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而又親近的團山2021-11-08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休閒遙遠而又親近的團山王之勤團山是一片福地,萬物皆有靈魂。團山的靈魂有色彩,那是永恆的綠色;團山的靈魂有聲音,那是雲水一樣流動的天籟;團山的靈魂有香味,那是大自然迷人的氣息;團山的靈魂有情懷,那是夢想於心與勵志於行的共鳴。這裏有温暖和諧的綠色天地,這裏是山青水碧的魚米之鄉,這裏有自然的豐饒,這裏有生命的歡悦。今日的團山,真正是希望的田野,生態的天堂。今日的團山,真正是發展的熱土,振興的舞台。一團山寺鎮,石首西部的一處曾經偏僻的鄉村,那裏終日蒸騰着湘鄂省界氣息,蒸騰着我們如此親切熟悉的鄉土氣息。明清時期,石首分為四鄉。南鄉以六湖山為中心,西鄉以藕池為中心,北鄉以新廠為中心,東鄉以焦山為中心。現在的團山寺鎮系湘鄂邊重要經濟“口子鎮”,分別與湖南省華容縣梅田湖鄉、南縣牧鹿湖鄉、安鄉縣三岔河鎮和官壋鎮交界,是兩省四地市(荊州、岳陽、益陽、常德)四縣市(石首、華容、南縣、安鄉)的結合部,兼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各地文化交融,經濟交匯。在小新口,我見到了1999年國務院勘界確定的省級邊界界碑。在此,不由想起了曾經讀過的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詩作《竹部》。《竹部》曾有註釋為石首縣西,在縣西五十里之竹林港。這首樂府詩是元稹在元和五年被貶江陵後所寫,真實地描述了石首西部、縣之邊界的荒涼景色。用記事的手法寫出了人民的苦難,表達自己的同情,反省自己的羞愧,發揮他“窮亦濟毫釐”之作用。竹部(石首縣界)竹部竹山近,歲伐竹山竹。伐竹歲亦深,深林隔深谷。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科首霜斷蓬,枯形燒餘木。一束十餘莖,千錢百餘束。得錢盈千百,得粟盈鬥斛。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我來荊門掾,寓食公堂肉。豈惟遍妻孥,亦以及僮僕。分爾有限資,飽我無端腹。愧爾不復言,爾生何太蹙。元稹筆下的石首縣界《竹部》,是否就是今天的團山小新口一帶的省界呢?過去只長竹子的又偏又遠又窮又荒涼的地方,如今可是山青水秀,邊貿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了。我一直認為,一個鄉村的文化離不開百姓的柴米油鹽,酸甜苦辣。團山日新月異的舊貌換新顏,恰如一股力量蟄伏於時間深處,此時一躍而起,飛向四野,一鳴驚人。二團山屬武陵山餘脈,丘陵之地,湖泊眾多,丘陵繞湖,湖抱丘陵,是江漢平原上的奇異之觀。山如綠寶石,湖似銀珍珠,相映成趣。晨煙嫋嫋,花柳似錦,畫意清新。長江支流串連六湖,如玉帶鑲寶石,扁舟出六湖,順支流可入洞庭。山是團山的風骨。只獨説六虎山。六虎山又名六湖山、麓湖山、虎頭山。六虎山文化極富地方特色,它的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説,版本多樣,情節生動,為大眾喜愛。依湖名為六湖山。依山名為六虎山。依虎名為虎頭山。依山傍水為麓湖山。清同治丙寅年《石首縣誌》,記載了眀•劉寓生(石首人)寫下的一首七律《六湖山》。石林分秀入平蕪,千疊青山繞六湖。兩岸人家煙靉靆,一川花柳影模糊。江連虎渡扁舟遠,水落獅巖曉月孤。好景欲同鷗鷺狎,半帆搖曳落菰蒲。詩情畫意流淌在故鄉的山水,流淌在遊子的心中。特別是最後結尾,詩人慾同鷗鷺嬉水作樂,對故鄉的山水之情已按捺不住了。此情此景,與我們今天同遊白鷺島時的歡呼雀躍,如出一轍。六虎山的茶山,又是青青翠翠的一景。常綠不凋的茶樹分枝散葉,重重相疊,濃郁如雲,給起起伏伏的茶園平添深幽葱蘢的綠意。行行茶樹似長龍列隊,昂首向天,頗有威儀。左採茶來右採茶,金山銀山採回家。茶豐果碩人歡顏,歡歌笑聲傳天涯。沒有修辭的歌聲,在高低濃密的茶樹中,衝過來,撞過去,如此蕩人心魄。茶園飄香,洗滌着遠來者的倦怠和浮躁,越往茶園深處行,心越安寧,越喜歡。茶香升騰,由此及彼,山山嶺嶺,隨風而去。三在團山的青山綠水間穿行,處處聽到鳥兒的鳴唱。林中的鳥,鳥鳴追着林濤此起彼伏;水上的鳥,婉轉的啼聲掠過瀲灩清波;田野上的鳥,歡樂的歌喉伴着青禾起舞。水是團山的精魂。一湖錦繡的秦克湖,碧波盪漾,哪怕輕輕柔柔,也奔騰着八百里洞庭的氣勢,一切只因為――天空在水裏。鳥鳴在水裏。日月星晨在水裏。一切值得期待的美好在水裏。四我突然想起了那句古老的祝願: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擁有了這一方山水,就什麼都有了。民以食為天。團山寺鎮的各級領導帶頭積極探索綠色發展,率先發展鴨蛙再生稻、五彩鴨蛙稻。五彩的夢想,在田野,在心中,一天天發芽、生長,一大片一大片鴨蛙稻田,匍匐在大地上。陽光下,點頭微笑。微風裏,翩翩舞蹈。每一株稻穗,給大地增添多姿多彩的榮耀。每一株稻穗,承載着耕耘者的夢想和希望。因為每一片綠葉,都飽含着他們深深的祝福,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書寫着他們守望豐收的信念。坐擁好山水,孕育高價值。綠色,其實就是團山的本質。五眼前的一切,造就這方水土言説不盡的畫境。我總覺得這裏的山水是有話要説的,然而,這靈秀的山水怎麼會跟我等凡夫俗子説話呢?我只好戀戀不捨的離開,在離開時心裏暗暗策劃下次再來,一定要揣上酒與酒杯,在那山林湖邊覓一佳處,邀團山的山水同飲,也同醉。團山藏風藏水,就擁有了好風水。風乃教化,水系善行。土地歷來長草長樹長莊稼,靈通的土地生長傳説,生長教化,這比生長糧食更金貴。這裏不只有悠久的傳説,還有大美鄉村。團山人安詳,勤勞,聰慧,這是從他們眉間流露出來的氣象。團山人是有福氣的,他們住在好山好水好傳説裏,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行動,講述着自己的故事。故事換了一撥又一撥的人。今天,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奮發號角中,萬物生長的氣息,滋潤着團山至遙遠時間以來的所有枯萎,我們看到的是——有創業建業的精神氣概,有揚眉吐氣的時代凱音。我們期待,展翅騰飛的團山,接着寫繾綣幸福的生活,接着寫波瀾壯闊的未來。策 劃:熊 銘編 輯:鄔雨潔編 審:段植蘭終 審:王豔平法律顧問:蔡子龍 劉 波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6 字。轉載請註明: 遙遠而又親近的團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