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于丹之後,又一位網紅教師跌落神壇,網友:她也配稱大師?
師資是各大高校都在爭奪的資源,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能給學校帶來名氣,同樣也能改變學生的人生軌跡,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曾一度走紅網絡,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人一旦紅了,難免會有一些是是非非找上門。
不過因為“耄耋”兩個字,就被炮轟下神壇,這有可能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失誤是常事,網友們也能夠理解,她真正遭到炮轟的是哲學,也可以説是“國學”。
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
百家思想不一,都以治國為準,百年爭鋒,儒家、道家脱穎而出,先秦時期,孔子以“仁”為準,提倡“愛人”和“克己”,達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立而達人。在先秦那種狀況下,孔子的思想自然得不到重用。
漢代之後,天下再次歸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這才開始活躍於舞台上,漢代君王採用無為而治,與萬民休養生息,即便是北伐匈奴的漢武帝,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的理想社會,跟道家提倡的理想社會是相差不大的,老子以“道”作為世界的本源,提出的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在老子的基礎上,發展“道法自然”的觀點。
莊子認為人要從精神上達到超脱,忘記社會和自我,達到無天、無地、無我的絕對理想狀態。
雖然看起來是玄學,但道家思想依舊離不開治國,《道德經》中説: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莊子認為:人不為物役,天下大同。其核心為:以民為本,滋民以生存,這才是治國之道。
儒家、道家在構建一切體系時,都以治國為準,只是在發展當中,儒家、道家核心變化了不少,以至於後世誤解了儒、道的基本文化。
起初,人們還能接受,但隨着時間推移,網友們終於發現了不對勁,每次講課時,于丹都穿的花花綠綠,相當新潮,更重要的是,她講的《論語》哲學思想,都是毒雞湯,不僅是網友,一些業內大師也聯名抵制“于丹之流”,北大學子甚至還將於丹趕下了講台。
繼于丹之後,國學哲學大師陳果再一次走紅,她雖然講述的不是《論語》,不過她的思想跟于丹講述的國學相差不大。
2008年,擔任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老師,作為一個集中西哲學大成者,一般人都很難達到她的思維模式。
她講課最精彩的,便是對孤獨的理解:孤獨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層心境。“重要的不是離羣索居,而是獨立思想”。
寂寞不等於孤獨,“孤獨”是一種更高更優美狀態,人需要“孤獨”,獨處時自我的“真實”能還給我們精神的自由。
在這樣一個形形色色的世界,人們面對孤獨時,總是會尋找一些刺激的事去排解孤獨,排解一個人獨處的寂寞,我們在內心當中都有一種渴望,渴望被人認可,渴望身邊充滿歡聲笑語,渴望不再孤獨,但現實卻是殘酷的,他們始終都擺脱不了孤獨。
陳果在走紅之後,付費的音頻播放了一週達到了3000萬次,雖然觀看的人很多,但哲學思想,本就是用來陶冶情操的,它無法替你改變現狀,因此很多人都開始吐槽:“沒用”、“垃圾”、“毒雞湯”。
“耄耋”讀成“毛至”更是成了一根引眾怒的導火索,網友們紛紛炮轟她“學業不精”,“這也算大師”。
其實“學業不精”的背後,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哲學,在正常人的思維當中,哲學思想屬於神學領域,它是“虛”的,無法給你實實在在的東西,對我們來説,這些東西可有可無,可能是覺得新鮮,一開始能接受,但時間長了,就覺得過於“雞湯”了。
因為我們始終都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睜眼、閉眼都是上班、工作。房貸、車貸讓我們根本無法喘息,正常人也不可能去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而放棄眼下的一切,即便是出家人,也需要衣食住行。
李嘉誠信風水,妻子離世後,不惜花費重金聘請風水大師、馬雲也信氣功,他們都是首富,物質上沒有追求了,只能開拓精神領域。
至於陳果面對網友的炮轟,並沒有爭辯,而是潛下心來,回到了課堂繼續做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