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這是海南環島高速一景。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葱鬱山林、錯落梯田、海灘椰林、民居古建、紅色聖地……大道縱橫,沿途皆風景。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沿着高速公路,奔向“詩與遠方”。

  景婺黃高速公路,全程僅150餘公里,起於“千年瓷都”景德鎮,途經“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抵達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黃山。沿線旅遊資源豐富,景點密集,遊客在快旅漫遊中,感受“高速旅遊長廊”。

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美景。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春和景明,婺源篁嶺古村內,煙火味濃。上百棟徽派民居錯落排列,街里巷間,甲路紙傘、婺源板龍燈、龍尾歙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正在做工、傳授工藝,成為獨特一景。

  “篁嶺村原來和全國其他瀕臨消亡的古村落一樣,年輕人外出打工,田地拋荒,很多徽派建築年久失修、腐爛倒塌。”村民曹加祥説。

  轉機出現在2006年。當年,景婺黃高速通車,人流車流逐漸增多,給婺源篁嶺旅遊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2009年,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當地政府協商,通過搬遷安置等方式,將村民遷下山,同時對古村進行保護性開發。2013年,篁嶺景區開始試營業,不久便一躍成為“網紅”旅遊目的地。

  自此,短視頻創作大賽、詩詞會、漢服遊等活動相繼推出,篁嶺景區已然成為徽州文化的傳播者。

  “人文與自然,商業與民俗,在這裏相得益彰。篁嶺正朝着一個有鄉村故事、有徽州歷史、有曬秋文化,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發展。”篁嶺景區董事長吳向陽表示。

  百年村落、千年文明,在與時代“速度”碰撞後,煥發出新生機。

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曲阜孔廟萬仞宮牆。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山東曲阜市萬仞宮牆前,幾十個身穿漢服的小朋友正齊聲朗讀《論語》。清脆童音,千古名句,引來遊客駐足圍觀。

  在曲阜,被稱為“老三孔”的孔府、孔廟、孔林早已聞名中外;而今,“新三孔”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也正成為遊客打卡地。

  三孔文化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説:“日蘭高速公路拓寬了三孔景區的旅遊半徑,越來越多的外省遊客順着高速路來到這裏。”

  火爆的旅遊帶動了周邊紀念品行業。孔府印閣成立於1956年,主要售賣印章。乘着高速公路的東風,藉着電商物流的發展,該公司轉戰電商領域。

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在電商孔府印閣的工作間,篆刻師在刻印。新華社記者 王南 攝

  “以前交通不便,發一單物流要十幾塊錢,而且費時,一個月最多能做1000單生意。現在高速公路網降低了物流成本,我們日均發貨量15000單。”公司總經理劉鵬表示,去年公司線上營業額達1.2億元。

  “四通八達的交通不僅帶來源源不斷的旅客,也讓曲阜三孔文化沿着一條條大道加快傳播出去,三孔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張磊説。

  廣袤的中國大地因路而興,因路更美!

  記者:周圓、魏玉坤、邵魯文、郭傑文

  編輯:廖翊、冷彥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8 字。

轉載請註明: 沿着高速看中國|在路上,邂逅“詩與遠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