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經文物搶修、基礎設施提升、環境治理等工作,萬里長城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敵樓——九眼樓,以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的“全新身份”於9月12日面向公眾開放。
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趙琛介紹,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曾被稱作九眼樓,是明代薊鎮、昌鎮、宣鎮三鎮長城的結合點,也是萬里長城中建築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敵樓。該敵樓地處北京市延慶區四海鎮火焰山主峯,海拔1141米。
↑圖為9月1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的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張延 攝)
九眼樓曾為軍隊駐紮、貯存戰略物資修建。最初修築年代不詳,早在明成化二年就有關於九眼樓的記載。此後,九眼樓於明萬曆三年經改建成為空心敵樓,樓體為正方形雙層建築,因其四面各有九個瞭望窗而得名九眼樓。
“九眼樓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的延長線上,在此處建造敵樓要體現京師雍容大氣的特點。明代建築有嚴格的規制,皇家建築常用九、五的數字,其他建築不可使用,而九眼樓四面均為九個瞭望窗,這在明萬里長城敵樓的建造規格中是無與倫比的。另外,九眼樓與南向戍堡附近的真武廟遙相呼應。明萬里長城沿線建‘真武廟’獨此一處,也説明該節點建築規格之高。”趙琛説。
趙琛介紹,建築規模方面,現存的九眼樓僅有一層,高度為7.8米,每邊為13米,四面各有一門,門高2米,寬1.2米,瞭望窗高1.65米,寬0.5米,內有環行步道1.2米寬,是萬里長城建築規模最大的敵樓。
近三年來,經文物搶修以及環境提升治理,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作為生態長城建設的樣本重新亮相,體現了長城保護思路由單體保護向系統保護、生態保護的轉變。
“環境提升治理方面,我們對展示區恢復了水體生態景觀,完善了門區景觀、標識導視、監控廣播等服務設施。”北京市八達嶺旅遊總公司黨委書記王鐵林説,經過近三年的文物搶修、基礎設施提升、文化氛圍營造後,九眼樓作為生態展示區再度開放,旨在向大眾傳播文化長城、生態長城、現代長城的理念,充分體現長城精神內涵。
趙琛認為,如今的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可視為長城系統保護與生態保護合一的範例。展示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4.6%,植被山地垂直分佈特徵明顯,生物與景觀多樣性凸顯,獨具徒步遠遊的地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來的保護修繕工程中,九眼樓附近出土碑刻多達24通。研究者認為,在敵樓周圍發現如此多數量的碑刻,在萬里長城上絕無僅有。除最大的一通雙線陰刻“鎮胡嶺”外,其餘多為題詩刻碑。由於長城三鎮結合點的特殊位置,明朝中臣、御史、兵備巡邊按察至此,或以此為起點,或以此為終點,在此留詩寄懷都有標誌性意義,這也是九眼樓詩碑眾多的主要成因。
據介紹,九眼樓長城生態展示區自12日起實行網絡實名預約購票,遊客訂票成功後,抵達展示區時可直接刷身份證進入遊覽。