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黃河治理:泥沙16億噸成3萬噸,河水清了卻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
説到黃河我們都知道它時我們的母親河,它養育了我們中華幾千年,也是我國的第二大長河。黃河途徑我國著名的黃土高原,每年可以帶走大約16噸泥沙。但是也不得不説黃河帶來的災害對下游地區來説,是毀滅性的。所以治理黃河也就是我國的頭號難題了。
根據數據顯示,在2015年的時候黃河流失的泥沙就從原來的16億噸成了3億多噸,遠遠低於國外機構評價的8億噸,也就是説黃河變清了,但是卻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黃土高原的土地質量卻在慢慢下降,出現了廣種薄收。
這個事情可是我國科學家,水土領域的頂級專家朱顯謨的願望。
朱顯謨是我國著名的水土專家,也是科學院的院士,關於治理黃河,減少黃河的含沙量一直是他的心願。他為了治理黃河,全家都搬到了黃土高原,在這裏工作的幾十年裏,他把這裏的每個地方都勘察遍了。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長期以來造成了廣種薄收的局面,下游的情況更是河牀越來越高。他一直人為治理黃河就是解決黃土高原的土地利用問題。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黃河清。為了這個夢想,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在了黃土高原上。
經過他多年的研究,他發現這個地區的雨水滲透率遠遠的低於降雨的強度,也就是這個原因,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給黃河帶去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必須想辦法讓降雨全部滲透到土壤裏面,這樣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再後來他還提出了用林果下溝上岔等多種方法,將士讓降雨全部滲透到土壤裏面去,同時也可以恢復高原的植被情況。他還與國家的退耕還草等工程一起結合,讓黃河每年的含沙量降低了8億噸。現在經過一系列的治理,在長達60年治理黃河的時間內,黃河的水清時間已經突破了歷史記錄,在非汛時期,黃河也有半數以上的河段上的水都是很清澈的。
朱老在治理黃河的方面可以説是資歷最高的人了,他還給國家培養出很多的相關人才,這讓我國的治水方面領域的人才儘可能快速的趕上國外。他提出的治理28字,已經被很多地區廣泛應用了,讓我國的河流快速的實現變清的願望。
現在黃河治理已經到了大家都重視的地步了,但是一直為這項偉大工程奉獻一生的英雄,卻永遠離開了,他實現了他的願望,國人也應該永遠銘記這個為黃河奮鬥了終生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