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綠色草原底色更濃

青海日報

為了綠色草原底色更濃

豆桑加在巡護途中查看修復後的草地長勢。青海日報記者 蘇烽 攝

湛藍的天空泛過白色的雲朵,布哈河畔成羣的黑刺林帶生長格外茂盛。乘車沿着天木公路一路向西北而行,布哈河水蜿蜒碧清,遠端的高山此起彼伏,一直延伸到草原深處。

8月27日一大早,豆桑加驅車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城的家中出發,趕往離家64公里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陽康管護站,開始一整天的巡護任務。穿上衝鋒衣,戴上牛仔帽,還不忘摸一摸揹包裏的巡護監測記錄手冊、望遠鏡、GPS手機這三樣東西拿沒拿全,整裝待發的豆桑加像極了一名户外達人。

“陽康”系藏語,意為凍死野犛牛的地方,這裏的大部分區域處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緩衝區內,巡護任務艱鉅。豆桑加和另外5名管護隊員負責這片區域內的巡山護林、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等任務,每週由兩名管護員組成小隊,24小時輪值巡護。

等巡護的另一名同伴到齊,豆桑加便騎上嘉陵牌的“鐵毛驢”出發了。這個陪伴他多年的摩托車隨他翻山越嶺,幾乎踏遍了管護區35807.69公頃的溝溝腦腦。陽康管護站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天峻縣境內龍門、瓦護斯、蘇里、花兒地等7個管護站中的一個,由於管護區域面積較大、地形複雜,管護員們往往都需要順着山路開展巡護任務。

“養育我的草原,你我生命的綠色帳篷……”哼着民歌,踏上山路,兩人淹沒在草原和高山之間。“等等,我去看看那邊的草長得怎麼樣了。”途經蘇里鄉的團結峯下,豆桑加停了下來。

“這裏的草長得可真快!”豆桑加走近一片用網圍欄網住的草地,順手抓了一下,已經到了手掌的位置。這片草地是祁連山退化草地補播分區中的一部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與旁邊自然形成的草場不同,這裏的草佈置得方方正正,稜角分明。

草木繁盛的地方,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從小跟隨父母過着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21歲便加入林業管護員隊伍種草、植樹、護林,再到成為專職的生態管護員,35歲的豆桑加把自己的青春都揮灑在了這片生他養他的草原上。

“保護生態環境是我現在惟一的奔頭。”這些年裏,豆桑加不僅把自家的牛羊盡數出售,草場休牧,或是承包給合作社統一管理,空閒下來他還會和恰浩爾村的村民們一起拾撿草原上的垃圾,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刻進了越來越多牧民們的心裏,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裏。

有奔頭,就有希望。如今,豆桑加每年90%的收入都來源於生態環境保護收益。比如,每年3萬元的草原獎補資金,每年2萬元的管護員工資,還有平常撿野生黃蘑菇售賣的錢。“環境越來越好了,野生黃蘑菇也會變多,這樣我還能多掙點。”豆桑加説,村裏現在已經有好多人和他一樣,全指着有個好生態、好環境,過好日子。

北緯38°14′38″,東經98°18′13″,海拔4000米……

這一天,豆桑加的巡護日常很平淡,沒有前幾天發現野狼時的激動,也沒有像去年冬季大雪封山時的驚險,最值得讓他欣慰的便是那片原本退化的草地茂盛了不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2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了綠色草原底色更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