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隊員在烏蘭牧騎宮的演出排練廳排練 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
有一支隊伍,60多年一直不忘初心,不斷與時俱進,為促進草原文化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安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就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
近日,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探求烏蘭牧騎長盛不衰的秘密。
烏蘭牧騎,“紅色嫩芽”之意。1957年6月17日,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温都爾廟成立。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烏蘭牧騎優良的工作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我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烏蘭牧騎不再是純粹的“馬車上的文藝輕騎兵”。隊員們有了高級的器樂設備,也坐上了汽車,但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羣眾的精神沒有變。“多年的演出工作下來,一些演員的腰和膝蓋有了傷病,但一直都在堅持工作。還有的演員已經35歲了,仍然在一線演出。”興安盟烏蘭牧騎舞蹈隊隊長解曉瑩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作為烏蘭牧騎隊員,我們肩負着使命和重任,就要把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帶給人民羣眾。
烏蘭牧騎宮裏展示的烏蘭牧騎下鄉演出照片 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
人民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心;生活在哪裏,哪裏就是舞台。“過去,我們可以幫百姓剃頭、幹農活等,現在百姓生活好了,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高了。所以,無論走到哪裏,只要當地百姓有需求,不管是舞蹈,還是聲樂,我們都會進行現場輔導。有一些老隊員已不適合在舞台上演出,為此我們成立了培訓部,把他們派到社區、嘎查、學校等當培訓老師,發揮更大作用。”談到烏蘭牧騎的變化,興安盟烏蘭牧騎負責人蘭金會深有感觸。
啓航新時代,烏蘭牧騎迸發新活力。自黨史學習教育全面啓動以來,興安盟烏蘭牧騎牢牢把握“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的目標要求,着力把烏蘭牧騎建成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示範隊”。蘭金會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我們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每一個創作、每一場演出、每一次宣傳、每一次志願服務中。演出間隙,還有黨史學習問答小環節,邀請現場觀眾參與,互動效果非常好。
如今,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也給烏蘭牧騎帶來了新的舞台和機遇。今年以來,一些烏蘭牧騎隊員也建立了自己的抖音號、快手號,還錄製了藝術作品創作、日常排練及線上教學活動的VLOG視頻,全方位展示烏蘭牧騎隊員台前幕後的點點滴滴。截至目前,已經有個別活躍的烏蘭牧騎隊員粉絲超過萬人,其中最高的已達13萬。
烏蘭牧騎這種直接為百姓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文藝活動永遠不會過時。據統計,今年興安盟烏蘭牧騎“三進”及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已達89場,觀眾50390人次。另外,興安盟烏蘭牧騎還創排了興安盟首部大型音樂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我們有一份很體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為老百姓做點什麼。外界誘惑確實很多,但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學文藝為的就是服務廣大人民羣眾,這也是我們全體演員能夠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無怨無悔做事情的初心。”蘭金會説道。(中國經濟網記者年巍 張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