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文|馬逍遙(讀史專欄作者)

01

唐景龍三年(709年),詩人宋之問路過錢塘,順道遊覽靈隱寺。

玩了一天,宋之問意猶未盡,夜間仍在寺中漫步。

月明星稀,清風拂面,宋之問獨步迴廊,難得動了詩興。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呃……

首聯脱口而出,宋之問突然斷了思路,文思沒像泉水一樣湧出來。

這就有點尷尬了。

唉!老了老了,江郎才盡了!

見宋之問抓耳撓腮,糾結到不行,寺中一位正在燃燈坐禪老僧不由笑道:施主不早些安歇,何苦在此沉吟?

宋之問答:好容易有心情寫首詩,怎奈‘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下一聯不知如何續上,怎不令人遺憾。

老僧笑道:下一聯不如寫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妙啊!同是天涯淪落人,原來你才是大神!

得此一聯,宋之問思路大開,分分鐘寫出一首《靈隱寺》: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整首詩略顯平淡,和那些詩壇大咖們相比還是低了許多Level,但‘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一聯,放在這首詩中顯得鶴立雞羣。

當然,宋之問並不關心,反正詩的著作權是自己的,他很滿意,美美地睡了一覺。

第二日清晨,宋之問再訪老僧,卻被寺人告知老僧已外出雲遊。

出口成章,文思敏捷卻出家為僧,肯定是有故事的人。

宋之問在寺中多方打聽,最終得知,這位老僧竟然就是多年前發佈《討武曌檄》、跟隨徐敬業起義失敗下落不明的駱賓王。

沒錯,就是七歲寫出千古佳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駱賓王。

不只這首《詠鵝》,更不只“初唐四傑”的名號,他活出了人生應有的本色。

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02

駱賓王,字觀光,浙江義烏人,生於唐武德二年(619年)。其名取自《周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意向極好。

駱賓王屬於天才兒童,自幼善於賦詩寫文,對五言詩尤其擅長。別的不説,單憑一首《詠鵝》,足以秒殺大多同齡兒童。

駱賓王是天才,他的家庭卻無法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其父駱履元曾任博昌(今山東濱州)縣令,卻英年早逝,尚未年滿18歲的駱賓王就要獨立支撐起整個家庭,處境極度艱難。

為了改變現狀,駱賓王必須參加科舉,他根本沒有選擇人生的機會。

22歲時,駱賓王帶着縣、州兩級考試第一的成績到長安應試,卻因性格直率得罪了考官,被惡意陷害直接除名。

此後十餘年間,駱賓王曾在長安軍中擔任秘書郎、又離京前往豫州進入道王李元慶的幕府,總歸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

34歲,駱賓王在道王府中任職期滿,辭職回到山東隱居。

又過了11年,45歲的駱賓王終於等來了機遇。

麟德元年(664年)冬,高宗李治前往泰山封禪。

山東各界推舉文壇領袖駱賓王寫篇歌頌高宗功業的文章,駱賓王當仁不讓,分分鐘寫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請陪封禪表》。

高宗龍顏大悦,提拔駱賓王為太常寺奉禮郎,不久改任東台詳正學士,負責校理朝廷圖籍。

駱賓王秉性耿直,剛正不阿,看不慣朝廷官員之間爾虞我詐的齷齪,加之詩壇領袖的名聲頗受嫉妒。兩年後,駱賓王被誣陷工作失職再次被罷官。

駱賓王的人生字典裏只有三個關鍵詞:正直、堅韌、執着,他將用這三塊基石,建立起人生屹立不倒的長城。

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03

52歲那年,邊境傳來急報,吐蕃大舉進犯邊關,西南戰事強烈激發了駱賓王的愛國熱情,他給吏部侍郎裴行儉寫信,請求跟隨薛仁貴從軍出征。

裴行儉素來欣賞才華橫溢的駱大才子,很快給予批准,駱賓王於四月初離開長安,開始鐵馬金戈的軍旅生涯。

出塞路上,駱賓王見識了什麼叫天山積雪,烽火煙雲;什麼叫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天山、弱水、流沙、輪台、疏勒、碎葉、玉門關,駱賓王留下了一首首雄渾悲壯、慷慨激昂的邊塞詩篇。

他立志: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他歌頌:投筆從戎去,馬革裹屍還;

他感慨: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

他期盼: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邊關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融入駱賓王沸騰的血液中,這才是人生應有的經歷,這才是人生應有的境界!

3年後,駱賓王隨軍參與平定雲南姚州叛亂,平叛後向朝廷報捷的幾道“報捷書”均出自駱賓王之手。

報捷書中的戰事描繪氣勢磅礴,文采飛揚,令高宗大為震撼。

姚州戰事結束,駱賓王又奉命前往四川,他利用閒暇遊覽蜀中名勝古蹟,峨眉山、青城山、八陣圖遺址、都江堰、司馬相如琴台。

短短數年,正是駱賓王盛產詩作的黃金時期。

也許,越是忙碌,就越能強烈地感受到真實而活,越能意識到生命的存在。

04

儀鳳四年(679年),駱賓王出任朝廷侍御史,官居六品,負責偵查、審辦官員貪贓枉法。

注意,這已是駱賓王一生中最高職務,這一年,他已經60歲了。

對大多數人來説,到了這個年齡,不妨滑一滑水,再混上幾年光榮退休,繼而落葉歸根。這一生,基本就看到頭了。

駱賓王卻不,儘管生命的花枝早已垂垂欲墜,花瓣也黯然失色,可他依舊堅守初心,時刻渴望再次華麗綻放。

然而,殘酷的現實又給了他當頭一棒,因為打擊貪腐、正義直言,駱賓王被同僚彈劾,並鋃鐺入獄。

在獄中,駱賓王悲憤交加,無辜受此牢獄之苦,他提起筆來,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好在一年後,朝廷改元,大赦天下,駱賓王被釋放。

永隆元年(680年),他被調任臨海(今浙江天台)丞,再入官場,駱賓王依然鬱郁不得志,他和這勾心鬥角的官場太過格格不入了。

不久,駱賓王棄官而去,來到了揚州。

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05

原本,駱賓王希望在有生之年四處遊歷,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沒想到,剛到揚州沒幾天,他就選擇了一條與之前60年完全不同的道路:揭竿起義,反抗朝廷。

此時,武則天已廢唐中宗,另立睿宗,臨朝稱制。舉國上下,一片譁然。

譁然歸譁然,很少有人敢跳出來反抗,地方上只有一個不怕死的主,世襲英國公、揚州徐敬業。

徐敬業的祖父徐世勣,跟隨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功勳卓著,受封英國公,世襲罔替。

傳到徐敬業時,他看不慣武則天牝雞司晨,自稱匡復大將軍,於684年9月在揚州起兵。

古人講究出師有名,連陳勝吳廣這倆沒讀過書的白丁都知道喊出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擁立中宗,討伐武則天,總不能沒有説法,對徐敬業而言,不但要有説法,還得振聾發聵,讓世人都看一看武則天惡毒的嘴臉。

恰巧駱賓王在揚州,恰巧駱賓王很會寫,恰巧駱賓王又是嫉惡如仇的性情中人。

徐敬業邀請駱賓王一同起事,駱賓王二話不説,代徐敬業寫了《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即《討武曌檄》,傳告天下,痛斥武則天的罪惡。

這篇檄文用詞很猛,爆料出武則天諸多醜事,據説武則天拿到這邊檄文時,剛開始讀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驚歎檄文出自何人手筆。

侍從回答:是跟隨徐敬業造反的駱賓王所寫。

武則天感嘆:有如此之才,卻讓其淪落為賊,宰相之過也!

連被罵者都讚歎罵人者的才華,足見駱賓王文筆之佳、功底之深。

可惜,打仗還是得拼硬實力,徐敬業這點兵力完全不夠看,很快就被朝廷擊潰,徐敬業在混亂中被部下所殺,駱賓王的結局,卻成了歷史的一個謎。

有三種結局可供參考:

1、 兵敗時與徐敬業一同被殺。

2、 逃跑時溺水而亡。

3、 就是開篇的“出家”説。

誰也不知道駱賓王去了哪裏,他帶着自己一生的光彩飄然而去,留給世人無限的遐想。

06

許多人企求生命的完美結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結局,而在於追求的過程。

今天,我們讀駱賓王,是讀他的正直。

駱賓王為人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在官場上深受嫉妒和排擠,他這一生是與命運奮鬥的一生,從未放低身段,從未放棄抗爭。

今天,我們讀駱賓王,是讀他的堅韌。

駱賓王以清正剛直修身齊家的性格,胸懷經國安邦平天下的抱負,力圖政治上有所作為,不懈怠、不苟且、不強求,保持堅韌的心性,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今天,我們讀駱賓王,是讀他的執着。

駱賓王有心報國,卻總被棄如敝屣,他歷經坎坷,飽受磨難,他恃才傲物、不隨俗流,正是這股執着促使他以匡復大唐為志向,不惜犧牲生命。

駱賓王的一生,恰恰印證着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的字典裏,從來沒有“碌碌無為”這四個字。

他是真正的義士,更是時代的英雄。

一個人只有親身經歷人生的起起伏伏、風風雨雨,才知道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對與錯。

其實,每個人都能像駱賓王一樣,以正直、堅韌、執着這三塊基石,追尋人生應有的精彩,建立人生屹立不倒的長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41 字。

轉載請註明: 駱賓王:剛直不阿活一生,比《詠鵝》更出名的是《討武曌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