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山寨風、同質化背後是創新能力的缺失。
圖片來自網絡。
文 | 葉克飛
近日,江蘇高郵汪曾祺紀念館被指與位於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有頗多雷同之處。從網上圖片可以看到,木紋清水混凝土材質的外立面、主標識位置、蛇形旋轉樓梯……汪曾祺紀念館與木心美術館在不少角度確實有相似之處。
面對質疑,汪曾祺紀念館的設計方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表示,目前的質疑“僅僅選取某一兩個片段做比對”,有斷章取義之嫌;但是,木心美術館設計者、建築師林兵認為,雷同之處如此之多,恐怕不是巧合。
圖片來自木心美術館官方微博。
國內紀念館、博物館建築同質化現象嚴重
建築行業有其特殊性,它既強調功能性,也需要兼顧形式美感的藝術性。也正因為這樣,它很難界定原創性,國內至今沒有定義抄襲的行業標準。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將“以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列入受著作權法保護範圍之內,但限於技術難點,保護工作仍然停留在紙面化的法律條文之上。尤其是強調功能的公共建築,如醫院和寫字樓等,形式上的原創性從來都不是關鍵。
但紀念館與博物館建築十分特殊,不但要強調建築自身的美感,也要與所紀念的人或所涉及的收藏領域契合。
木心美術館之所以選取清水混凝土作為外立面材料,是因為其粗獷堅硬,同時又細膩有可塑性,與生於民國但價值觀與藝術觀非常現代的木心非常契合。
木心美術館館長、畫家陳丹青則認為,汪曾祺紀念館並非抄襲,而是“同質化”。在他看來,雖然在網上選取的照片中,二者確實相像,但都僅僅是局部,實質上仍是兩棟不同的建築。
可即使是這種局部模仿,也讓他替汪曾祺感到不舒服,因為這是“建築藝術想象力的匱乏”,紀念館也因此缺乏深度與獨特性。
近年來,名人效應早已成為地方旅遊業的重要支撐,各種名人故居與紀念館紛紛上馬建設。有些地方甚至因為名人歸屬而吵得不可開交,比如諸葛亮的籍貫之爭。
但在紀念場館的建設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它往往只是景區裏的一部分,收取門票的經濟功能大於文化功能,完全與地方歷史和人文價值脱節。
其實,在強調建築文化的地方,博物館和紀念館不但是創意的秀場,也是區域文化的最好展現。
比如美國鹽湖城的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強調當地自然景觀,在外觀上融入大量當地地層狀況的元素。
德國斯圖加特的奔馳博物館之所以被譽為最具建築藝術美感的汽車博物館,也是因為獨創的DNA式雙螺旋參觀路線。
希臘雅典的新衞城博物館以現代建築技術還原樸素的古希臘建築,實現了現代與古典的完美融合。
在中國,也有堪稱經典的作品,比如鄂爾多斯藝術博物館,外觀的未來主義風格營造出一個巨大的時光機器,但內部卻又延展了城市空間與歷史人文。
圖片來自木心美術館官方微博。
建築同質化背後是想象力的匱乏
建築藝術想象力的匱乏,並非博物館和紀念館獨有的問題,而是中國建築行業之痛。正如世界權威建築雜誌《建築實錄》所説:“在中國,人們總是樂於拷貝東西”,潛台詞便是缺少創新。
就在前段時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兩大部門攜手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將市級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大劇院等超大體量公共建築作為城市重大建築項目進行管理,嚴禁建築抄襲、模仿、山寨行為,並加強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景觀敏感等重點地段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
之所以有此規定,正是因為中國城市建築的模仿與山寨風氣。
前幾年有人戲稱,中國境內至少有10座白宮、4座凱旋門、2座獅身人面像、2座金字塔和1座埃菲爾鐵塔,蘇州的山寨倫敦塔橋也引發公眾批評。
這還是大城市的數據,各種四五線城市和縣城裏的山寨建築,更是數不勝數。
山寨風的背後,是創新能力的缺失。經歷經濟高速發展期的中國,幾十年間興建了無數新建築,但想象力與美感一直是短板,因此陷入了“建築越來越多,經典建築難覓”的怪圈。
這與行業的教育背景有關,建築學科在很長時間裏都是工程院校的專利,強調經濟實用性,在教學中對美學涉及相對不足。
這也跟一些城市建築過於追求快速和功利化有關,“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的驅動之下,“城市變化大”成為一種褒揚,不但製造了城市記憶和文化斷層,也讓建築很難經得起審美考驗。
回到此事,汪曾祺紀念館是否涉嫌抄襲,還有待業界討論、評斷,但是,如何避免城市建築同質化,提高建築設計的審美水平,才是此事的最大價值。
真正的好建築,理應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兼容傳統與現代,有着歷史與人文印記的紀念館與博物館更該如此,這理應成為共識。
□葉克飛(專欄作家)
編輯:陳靜 校對:李銘
減免中小微企業租金,體現央企社會責任 | 新京報社論
平台超前點映敗訴,為商業模式創新校準航向|新京報快評
學生“泄題”老師傳答案,不是“幫”是“害”|新京報快評
種族主義回潮,但美國缺少一個採取和解姿態的總統|新京報專欄
一人當官“全家領殘補”,別利用職權侵佔殘疾人福利|新京報快評
獨臂籃球少年:以追夢跨過命運窄門|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