖”的結局。這一首詞所表達的內涵,與唐代崔護的名篇《題都城南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崔護在《題都城南莊》中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它們同樣都是抓住了人類情感上“得而復失”的共同體驗,以“同中有異”的場景及人物,來講述愛情故事。就連口語化,白描式的創作風格,都非常近似。

和《題都城南莊》不同的是,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詞末強調主角的傷心,等於點明瞭詞中人等待的是“情人”。

而不是像崔護的詩中人那樣,只是偶然遇着了心儀的對象。後來無法再見時,也只是有一點淺淺的遺憾罷了。

二、眾裏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的這一首詞,


在這一首詞中,辛棄疾並沒有嚴格地把上闕和下闕分開來寫,而是打成了一片。他先是通過上闕來創建了一個元宵燈會、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到了下闕才進入正題,告訴大家他到這個燈會來,是為了“尋他”。

從“蛾兒雪柳黃金縷”兩句來看,

因為在上元節這一天,很多女子會盛裝出門。詞中主角猜測到“他”必定也在其中,於是一早就跑到燈會上去“尋他”了。

可見,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的前面,一直用閒筆描寫燈會上的火樹銀花、寶馬雕車、玉壺遊光,以及各種雜耍表演,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最妙的是,“他”在離開之時還留下一股淡淡的芳香。這裏的“暗香”似乎很有意思,一方面,這個“暗香”可以理解成這位“心上人”對他的某種暗示,這是在暗示約會地點。


另一方面,自北宋林逋作《山園小梅》之後,“暗香”就成為了梅花的代名詞。那麼

對於“他”給出的暗示,詞中的主角也心領神會。馬上到下一個“他”將要出現的地方等待。不過詞中主角並未能順利地找到“他”,而是經過了一番曲折,才在燈火闌珊處發現了“他”。

那麼,為什麼是“燈火闌珊處”呢?因為二人要説一些“私密的話”,而黃昏時候又顯得太早了一些,所以“燈火闌珊”的時候才恰到好處。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迎新春·嶰管變青律》與前面這二首詞同樣是“上元奇遇”詞,當中有一句

歐陽修的《醉蓬萊·見羞容斂翠》也是寫青年男女約會,末句是

辛棄疾


這一首詞明面上是寫上元節男女約會的風俗,

因為原詞寫得含蓄雋永,意象具有多元性,所以除了理解成“幽會”之作,的確也可以理解成,詞中主角一直在繁華的盛世中尋找一位像梅花一樣品性高潔,“暗香浮動”的知音人。

結語

如果單論“言情”的話,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明顯比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來得出色。

因為歐陽修作為“上元奇遇”類詞作的鼻祖之一,他這一首《生查子·元夕》無論遣詞造句還是結構安排,都比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來得巧妙。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固然寫得很好,但是它的“意境”明顯跳不出愛情的範疇。不過,假如有人要説,詞以婉約為正宗,本來就該寫愛情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