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年輕人中風靡的“設圈”“繪圈”“娃圈”,“名人效應”“逐利衝動”和“飢餓營銷”等套路交織,天價商品吸引了一些人衝動消費、盲目消費甚至借貸消費。7萬元一幅畫、50萬元一個人偶娃娃……如此高價格的“定製產品”,已成一些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爭相追逐的對象,曾有未成年人6個月花了70萬元。
創意圖片 中國經濟網許子傑製作
利用天真為“交易”背書,這錢也忒好掙了!
老實説,如果不是有報道呈現,我都不知道“設圈”是什麼。所謂“設”指設定、人物形象設計,就是根據設定畫人物圖像等,而“設圈”的人會將自己想象、創造的虛擬人物當成孩子一樣養成,叫作“養娃”。
這本來無可厚非,誰還沒年少無知天真浪漫過,誰還沒寄情於某個人物形象乃至虛擬人物過?問題在於,以此類人羣為目標客户、以此類幻想需求為“資源”集合起來的“設圈”市場,遊離於正常的市場規則之外,存在種種以未成年人為韭菜的貪婪收割行為。
圈子商業化嚴重,哄抬價格成為慣用的營銷手段,在各類賣家、博主的助推下,畫作被炒到高位是常事。由某“大神”製作的成品娃娃,在某平台起拍價原為1000元,出價次數高達200多次,最後被拍到50多萬元成交,令人咋舌。某些高價畫,不能商用不能傳播,且藝術價值平平,卻能大賣特賣,未免怪異。
説白了,這是專為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設定的“圈”,目的是收割。利用低齡人羣的天真為“交易”背書,這錢也忒好掙了!
小眾文化不應靠價格“出圈”
當下,小眾文化蓬勃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眾多小眾文化愛好者將興趣愛好轉變為個人職業也值得鼓勵和提倡。但符合市場規律的良性發展才能延長職業生命週期、實現行業持續發展。
小眾圈層交易的參與者往往以年輕羣體和未成年人居多,在缺少專業的鑑賞能力、尚未形成成熟消費觀念的情況下,難免會陷入逐利者的營銷套路,出現衝動消費、拜金消費的情況。以“繪圈”為例,其圈層交易的產品以定製畫稿為主,通常情況下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協商結果為準。在缺少價格標準參考的情況下,一幅畫稿的成交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產品的實際價值更是難以衡量。
玩文玩的都知道,文玩領域有“鬼市”,是指賣家和玩家在夜幕下自發形成的市場,後來也成為合法市場的一種。而“設圈”“繪圈”“娃圈”所衍生的市場,堪稱真正的“鬼市”:不受監管,不受市場規則約束,超越正常的市場價格體系,卻玩得風生水起,讓利益羣體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市場要存在下去,應該“拿到”枱面上來,按照市場規則公平透明地運行,接受監管。
小眾愛好亦須規約
大眾監管並非“折翼”小眾愛好,而是為其保駕護航。若任由亂象蔓延加劇,小眾愛好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無法基於合理的商品價格與合規的交易流程構建起合法的交易關係,“設圈”在未來所要遭遇的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相關部門的監管不能缺席,可以通過督促小眾愛好者們聚集的平台建立起敏感詞監測機制,根據此類交易行為的特徵出台規範細則,給予該類商品定價更多指導和監管,嚴厲打擊產權侵犯、虛假宣傳、偷税漏税等違法行為,給小眾文化創造更好的發育環境,同時保護好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
小眾愛好值得尊重,“圈地自萌”無可厚非。不過,小眾愛好與文化的發展不能一味野蠻生長,要謀取良好的業內氛圍和長遠的持續發展,就需要“圈內”反思自律破當局者之迷,“圈外”關注干預行旁觀者之清,讓大眾監管用完善透明的規則給小眾愛好提供保護與支持。
以上綜合廣州日報、錢江晚報、紅網。
微言大義:
@蒼麒墨麟:一是定價,二是偷税漏税,這類圈子要想良性發展,必須好好治理。
@努力減肥的胖子李:雖然説個人花錢多少是個人的自由,但對這種行為還是有點不理解。
@胖胖蟲2G:玩不起!上有老下有小的,沒這個閒錢。
@是林郎呀:被“圈”起來的世界裏,並沒有誰比誰高貴。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7萬元一幅畫、50萬元一個人偶娃娃,圈外人不理解,圈內人卻未必不清楚這些東西的真正價值。小眾愛好值得尊重,但任何圈層都不是法外之地。哄抬價格、飢餓營銷、引誘未成年人……這些圈錢套路,並不能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來解釋。很明顯,亂象叢生,行業失範,“造夢”空間正在異化,加強監管、因勢利導迫在眉睫。若野蠻生長,不管是“設圈”“繪圈”還是“娃圈”,只怕會步了“飯圈”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