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一九九八年六月的一個早晨,故宮東側殿的環衞工人,正在和往常一樣,打掃着故宮路面的一磚一瓦。後來她回憶説:“當時我看到慈寧宮外牆拐角處,有一些垃圾,我走過去,隨便用掃帚這麼一掃,竟然沒有掃掉。我在這個地方,做環衞工作好幾年了,這一帶因為很少對遊客開放,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垃圾。那天我看到垃圾,就覺着蹊蹺,但蹊蹺歸蹊蹺吧,總得有人打理,結果還掃不乾淨,我就奇了怪了。”這位環衞工人發現的這些垃圾,是當年翻修故宮慈寧宮東側宮牆外圍路面施工的過程中,留下來的一些塑料紙,當年由於工期緊張,壓在地裏面,沒有被人注意到,就這樣一壓壓了十三年。“我用手去拔,一開始還拔不動,我當時就想,只有從上面把這點兒塑料給剪掉才行了,於是,我回到清潔房,去拿剪子。”“拿剪子的時候,我和同事小劉,隨意就這麼提了一下,説慈寧宮西牆外的路面上,竟然有些垃圾,還取不出,同事們都挺詫異的,有些人就勸我,這事兒最好還是給上頭知會一聲,也不費什麼功夫。我覺着有理,就先去把垃圾處理掉,然後,在早上八點故宮開門兒的時候,給上頭知會了一聲,後來,這件事兒我就給忘了。”實際上,這位環衞工人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上級以後,上級並沒有不當回事,相反,他們比較重視,親自過去看了一看。因為管理這片區域的人員,都是一些文物鑑定和考古專業人士,對於這種表面上沒什麼要緊的事,他們往往非常敏感。接着,慈寧宮片區的管理人員,一起開了一個會議,決定要不要把那片地方的地磚全部剷起來,然後將地下的垃圾徹底清理乾淨,再把地磚給鋪上。他們當時不知道的是,如果他們這麼做,將會有一個匪夷所思的發現。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由於故宮的大部分地磚,都是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文物,只有少部分地磚,是後來人工仿製的,因此,對於這種很小的工程,如果涉及到損壞故宮文物,都要上報。最終,在幾天之後,慈寧宮片區管理處接到了故宮博物院上級的通知,批准可以對這一片地區進行一次清理。只是既然要清理,那麼清理的力度就要大,由於這片區域已經連續十三年沒有徹底清理和整修過了。接着,一個月以後,對這片地區的清理工作,就開始了。最初的清理,是將慈寧宮西側宮牆的地磚,全部掀起來,接着將地磚下面殘留的一些垃圾碎片,全部打掃乾淨,再接着,就將這片地區暫時封閉起來,然後對這些被掀起來的地磚,進行逐個修復,力求在保存歷史感的前提下,對一些破碎的地磚進行加固,然後再通過文物修復技術人員,對地磚進行仿古上色。這些工作進行得很快,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接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地磚全部鋪回去即可。然而,轉折點就發生在這時候。當時的一位考古技術人員,在給地面鋪地磚的時候,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一個有些奇怪的現象。他後來回憶説:“我們鋪這個地磚,都是從中間開始鋪,然後一點一點地延續到四周,這樣,才能保證最後不會有地磚多餘出來,那樣的話,這些文物就又要被破壞一次。但是我在從中間鋪地磚鋪到右側的時候,總覺得地面的傾角(類似於坡度)有些偏大,這個問題,我之前完全沒有發現。不過我一開始也沒有覺得這是什麼大問題,當時就想着,很可能是土層厚度不一樣,我甚至還用鏟子,親自平整了一些這邊的土層,但是就在我平整的時候,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如果僅僅是土層厚度不一樣,那麼應該不太可能出現這麼大的傾角差,後來,我把這件事和同事們説了,他們也來看了看,也紛紛表示這裏可能有問題。”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最終,我們還是請來了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院長的工作很忙,然而對於這類事情,他從來都不會掉以輕心。我們剛剛告訴他,他下午就過來了,説要親自看看。不得不説,薑還是老的辣,他只看了不到一分鐘,然後用手摸了摸地上的土,又趴在地上看了一下傾角,就斬釘截鐵地給我們説:‘挖吧,這下面還有東西。’其實當時老先生説出這句話,我已經不是太驚訝了,因為我一直都覺得這個地方不太對勁。既然老先生下令了,那我們就開挖。對於故宮這種遍地是寶的地方,挖掘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能動用重型挖掘工具的,我們用鐵鍬挖,用鏟子鏟,結果,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當時的挖掘工作,進行得很快,在挖掘的第二天上午,被挖掘地區的土壤顏色,就發生了轉變。最上層的土壤,是當年改造故宮的時候,從外邊運來的土壤,是土黃色的,最新鮮的土壤,“我們向下挖了大約十幾公分,發現土壤的顏色變深了,也更加緻密了,我們當即就停止了挖掘,接着用考古學中的探槽技術,一點一點地向下,小心翼翼地取土,如果不這樣,萬一下面有什麼文物,很可能就會造成永久性破壞。最終,我們在中間的一個地方,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取土層的位置,然後用探槽不斷向下,最終,這段探槽的長度,竟然達到了將近十米,這下,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在故宮下面,竟然還有建築!”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對故宮之下建築的全力發掘,在這一年的年底正式開始。這些考古工作人員發現的,是故宮下面的另一座巨大的皇宮:元大都皇宮遺址。實際上,關於元大都皇宮遺址,在500年前的史料文獻中,已經有過明確記載,只是由於從來沒有找到考古學方面的任何證據,因此,就如夏王朝一樣,這樣的記載雖然非常詳細,但始終無法被證明。這次發現,讓500年前古書中的記載,全部應驗了。《元史》中記載説:“元上都,位於香山之東南,房山之北側,為元朝帝王之宮城。宮城形制為四方,西北東北各多一角,以其便於城防與水流之通也。”實際上,元朝甚至清朝時期的許多正史中,都有關於元大都的記載,而且,元朝建都北京,是眾人皆知的歷史事實,既然建都北京,都城必然也在北京,只是這個都城的位置,一直沒有被確定下來。元朝掃平當時的北方之後,元世祖忽必烈下詔,要在“千里河山之上,平地而起都城一座。這座都城要有恢弘無比的氣勢,要非常龐大,能夠體現出蒙古人的豪邁氣概。同時,這座都城也應該融合漢族文化和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元大都的建制,整體分為三個部分,宮城區,寺廟區,以及墓葬區。這三個部分,分別象徵着人間,神間以及陰間。宮城區,包括元朝皇帝和大臣們居住的區域。寺廟區,則建設有許多佛教寺廟,還有孔廟以及其它一些宗教的寺廟,當時的元朝地盤廣大,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寺廟,在這裏也出現了。墓葬區,則主要分佈在北側。在這三個區域之外,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元大都的建設,前後總共歷經了約二十五年,動用了數不勝數的勞工。在元大都建設完畢之前,元世祖忽必烈就去世了。忽必烈一去世,黃金家族內部就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直接投射到了元大都的建設方面。原來,元大都的宮城之內,原來也是有一條中軸線的,然而忽必烈去世以後,元朝內部許多爭鬥的勢力,就想讓元大都之內,出現兩條甚至三條中軸線。因此,元大都的中軸線建設,在歷史上曾經改了又改,這也是為什麼元大都的佈局,並不是特別方正的緣由。故宮考古工作者發現元大都遺址後,非常激動,在挖掘的過程中,他們挖出了地面底下許多宮殿建築羣,這些建築羣,當時已經被泥土填埋了,然而建築羣裏的建築結構,甚至一些房屋內部的傢俱和藝術品,竟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在元大都龍福宮裏,發現了許多非常珍貴的文物。例如元朝時期非常有特色的,集結了蒙古族、漢族和穆斯林風格的陶瓷玉器,這些文物的價值不可估量。發掘工作進行了兩年之久,後來,考古工作者終於明白了,故宮底下的這座皇城,以現在的技術,幾乎是不太可能完全發掘出來的,因為牽涉的面積太大,除非把整個故宮底下,全部掏空,可能才能完整發掘。不過,已經發掘的部分,也不會再次填埋,就在慈寧宮西側宮牆的外圍,建立了一個比較小的元大都皇城遺址,開闢了一個比較小的博物館。等到將來技術水平足夠了,再進行徹底發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5 字。

轉載請註明: 故宮下面,其實還有一座皇宮,500年前的古書記載,如今應驗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