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腦子是不是有病?”
一位資深的驢友在網上分享了他的一段經歷,他在拉薩的一次徒步旅行過程中,不小心在雪坡上滑落,弄得滿身狼藉。他下山經過一片工地,包工頭見他這個樣子就問他“幹什麼的”,他説是徒步的,對方順嘴就説了出來:徒步旅行,你腦子是不是有病?
徒步旅行在中國並不吃香,甚至被大眾認為是花錢找罪受,説是“作死”、“給救援人員增加負擔”。因為疫情,今年想要徒步旅行的人也不得不呆在家裏。
不過到了八月份,在眾多關於疫情的新聞中,有幾條關於徒步旅行者遇難的新聞,卻引發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騎行小哥被困新疆境內,睡涵洞”、”驢友穿越峨眉山後失聯5天5夜“、“徒步可可西里無人區遇難”、徒步大理蒼山遇害“等消息一下子就加深了大眾對户外徒步者的擔心,還有更多的偏見。
在國內徒步旅行,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會遭到旅行愛好者的嘲笑,儘管他們是纜車、索道,流水線式的走馬觀花,在狹窄的安全圍欄裏領略山川湖泊,在人山人海里感受星辰大海,他們依然會説那些個親身感受自然的徒步者:這人徒步旅行,真是有病。
有位驢友到峨眉山旅遊,因為不喜歡坐觀光車,而且他知道峨眉山是有步道上山的,但是卻找不到步道的路標,一路上的路牌全部都是指示觀光車的位置。在詢問景區工作人員後得到回覆:別折騰,坐纜車上山。即便峨眉山上有步道,即便是景區的工作人員,也認為徒步是如此荒唐。
新疆阿勒泰有一條古老的馬道,是古人貿易、交往乃至戀愛的道路,也是徒步愛好者喜歡的地方,一路上都有補給的地方。儘管如此,凡是到這裏來準備徒步的遊客,都會被餐廳或客棧的老闆規勸不要徒步,護林員還會説路上有狼、有熊,想盡辦法打消你徒步旅行的想法。
有些“冒險”去徒步的人,也不過是想避開人流,體驗純粹的自然風光。一些原本小眾的路線,隨着商業的開發,也是會失去原本的風情和風景,就像青海的一些高原湖泊、新疆的高山峽谷、甚至是雲南的一些壯美的梯田,儘管風景依然很好,但是很少有驢友再去了。
但是徒步旅行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愚蠢的、冒險的旅行方式,腦子有病的人才會這麼去幹。可是在高加索,當地人如果知道你要徒步旅行,則會開心的祝福你旅途愉快,還會告訴你最佳的旅行路線。歐洲主流的徒步路線,還會有官方的指路牌,有紀念愛人、朋友的紀念碑。
眾所周知,現代意義上的“徒步旅行”興起於歐美國家。他們在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開始反思現代文明的危害,看見生活充滿了污水,城市裏充滿了霧霾,他們便重新走到了自然環境中,開始了徒步旅行。
德國在19世紀就有了遠足協會,英國在維多利亞時期就有了專用的徒步道路。現在德國有過半的人口每年都會參加徒步旅行活動,但是即便是像德國這種,徒步旅行活動已經非常成熟的國家,徒步依然會時常遇到險情。
徒步當然是有風險的,但是更多的危險來自徒步者的盲目自大和經驗不足。有很多驢友徒步時沒有指南針,沒有安全繩,沒有GPS,甚至靠着某個開車都會把人導迷路的公路導航,就開始遠足。“再矮的山也能摔死人,再小的河也能翻船。”徒步不是説走就走的旅行,徒步是一項專業化很高的休閒運動。
歐美國家,擁有高素質的户外救援隊伍,通常是由軍人、警察、保險人員、醫護人員組成,有專業的救援工具,救援狗,和高海拔的直升飛機。德國的航空緊急救援覆蓋了98%的國土面積,15分鐘之內能夠到達任一事故現場,瑞士也是一樣,除了瓦萊州,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運作。
日本的富士山,除了夏季登山季,其他時間上山的都需要提交計劃書,目的也是遇到危險時救援隊可以迅速作用。
回頭看我國的救援隊伍,經常是隊伍龐大,但是專業度欠缺,消防人員充當了重要角色,再配合當地熟悉環境的老鄉。我們不得不承認消防官兵的重要性,但他們面對高山、森林、雪山等救援時,因為缺乏專業的救援工具,也是效率不高。
中國的徒步者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頂着巨大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把隊伍逐漸地擴大了。更幸運的是國家也在努力的推廣徒步運動,2017年國家就規劃了13條徒步道,截至2019年9月,已經建成了12條,路程超過22000公里。偉大的祖國用土和沙石修建了徒步道,最大化地保留了自然的面貌。
不過,徒步道路的基礎配置,救援團隊和救援設施,以及步道的維護和環境的保護問題,能否跟得上步道修建的速度?尚且還是個問號。當然,國內的徒步旅行只是剛剛開始,徒步者面對的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們對徒步的認知。
如果每次驢友在徒步過程中遇難,大眾都把原因歸結於徒步者的“愚蠢”和“腦子有病”,那才是徒步者的悲哀,中國的徒步旅行也無法向前發展。
熱衷於徒步旅行的人也不能忘記,專業知識和專業的裝備是徒步的前提,盲目的徒步真的是“腦子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