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9月18日至19日,廣東省林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聯合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紫金縣林業局,通過科普講座、現場調研及科普體驗活動等形式,舉辦2020年自然保護科普活動,旨在推進全省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加強自然保護科普教育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自然生態保護意識。專家透露,將積極協助指導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將保護區打造為全省自然保護區中功能設施健全、軟件配套完善具有示範效應的科普示範點,引導全省中小學生前來參加科普研學教育活動,共享生態河源福利,共謀綠色發展新篇章。省市有關專家,紫金縣副縣長黃罡星出席有關活動。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活動在紫金縣林業局會場舉行了開幕式。活動中,專委會專家團教授們分別作《廣東南嶺國家公園設立進展》《自然保護地生態修復類型與對策》《南嶺森林體驗園設計案例》等生態與自然保護相關主題報告,並前往紫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客茶谷、紫金縣剡州農林現代生態園等地,考察調研紫金縣生態經營與綠色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建設性意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在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辦的科普體驗活動中,前來體驗的小學生們參觀了廣場科普展覽、自然展廳,觀看宣教視頻,並參加植物定點尋寶等科普教育遊戲,在體驗活動中學習生態與自然保護科普知識。省林學會專家進行了全程觀摩指導,獲得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現場氛圍熱烈。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據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葉欽良介紹,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水資源,因科普和自然教育建設工作優異,先後獲得“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稱號。他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是省林學會對紫金縣林業工作和自然保護事業的充分肯定,是紫金縣自然保護工作的一次成果展示。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省林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大學教授黃金玲表示,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明顯,科普教育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是全省自然保護區開展自然科普教育的良好開端,為全省其他自然保護區探索自然科普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經驗,接下來,省林學會將積極指導該區,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建設、軟件配套等功能,着力將其打造為全省具有示範效應的科普示範點,引導全省中小學生前來參加科普研學教育活動。生態文明建設,增進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良好的生態就是紫金縣最顯著的優勢,最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紫金縣始終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工作,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高水平保護中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大力發展林下種植等林下經濟,創新打造旅遊特色路線,實現森林資源提質增效,初步建成比較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林特產業體系,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為現實,為建設“兩個河源”,加快我市生態“融深”“融灣”,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奮力推動河源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

(滑動下方文字查看更多內容)

一、概況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東江中游、紫金縣的東北部,於200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總面積5755.5公頃,地處東經115º8´54″~115º17´53″,北緯23º40´43″~23º45´43″,臨近北迴歸線,為中山、低山地貌,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水資源。全區海拔在300米以上,區內最高峯燕子巖,海拔1167.5米。平面上成龜形,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5—6.2公里。

保護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長冬短,植物全年均可生長。保護區湖光山色,景觀秀麗,空氣清新,環境幽靜。年均温20.9℃,極端低温一4℃,極端高温38.5℃,全年無霜期300-309天;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4-9月為雨季,濕乾季節明顯,夏季常受颱風影響。在高濕多雨濕潤的條件下,生物繁衍更迭非常活躍,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系統保持相當完整。

保護區境內的山脈屬粵東蓮花山脈支脈,從興寧縣大望山經五華西南七目嶂、石馬髻至縣界上的雞心石山入境。保護區山巒重迭,起伏連綿,森林繁茂,樹種繁多,交相輝映,林木葱鬱,四季常青。超過海拔800米的山峯有18座,屬中山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500m,相對高差500-600m,最大高差800m左右。東部邊界上的燕子巖,海拔高1167.5m,是保護區的最高峯。其它海拔800m以上的山峯有北部的筆管竹(1077.2m),虎挽崗(1000m),紅花頂(999.9m);南部的雞母山(1076.0m),雞麻山(951.0m),留王殿(829.7m);中部的牛角墩(973.0m),此外還有6座無名小山,海拔均超過800m。由於這裏地形複雜,氣候濕潤,植被覆蓋好,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條件十分優越,森林羣落在這裏自然地進行着順向演替,構成了物種和生態系統的豐富多彩。

白溪保護區是東江一級支流康禾河主流的發源地,區內主要河流為白溪河,發源於保護區東部燕子巖南麓,從東向西橫貫保護區中部,經上水底、白溪水庫、散灘水庫,最後流入康禾河,幹流長11.5公里,集雨面積36.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0.6%,平均經流量每秒3.5米,植被完好,水力資源豐富。白溪河兩側山嶺起伏,溝谷狹長,形成多處瀑布深潭,溪水長流,水質清澈,有瀑有潭,環境優美。另外還有一條上莊河,發源於東部的雞畝山,幹流長16公里,向西流入散灘水庫。水庫有白溪水庫和散灘水庫,白溪水庫總庫容量2246萬立方米,水面112公頃,是紫金縣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紫金縣城自來水水源地;散灘水庫總庫容量1204萬立方米,水面62.5公頃。該區土壤主要是紅壤和黃壤,山地草甸土、赤紅壤次之,300米以下為赤紅壤,300-500米為紅壤,500-900米為黃壤,9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

二、管護機構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是保護區管護機構,副處級事業單位,於2002年經省編辦批准成立,內設綜合科、保護管理科和科研宣教科,編制11人,為省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主要任務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擬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

(三)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四)組織或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五)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三、功能區劃

按照白溪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功能分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試驗區。

核心區位於保護區的中部,於白溪水庫的南部和北部共二塊,總面積為2055公頃,佔總面積的35.7%,南部核心區以保護亞熱帶中山、低山季風常綠闊葉林及長葉竹柏為主,北部核心區以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核心區在保護區內林相最好,林層結構完整,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分佈地區,具有典型代表性保存較完好的天然季風常綠闊葉林及成片的野生竹柏,物種豐富,也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活動區域。核心區實行全封閉管理,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嚴禁進行任何影響和干擾森林生態環境的活動。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保護區管理處批准。

緩衝區設在核心區外圍,面積2342.7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40.7%。通過該區的設置,緩衝周圍社區居民的對核心區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確保核心區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環境系統的良性循環。緩衝區實現半封閉式管理,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保護區管理處批准。

試驗區總面積1357.8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23.6%。試驗區分成東西兩塊,東部實驗區位於白溪水庫周圍,包括農地果園、村莊竹林等地面積579.4公頃;西部實驗區位於保護區的西部散灘水庫周圍,面積778.7公頃。散灘、白溪兩個水庫湖面開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可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森林風景資源,開展生態旅遊活動。

四、自然資源

保護區植被類型為季風常綠闊葉林,組成種類多樣而富於熱帶性。據生物多樣性調查,保護區擁有維管束植物200科639屬1135種,其中蕨類植物33科59屬90種;裸子植物6科7屬7種;被子植物161科573屬1038種。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半楓荷、大苞山茶、蘇鐵蕨、桫欏、蛇足石杉、金毛狗、闊葉獼猴桃等7種;蘭科植物61種。

調查顯示,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分佈的野生脊椎動物資源,有 163種,隸屬17目58科87屬。其中,兩棲類1目5科13屬18種, 爬行類2目11科24屬28種,鳥類8目28科29屬88種,哺乳類6目14科21屬29種。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蟒蛇),國家Ⅱ級保護動物8種(虎紋蛙、蛇雕、白鷳、褐翅鴉鵑、領鵂鶹 、東方角鴞、領角鴞、仙八色鶇);廣東省省級保護動物有13種:獸類有2種(豪豬、豹貓),鳥類有8種(綠鷺 、小白鷺、牛背鷺、夜鷺、白眉山鷓鴣、紅嘴相思鳥等),爬行動物1種(平胸龜),兩棲動物有2種(沼水蛙和棘胸蛙);國家保護的“三有名錄”動物有113種。

五、資源管護

資源管護是自然保護區的根本工作,管理處保護區始終將資源管護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積極開展社區教育,與村民座談,懸掛標語,發放宣傳單、小冊子,出動宣傳車流動廣播,採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向人民羣眾宣傳保護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提高生態環保意識,使保護和發展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動。加強巡山護林,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採藥、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違法活動。嚴格執行森林防火工作制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嚴控野外火種火源,狠抓森林防火不鬆懈,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杜絕了森林火災,有效制止了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侵佔林地、毀林開墾、非法開礦等不法行為的發生,維護了保護區林區秩序,保護區自然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資源監測管護能力,完成建設基本覆蓋保護區全域的遠程林火監控視頻,在監控中心即可觀察保護區林區狀況,實行林火預警,並與省市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聯網,可實時傳送數據,大大提高了林火監控和預防能力。啓用網格巡護系統,巡護工作納入巡護系統,巡護線路、巡護狀態、現場處置情況在指揮後台一目瞭然,巡護結果和考勤數據直接連到省廳指揮中心,實現了巡護數字化管理。

六、科研宣教

保護區近年來開展了持續的生態監測、科學研究及科普宣教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加大科教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自然科普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場所。

完成建設自然展廳,陳列展示動物標本、植物標本和保護區蘭科植物,還有獨具特色的植物種子館;建成生態監測站,設立植物標本室製作標本,自動氣象站收集氣象資料;集休閒娛樂和生態教育於一體的白溪生態文化廣場,使廣大羣眾在廣場休憩中感受自然保護區愉悦、美好的自然生態;科普教育徑使人們在運動休閒中感受自然科學的魅力,增長自然科學知識,提高生態環保意識;珍稀植物保育科普園助力青少年認識野生植物,感知植物功能,提高自然科學素養。

2、生態監測持續開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榮獲2020年南粵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完成了紫金縣域範圍的維管植物、鳥類和白溪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建立了紫金縣鳥類名錄和野生植物名錄,發佈《紫金縣樣區鳥類觀測》和《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成果;編撰出版了《紫金植物》,全面調查記錄了紫金縣域 224 科 813 屬 1708 種植物,植物鑑定準確,文字描述清晰,圖文並茂,對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農林業生產、中草藥等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自然教育、科普宣傳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建立了首個縣域植物標本專櫃,為植物區系研究、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提供了科學的實物依據。

2)發現了兩個蘭科植物新種—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並在國際 SCI 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豐富了野生蘭科植物物種基因資源庫和觀賞蘭花育種資源;兩個新種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長方式,為蘭科植物的進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學依據。這是我省首個由林業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發現並作為第一單位、第一作者發表、命名的植物新種。出版了專題描述紫金野生蘭花的著作《蘭生於野-紫金蘭科植物薈萃》。

3)對白溪集中分佈的極度珍稀瀕危物種紫紋兜蘭開展了種羣保護生物學研究,建立監測樣地,研究總結了紫紋兜蘭野外種羣調查監測、擴繁培育和野外迴歸等一系列技術。

3、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1月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20年7月被廣東省林業局授予“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稱號。保護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動,提高青少年自然科學素養,樹立社會公眾生態環保意識,弘揚自然生態保護理念,展示了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

紫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客茶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52 字。

轉載請註明: 昨天,省裏派人來紫金,就為了這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