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按蝗之生,必於大澤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區之旁,終古無蝗也。必也驟盈驟涸之處,如幽琢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諸郡之地,湖漅廣衍,暵溢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歷稽前代及耳目所睹記,大若如此”。—— 明朝大科學家徐光啓。

蝗災是世界性的災害,往往和旱災相伴而生,大量的蝗蟲會將農作物吞食。民間糧食短缺,引發了大面積的饑荒,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動搖國家統治基礎。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蝗災

中國自古以來是蝗災頻發的國家,我國華北平原地區是蝗災高發地區。防治蝗災需要大規模、大面積、大人力的聯合組織。而這種工作只能由政府統一指揮,才能短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完成大範圍的滅蝗。

古代的蝗災就是一場大災難。受認知水平和技術落後的限制,古代的滅蝗工作基本上以人力為主,所以蝗災與治蝗問題一直是歷代統治者和人民難以解決的問題。防治蝗災需要大規模、大面積、大人力的聯合組織起來,這種工作只能由政府統一指揮,只有如此,才能短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完成大範圍的滅蝗。

一、歷史上的蝗災

根據周堯先生《中國昆蟲學史》統計,從公元前707年(魯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8年中,共發生蝗災538次。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唐)貞元元年(785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捕蝗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秋七月,許、汝、袞、單、滄、蔡、齊、貝八州蝗。\'\'\'\'有蝗起東北,趨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飛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時饑民嘯聚山林.太平縣蝗蟲飛,飛蔽天,禾穗樹葉食之殆盡,民悉轉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嘯山林.三月,平陽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順天蝗.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飛蝗蔽日

(清)咸豐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樂亭、平鄉蝗,平谷蝻生,春無麥.青縣蝻子生,撫寧、曲陽、元氏、清苑、無極大旱,蝗……武昌飛蝗蔽天.房縣、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長三寸餘.秋,黃安、蘄水、黃岡、隨州蝗;應山蝗,落地厚尺許,鍾祥飛蝗蔽天,亙數十里……

我國古代蝗災大多數發生在乾旱少雨的北方,但長江流域也偶有發生,華南地區則因為高温多雨,較為少見。在538次大蝗災中, 黃河流域:爆發436次,佔85.82%;長江流域69次,佔13.57%;華南西南地區僅有3次。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蝗災分佈圖

通過蝗災分佈的研究,可以看到黃河下游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省。江南地區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發生過。蝗災的南限大致同年平均80%的相對濕度等值線符合。

爆發蝗災的蝗蟲主要有三大類,即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蝗蟲主要都是東亞飛蝗,亞洲飛蝗主要分佈在西北及內蒙古一帶,西藏飛蝗主要分佈在西藏青海一帶。其中東亞飛蝗分佈最廣,造成的災情也最嚴重。

二、政府的滅蝗制度

從宋代起,政府便開始有規模地組織民眾從事捕蝗。南宋淳熙八年,政府制定捕蝗法:“諸蝗初生,若飛落,地主鄰人隱蔽不言,耆保不即時申舉撲除者,各杖一百;許人告報,當地職官承報不受理,及受理而不即親臨撲除;或撲除未盡,而妄申盡淨者,各加二等。諸官司荒田牧地,經飛蝗住處,令佐應差募人,取掘蟲子,而取不盡,因致次年生髮者,杖一百;諸蝗蟲生髮飛落,及遺子而捕掘不盡,致再生髮者,地主普保各杖一百”。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開溝取挖掘蟲子

不僅是制定有效的捕蟲法規,從宋元起,政府組織的捕蝗的規模也相當大,元中統年間,真定一帶蝗起,朝廷遣使者督促捕蝗,“役夫四萬人”。

明代開始由中央派官員到蝗區監督指揮。永樂元年,“直隸、淮安等府蝗,上命户部遣人捕之”;宣德六年六月,山東濟寧州爆發蝗災,“户部遣人馳釋,往督有司捕之”。宣宗六年、八年,兗州府一帶蝗災,同樣也派人指導監督: “遂遣御史、給事中、錦衣衞馳驛。分往督捕”。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捕蝗

清代建立了抗災的總督、巡撫負責制。由於一場蝗災往往涉及到諸多府縣,由總督、巡撫出面協調,有利於捕蝗管理。蝗災發生後,由督、撫衙門密切關注災情發展動態,組織、動員和協調地方力量,制定防治方案,組織人力、物力滅蟲。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捕蝗

康熙四十八年發出上諭規定:“州縣衞所官員,遇蝗蝻生髮,不親身力行撲捕,藉口鄰境飛來,希圖卸罪者,革職擎問;該管道府不速催撲捕者,降三級留任;布政使不行查訪,速催撲捕者,降二級留任;督撫不行查訪,嚴傷催捕者,降一級留任;協捕官不實力協捕,以致養成羽翼,為害禾稼者,將所委協捕各官革職”。 “該官州縣地方,遇有蝗蝻生髮,不申報上司者,革職。道府不詳報上司,降二級調用;布政使司不詳報上司,降一級調用;布政使詳報督撫,督撫不行題奏,降一級留任”。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康熙劇照

三、蝗災時的政府動作

雍正二年山東巡撫陳世信上奏:

“東昌府一帶蝗蝻,臣遣官查勘,據稱清平、博平、茬平並高唐州並已捕盡,其餘各州縣尚未覆到……至泰安州一帶,臣昨赴濟南時,繞至開山廟等處一看,飛蝗尚未盡絕,各員現在撲捕,如湯泡火燒掘壕諸法皆一一行過。實因泰安一帶俱在山麓,去年蝗災發生甚遲,後俱聚于山上,蠶食草葉,因為遺種在山,撲滅較平地稍難,故德州、禹城、齊河在平地者,並已捕盡。而山麓之州縣,實未盡絕,然各員畏催參處,亦皆實力捕撲,如長清令毛鈞自前四月十日出外撲捕,迄今五旬,尚未回府。給賞之錢費至一二千串,現又以米易蝗。此在大道之旁,耳目共見,將來果若成災,自應照例參勃,但其中似應稍為分別”。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從這份奏摺上,我們看到關於蝗災分佈和發展、撲捕的經過、捕蝗滅蜻的方法都有詳細説明。 這些情況是由下級逐級上報得來,總督、巡撫則直接向皇帝具摺奏報。皇帝負責向災區頒發“上諭”,指導捕蝗。 蝗情發生後,首先由里長向向地方官彙報,縣裏接到彙報後,及時通報鄰縣, “移會鄰縣預防”。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清代官們商量治蝗

可是有的地方老百姓不願意上報災情,一是怕報了沒用,官府派來的人員治不了蝗蟲,往往把希望寄託在迷信活動上。乾隆十七年,順天府尹胡寶琅上奏稱:

“今歲直隸蝻生之處共四十三州縣……鄉民每於蝻子生髮之處雖懸賞不肯報官,以至生長競翅,各處飛揚。細詢其故,恐報官則派夫或致蹂蹦,徒多煩勞。惟信劉猛將軍祈攘可免,若撲捕則所生愈多”。

基層官員害怕受到處罰,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這時負責監督的總督和巡撫衙門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除傷令道府督率各州縣分別懸示賞格,憚使鄉民有見即報”外,還可直接派人 “分赴各處,遍歷村莊,會同地方官實力巡查”。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老照片:地方官巡查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只有將蝗蟲在沒有聚集成飛蝗時消滅,才能防止蝗災蔓延,否則危害會加大數倍。所以治蝗的重點在於及時組織捕滅。捕蝗是時效性極強的工作,督撫大員必須及時趕到指揮。

乾隆二十八年河北平原發生蝗災,直隸總督、布政使等紛紛親自下鄉督促。總督衙門制定了嚴格的懲罰辦法:“凡有蝗蝻生髮及草生螞蚱,立即調集護田夫,一概捕除盡淨結報,如文武官不親身出捕,或妄分界限,協捕不力,或伕役不齊,致有遲延,即行嚴參重罰”。總督大人親自戰鬥在滅蝗一線,直接督促滅蝗工作。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乾隆

皇帝根據蝗蟲的遷飛動態判定捕蝗責任。雍正十三年,“直隸蝗蝻起於天津府之青縣,旋飛至鹽山、慶雲一帶地方,樂陵之蝗由青縣飛來確然無疑”。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樂陵飛蝗由鹽山縣飛入,而陽信、商河之蝗則由樂陵飛入”。 這些地區的地方官後來都受到了不同的懲處。

乾隆二十八年直隸布政使觀音保上奏説靜海飛蝗起自大城縣,乾隆馬上傳諭追究責任。捕蝗欽差錢汝誠奏稱已捕滅了大城蝗災,乾隆批道 :“滄州、靜海飛蝗據稱自大城而來,其從前系何人赴該處查辦,究竟起自何處,著傳諭據實查明具奏”。

這次蝗災已經擴散,乾隆非常不滿。他發出上諭:“此等奉行不力之員,必當重加處分,以示懲儆”。 對有功人員,也讓總督查明上服。

後經調查:“交河縣知縣黃元紀,搜防周密,屢值飛蝗入境,捕除有方,最為盡力;青縣知縣葉志寬,上緊撲滅,刨挖蝻子最多,亦屬奮勉;又靜海縣四黨口守備徐雲龍,棗強縣沈鳴皋,委令協辦各處,俱能無分疆界,晝夜搜捕,出力居多。以上各員,詢屬實心勇往”。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治蝗的縣令劇照

四、歷代捕蝗方法

乾隆二十八年蝗災特別嚴重,文安、大城一帶的撲蝗滅蝻人數已達數千人。但該地採用的捕蝗方法仍是原始的人工撲打,效果非常不好:“一番撲盡,又長一番。大者掃除,小者復發。”

山東德州、濟南一帶捕蝗時,採用的辦法是“一面撲打,一面張網兜捕,憚無漏逸。又於隙地刨溝,夜間燃火,螞蚱見火奔趨,羣集溝內,加草焚燒,用土埋壓。並於黎明露重之時,上緊撲捕”。另外該地官員也重視蝗蟲復發的預防工作:“恐遺孽復萌為患,嚴傷地方官於螞蚱生髮處所逐一搜挖,其鹼場荒地並令翻犁以除遺孽,不致續有生髮”。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還有用火燒滅蝗和翻耕除蝗的。山東平原一帶田內,有零星蝗蟲時,地方官會“每處俱令民夫先於空地挑壕,排列雁翅,驅入壕內,用火焚燒,立時盡淨”。該地不但對成蟲捕殺,對蟲卵也進行滅除:“遺子未淨,即今年幸不出土,必為來年之患。九、十月間,將生蝻地畝令民深加翻耕,使蝻子破碎,冰凍不能復生,以絕根株所有”。

五、滅蝗具體措施

各地發現蝗情後,第一責任人是各縣的知縣。乾隆年間,縣裏在鄉村設置護田夫,由官府發給補助,主要任務之一便是捕蝗。遇到零星的蝗蟲尚不成片時,由鄉村護田夫抓緊撲滅。護田夫規定各村按每三户出一夫組成。十夫立一夫頭,百夫立一牌頭,從每年的三月到七月,每村每日出動護田夫12名分路巡查,一旦發現蝻情或蝗情,夫頭、牌頭一面集夫撲捕,一面報官。鄰村遇到蝗情時,由夫頭、牌頭帶隊協助。護田夫可免適當差役或者獲得一定數量的和糧食補助作為報酬。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老照片:官民一同治蝗

官府認為,只有“本處村民,事關自己,撲捕必力”。捕蝗時,“凡本村及毗連村莊,在五里以內者,比户出夫,計口多寡,不拘名數,五里以外者,每户酌出夫一名”。“凡蝗蝻生髮,鄉地一面報官,牌頭即率本村居人,齊集撲捕,如本村人不敷用,即糾集附近毗連村莊居人協捕”。

由於蝗蟲能飛,農民往往存僥倖心理,認為可以將飛蝗趕走。有不少地方採取的辦法不是捕殺,而是將蝗蟲嚇走即可。當時不少人,包括地方官認為“飛蝗畏金聲炮聲,聞之遠舉,鳥銑入鐵砂或稻米,擊其前行,前行驚奮後,隨之去矣”。但是這種損人利已的辦法,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不可能根治蝗災,中央政府也不可能採用。因此,乾隆中期起,規定不許以驚擾法驅蝗。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抓捕到的蝗蟲

雍正十二年,天津一帶的飛蝗向山東遷飛,這一次的捕殺就很完美。沿途地方官得知情報後,“傳炮為號,集齊民夫到廠。東莊人齊立於東,西莊人齊立於西,各聽傳鑼一聲走一步,民夫按步徐行,低頭撲捕……”。由於時機把握得好,措施得力, “禾苗如常,絲毫無損”。

為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滅蝗,政府有時會以收購法蝗蟲的辦法來滅蝗。雍正二年,河南蝗災便是按鬥給錢的購買法,效果很好:“據察小民圖利,每處不下千餘人,踴躍搜索,計日掃滅淨盡”。但買蝗法也有一定的缺點,“收買飛蝗之法,向例皆用之。總緣烏合之眾,非得用錢不肯出力耳。其實掇拾收貯給價,往返掩埋,皆費工夫,故用夫多而收效遲”。所以此法採用得不多。

在大災面前,有時政府也會採取一些迷信手段,將希望寄託在神靈身上。雍正七年時天津一帶蝗災嚴重,有人便上奏:“南方有劉猛將軍相傳為捕蝗之神,如虔叩默祝,仗神之靈或使蝗盡入於海,或使之伏而不飛,或使之暗滅”。

雍正居然相信了,命令各地興建劉猛將軍廟。並且發佈上諭:“今年不知州縣建劉猛將軍廟宇否,若未曾建,當一體舉行”。這種舉措對蝗災可謂一點用處沒有,但在層層官吏的隱瞞下,雍正到死都相信這個“劉猛將軍”能有效治蝗,可謂可笑之極。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劉猛廟

清朝雍乾年間,治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清朝後期,吏治腐敗,治蝗中欺瞞現象嚴重,蝗災慢慢變得不可收拾。

咸豐年間,太平軍和捻軍起義使得政府無暇顧及治蝗,結果爆發了清代最嚴重的一次蝗災。此次大蝗災歷時七載,波及廣西、直隸、河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陝西、湖南等九個省區,在華北平原持續時間達五年。蝗災最早發生於廣西,可是地方官層層隱瞞,導致蝗災開始向其他地區蔓延。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太平天國起義

1856年已在華北平原普遍發生。如果及時控制,並做好蝗蟲的捕殺工作,至少可以減少災害的程度。但大小官員紛紛謊報,有的稱已經撲滅,有的稱蝗蟲已飛走,直到咸豐親自看到蝗蟲遮天蔽日後,才下諭嚴傷捕蝗,並處理了謊報的官員,但後果已經不可收拾。

六、新中國的蝗災治理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對治蝗減災工作非常重視。1951年朱老總親自批准人民空軍出動5架飛機,協助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在荒無人煙的蝗蟲發生基地滅蝗,寫下了中國飛機治蟲史上的第一頁。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飛機治蝗

50年代初期,由於缺少藥劑和施藥器械,各地主要是動員、組織羣眾進行大面積捕打蝗蟲的活動,在蝗蟲連年大發生的情況下,制止了大面積蝗羣起飛。1952年,我國提出了以藥劑防治為主的治蝗方針,每年藥劑治蝗面積達80多萬公頃。與此同時,廣大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深入蝗區的荒灘湖窪,對蝗蟲的生物學習性和暴發成災的規律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蝗蟲發生基地,根除蝗害的措施。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藥劑治蝗

從6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的治蝗工作走出了一條結合農田基本建設,改治並舉、根除蝗患的成功之路。到1966年,全國已有66.7萬公頃的蝗區變成了良田。到70年代末,全國內澇蝗區、湖濱蝗區、沿海蝗區大部分得到了改造,基本控制了蝗災,治蝗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2017年,農業部下發了《全國蝗蟲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規劃指出蝗災是危害農牧業生產安全的世界性重大生物災害。歷史上蝗災頻繁發生,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給人民生活造成過深重災難。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控制蝗災,有效遏制了蝗蟲連年暴發勢頭,有力保障了農牧業生產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但蝗災的威脅依然存在,仍是影響農牧業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生物治蝗

農業部的規劃就我國蝗災發生與治理情況、蝗災可持續治理意義、蝗災治理思路、原則和目標任務、分區治理策略和重點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部署,從推行蝗區生態改造、優先採用生物防治技術、擴大生物防治面積、適當進行生態改良、結合其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兼治蝗蟲、加強天敵保護利用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防治方案,同時提出提升預警與指揮信息化水平、組織開展防控技術攻關、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防控機制創新。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困擾人民羣眾兩千多年的蝗災,必定會得到最後的根治,蝗災最終會變成歷史。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周堯:《中國昆蟲學史》

彭壽山:《留雲閣捕蝗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058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小蟲兒,看你橫行到幾時?--回顧歷代中國人與蝗蟲鬥爭的那些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