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王小波,在中國近當代作家中,絕對是最特立獨行的一個,時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懷念。
他當過電影編劇、編過程序、教過課,還寫過小説,是個實打實的“多面手”。
然而,這麼全能的一位作家,卻一生孤獨,少有朋友,連死後的葬禮上都沒有作家圈的朋友來送行,不得不説是一種悲哀。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位於北京郊區的一座房子裏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而23年前的那個夜晚之前,在中國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過這名沉默而又孤獨的作家。
更加黑色幽默的是,中國文壇有一個荒唐而又惡俗的規矩:作品再好,沒有事件加持,也很難出頭。
王小波到死或許也未曾想到,屬於自己的“事件”竟然是自己的遺憾離世。
為何説遺憾呢?這還要從《黃金時代》的坎坷歷程説起。
性描寫太多,出版社不敢冒險出版
1994年之前,王小波還是個鮮有人知的“非著名作家”。
那時候的王小波從國外留學歸來已有6年,除了1989年成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説集《唐人秘傳故事》之外,剛剛憑藉《黃金時代》在第13屆“聯合報”文學評選中獲得大獎,將近高達25萬台幣。
那次獲獎對王小波影響很大,除了對自己寫作能力的信心倍增,也變相地促成了他儘快在內地公開發行《黃金時代》的想法。
可是,發行之路一點都不順利,甚至有一些令人絕望。
熟悉《黃金時代》的朋友一定對其大量的性描寫有一定的瞭解,這本書一共三五萬字,卻有將近一半以上的段落都是對王二和陳清揚男女關係的描寫,尺度之大令人震驚。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小波想發行《黃金時代》遭到了編輯圈的集體“拒絕”。
當時主流媒體《人民文學》編輯朱偉看過王小波寄來的稿件,沉默良久,委婉地拒絕了發行請求。
其他編輯朋友讀完作品也是紛紛愛莫能助,而且理由也出奇的一致:“小説很精彩,現在不敢發”!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王小波和妻子李銀河以及朋友們找了很多報社、雜誌社,無一例外地都被無情拒絕。
最後,找到了華夏出版社的趙潔平編輯,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趙潔平編輯在看了《黃金時代》以後,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才決定出版這部小説,為此還受了社裏領導的嚴厲指責。
但趙潔平編輯的“放手一搏”,並沒有換來《黃金時代》的一夜爆紅。
相反,因為小説題材和屬性的限制,正規發行渠道根本行不通,王小波和趙潔平不得不推着自行車,到各大書攤和批發市場推銷書籍。
直到王小波去世,《黃金時代》印出來的6000冊首版書籍,都還沒有賣完。
《黃金時代》寫了個啥?
其實,《黃金時代》出版受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這本書是王小波16歲去雲南下鄉當知青時構思編寫的,那時候在雲南,王小波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幹農活,一點樂趣也找不到。
或許是因為王小波長期在壓抑的環境下生活,助長了他對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牴觸心理,在《黃金時代》中,他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大膽又荒誕的故事。
書中的王二是北京知青,陳清揚是農場的女醫生,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因為陳清揚總是被人説成是“破鞋”,於是找王二求證自己是不是破鞋。
王二用自己的理論給出了陳清揚答案,二人也因此結下了友誼的橋樑。
第二次見面,王二單刀直入,直接説出想和陳清揚睡覺的想法,陳清揚對王二的獨特氣質所吸引,乖乖“着了他的道兒”。
從此以後,兩個人就開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敦倫”(書中釋義:男女之事),並在和隊長、軍代表的鬥爭中,實現了二人愛情的昇華和對世俗的反抗。
王小波死後,這本書徹底火了
書裏寫的內容確實過於直白,很多人讀完以後都視其為小璜書,但不得不承認,那個時代的王小波確實是個狠人。
他敢於揭露時代的傷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人性和宿命的看法,書中長篇累牘的性描寫就好像是王小波對於愚昧無知人們的吶喊,理解了這一點,好像也就不覺得《黃金時代》一文不值了。
可終究,那個時代談這些還是太超前了,人們剛剛從上一個事件中走出,沒有人敢輕易嘗試去理解王小波的意味深長。
王小波説:“我希望將來有一天,打開這本書不再期待它有趣,而是期待自己受教育”。
王小波在書中注入了大量的黑色幽默、反諷、辯證思維,讀一遍或許能讀出的只有有趣,但多讀幾遍就會發現,王小波簡直就是個“埋梗高手”,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都有其獨特的深意。
可還沒來得及等《黃金時代》真正火遍全國,正式發行後的第3年,王小波就意外離開了人間。
王小波死後,《黃金時代》意外被帶火了,人們爭先恐後地打聽王小波是誰,更絡繹不絕地捧起了《黃金時代》讀了又讀。
原本不看好王小波的出版社藉着勢頭,迅速集結了王小波的其餘書稿,依照《黃金時代》的命名規則,先後定名了《白銀時代》和《黑鐵時代》,併合訂為《時代三部曲》公開發行,短短3年就加印10次,銷量20萬冊,從此以後,王小波算是徹底的火了!
20多年來,王小波憑藉《黃金時代》及其有趣的人設,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其中不乏名人大咖。
作家王蒙説:“王小波的文風自成一路,我對他作品的首要印象是,這個人太明白了!”
學者房偉説:“王小波讓90年代的人真正明白,智慧、自由這些真正美好的東西,似乎從沒有被我們真正擁有”。
一向傲慢的作家王朔説:“王小波要是活着,他比我更牛!”
除此之外,還有劉心武、麥家、高曉松、魯豫等各行各業的精英大佬為王小波瘋狂“打CALL”。
王小波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死後會活成文學圈裏的一種“現象”,但值得欣慰的是,《黃金時代》成功了,終究沒有令王小波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