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依春
10月1日,帶着歸心似箭的急切心情,我們早上6點就驅車上路了,然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雖是提早錯峯出行,可路上車輛依然川流不息,路途依舊擁堵,回家的路總是顯得那麼漫長,回到家中已是中午12點,平常不到四個小時的車程竟用了六個小時。晚上表妹夫打來電話説,他們從天津回幺幺家過國慶節來了。兩年不見,甚是想念。我們約定第二天在白塔山幺幺家相聚,正好也去遊一遊多年未曾光顧的白塔山。
白塔山,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城東郊2.5公里,白塔山因白塔而得名。白塔,原名凌雲塔,是川北造型最美麗的高層建築之一,平面成八角形,塔高43米,共13層,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巴州知州陸成本任期時所建,白塔結構內部為石,外部為磚,磚石合砌而成,內部石梯成螺旋式,共11層,頂部二層為實心。白塔每層用磚砌出劵窗8個,塔內每層有石造塔室一個,建築質量相當堅固。白塔因塔身呈白色,故稱白塔。川北軍備道前四川學使,會稽吳傑題曰:“共登青雲梯以為人文振興之兆氣。”意即“登臨此塔有人文振興的吉祥徵兆”。遠遠望去,白塔如同一根桅杆穩穩地插在一艘大船上,將整個巴州城牢牢地固定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從巴州城去白塔山的路有三條,一條可以乘車從山腳沿公路盤旋而至,另一條可以從山腳抄小道豎直登頂,還有一條需繞道經開區至涼水井折返到達。
2號早上,太陽慢慢爬上山頭,喧囂的蟬蟲關閉了嗓門,初秋的空氣略顯濕潤,秋陽照耀下的白塔熠熠生輝。我們驅車出城來到通往白塔山的路口,那裏赫然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道:公路滑坡整修,請繞道行駛!我們只好按交通指示牌繞道前往白塔山。
來到白塔山公園門口,表妹夫早已等候在那裏。我們首先來到白塔。這裏曾經是我兒時的樂園。站在白塔邊,我放開嗓子,振臂疾呼,再次體驗一把“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的快感,眺望巴城,幢幢高樓,鱗次櫛比,護城河堤,修葺一新,阡陌交通,綠樹成蔭,河道清澈,玉帶纏腰,曾經低矮破舊的藍頂子房屋不見了,污泥臭水溝不見了,灰濛濛的天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碧空萬里、綠水青山、優美整潔的山水園林城市,好一幅“山中畫中,秀美巴中”新畫卷。
回望白塔,塔門已經上鎖關閉。據説因受地震影響,現在不能登塔觀景了。但兒時的那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大人們在附近的田間勞作,我們幾個小夥伴則在這裏追逐嬉戲,玩抓小雞、捉迷藏的遊戲,時而躲進白塔護院,時而爬上高高的塔頂,頓時一股涼風洞穿劵窗,夏天使人神清氣爽,冬天則有“高處不勝寒”之感,透過劵窗,遠山近物、藍天碧水盡收眼底。今天雖然不能再登塔觀景,但曾經我已經看到過最美的風景,自然不會有任何遺憾。
從白塔朝北行,這裏就是晏陽初博物館。它是人們的精神家園。該博物館是為紀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而投資修建的,始建於2003年,其前身為“晏陽初文化公園”,總佔地面積60餘畝,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由晏陽初博士史蹟展覽館、晏陽初墓、晏陽初博士漢白玉塑像、巴中名人園及董修武墓等景觀構成。成片的建築羣,佈局合理,渾然一體,散發出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1890年晏陽初出生在四川巴中縣城,幼年時期在家鄉私塾習讀“四書五經”,青年時期到海外留學,1918年他在法國開辦了華工識字班,在那裏他親眼目睹了華工無知無識的窘境,便萌生了為勞苦大眾脱貧治愚的理想。1920年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晏陽初回到中國,開始了他在中國長達20多年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運動。從20世紀初葉至1990年病逝,他先後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從事平民教育運動,獲得了世界認可。1943年,他與愛因斯坦等人同獲“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十大偉人”殊榮。1950年任國際平民教育促進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等職。1960年在菲律賓創辦國際鄉村改造學院。正如晏陽初曾經所説,他將用他的雙手和靈魂投入工作,直至打碎將人民束縛在貧困、無知、疾病和自私之中的鎖鏈。
晏陽初博物館陳列展出了晏陽初史蹟文物及各類資料2461件;文獻資料圖片、音像製品500餘件(冊),文字資料2000餘萬字。其中有晏陽初遺物、手跡、筆記、原版照片及名人題辭、書畫等珍貴文物,是目前全國範圍宣傳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和鄉村改造運動理論中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步入晏陽初博物館,我們在一張張展板前駐足停留,在一件件文物前細細品味,在一個個史蹟中探尋謎底……晏陽初博士的平民教育思想和鄉村改造理論既是一座世界級的精神寶庫,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傳承,既是為全世界人民提供所需要的精神養分,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詮釋!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位世紀老人窮盡畢生精力,以民間行為方式,推動、整合各種資源,成功開展一系列令全世界矚目的變革,實在難能可貴,而且居然與今天我們的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高度契合,不得不令人景仰!
從晏陽初博物館西行50米,有一個偌大的遊樂園。它是推進文旅融合的一大樣板。遊樂園內摩天輪、過山車、碰碰車、旋轉木馬、兒童滑梯、高山滑道等遊樂設施一應俱全,熙熙攘攘的遊客把節日的快樂揮灑得淋漓盡致,歡聲笑語灑滿天際。周邊的農户早已退耕入園,他們或在園區打工,或開起了小賣部,或辦起了農家樂,或開辦了鄉村民宿……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門路,而且收入高出了原來的好幾倍。交談中,他們自信滿滿,個個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們徜徉在那掛滿國旗的那一抹紅色裏,共享國強民富的喜悦,“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在這裏找到了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白塔山,我兒時的樂園,人們的精神家園,文旅融合的樣板,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來源:金融作協)
作者簡介:周依春,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山路十八彎》《歲月留痕》等文集。現供職於四川省開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壹點號山東金融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